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孙中山的纪念和评价.以孙中山逢十诞辰为契机,隆重举行孙中山纪念活动,其程序和仪式已成定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全面总结孙中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孙中山纪念活动,目的是表达政治主张,实现力量整合,适应时代需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始终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但民国时期却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酿成外蒙古独立事件.回顾并思考这一事件对于维护好民族团结,有效地反对台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胜利的一大法宝。重温毛泽东关于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思想,对于新时期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处理好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的正常交往便被人为割断。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中共多次呼吁和谈,而蒋介石对“统一大陆”也念念不忘,于是在50年代,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三次秘密接触,探讨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5.
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建党纪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建党纪念活动始于共产国际的倡议,1941年后走向常态化。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通过举行纪念大会、发表纪念文章社论、开展文娱活动和基层组织、单位向中共中央及党的领袖致贺电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建党纪念活动。中共借助建党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加强党的建设,表达党的主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建党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6.
1936年七八月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首开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活动之先河。此前主要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共思想和组织的制约,以及遵义会议前中共领导核心的不稳定、不成熟,而一直没有举办过此类纪念活动。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的举办抓住了当时国际国内、党内党外出现的有利因素,组织筹备充分,纪念形式多样,纪念主题高度关注现实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纪念活动中还产生了几个极具政治表达功能与历史文献价值的纪念文本。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它在中共党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一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命题,深刻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我们的庄严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略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基于总结历史经验、表达政治主张、促进政治整合、协调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需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中,既有对国际共运、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节日的纪念,也有对中共自身主要节日、重大事件、革命先烈的纪念。纪念活动通过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告或口号、出版特刊特辑或文集等具体形式来实施。中共纪念活动有其显著特点,对中共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春节茶话会,并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重要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龚志伟  蔡丽 《探索》2005,3(1):14-17
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基本要义,民族复兴与祖国统一息息相关;“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最佳方式。这些,就是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祖国统一,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形成,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十多年来,我们坚定地执行这一方针,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重申,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新思路——“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在香港回归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为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有必要对其出台的思想背景,即1949~1978年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所采取的对港政策作一探源。  相似文献   

13.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并且把“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现实,顺利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的方式和步骤,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理论,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一、…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5)
正宋希濂作为国民党军中的抗日将领,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特别是他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战绩辉煌,对民族贡献巨大;作为被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他反省深刻,赞成中共统一战线方针,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呼号。面对台湾国民党《中央日报》所谓"黄埔败类""中共鹰犬"的辱骂,他非常冷静。他以为,作为黄埔学生,追随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实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通过纪念来表达。纪念是举行仪式、保存记忆、传播象征的行为活动,是历史的一种书写,历史因纪念而精彩。陈金龙教授新著《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版),是一部通过中共纪念活动的拾遗、挖掘、梳理、总结来呈现中共历史面相的力作。该成果既是中共纪念史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又是中共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开辟;既是中共新文化史研究的有益探  相似文献   

16.
学习问答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为此,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已经来临,世界已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重大历史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国耻,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澳门回归祖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华儿女无  相似文献   

19.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我党一贯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台、港、澳地区与祖国大陆长期处于一种母子离散状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二代领导集体分别提出了"一纲四目"与"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对国民党做出了三次大的“妥协”,这三次“妥协”与大革命的兴衰成败历史的逻辑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三次“妥协”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科学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