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刑法对我国刑事管辖权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公民在域外犯罪的管辖问题.原则上规定中国公民在域外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取消了以犯罪地法律为标准的规定,增加了有关特殊主体的刑法域外效力的规定.二是普遍管辖权问题.新刑法第一次在我国刑法法典确立普遍管辖权制度,有利于我国行使国家主权、履行国际义务,与国际犯罪作斗争.  相似文献   

2.
自首作为一项刑法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997年刑法在总结多年来自首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了有关自首的规定。司法实践证明 ,自首制度在同犯罪作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稳、准、狠地打击各种犯罪 ,把当前的“严打”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每一个法律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实践工作者都应该正确地理解、把握和适用自首这一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自从1979年刑法制定以来,我国的禁毒立法连续跨越了四大步,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当完备的惩治毒品犯罪的刑法体系,并论述了禁毒立法的中国特色。文章指出,新刑法为我国的禁毒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当务之急是认真学习、贯彻新刑法,使广大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掌握这些法律武器,把我国的禁毒斗争完全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课公民依法同犯罪作斗争复习要点: 一、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意义 1.打击和预防犯罪①我国的法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违法犯罪行为必然危害人民的利益;②积极主动地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③依靠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能准确、及时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并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在斗争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宝音图 《前沿》2008,(11):117-11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正当行为的一种,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的争议由来已久,许多国家或在事实上或在法律上对安乐死作了非犯罪化处理。在我国,安乐死仍是一种犯罪。安乐死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是生命自主权的体现,符合刑法谦抑、人道的基本原则;因此,安乐死应该非犯罪化。从我国国情来看,安乐死应该采取事实上的非犯罪化途径,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地向法律上的非犯罪化过渡,最终单独立法,以实现安乐死法律上的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法律常识》,使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如:什么是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违法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义等等许多基本知识。我不仅自己学习了法律知识,而且也广泛地应用法律知识启发教育同邻好友,使他们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再是“法盲”了。  相似文献   

9.
新刑法分则第六章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行为作了明确规定,共分9节、90条,列出了121个罪名,是刑法分则中节数、条文和罪名最多的一章,这一章的规定,为依法惩治各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提供了法律武器。一、规定了扰乱公共秩序的各类犯罪。包括妨害公务活动方面的犯罪,扰乱社会秩序方面的犯罪,妨害集会、游行、示威方面的犯罪,妨害国家秘密方面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  相似文献   

10.
经过修订后的刑法分则共有十章、三百五十条,与原刑法相比较,增加了二百四十七条,对十个方面的犯罪和处罚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一、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从国家体制和保卫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从法律角度看,对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犯罪行为,规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比适用反革命罪更为合适。修订后的刑法保留了原有的勾结外国,阴谋危害祖国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打黑除恶”的斗争中 ,必须正确处理“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流氓团伙犯罪”等的法律适用问题。“黑恶势力”并非法律概念 ,应按其作恶的程度和表现 ,分别按照刑法规定有关罪名定性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当前黑恶势力发展的最高形式 ,其组织较严密 ,人数较多 ,一般有经济实体 ,同时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寻求非法保护 ,在一定区域或行业里形成“恶名”和势力。“流氓团伙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共同责任和一罪、数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析间谍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第九十七条原来规定的间谍罪,属于反革命性质的一种犯罪,无论是犯罪概念,还是犯罪构成,都有其特定的含意。而1993年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简称安全法),对《刑法》原来规定的间谍罪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根据《安全法》规定,间谍罪已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了,无论其概念还是构成同原来《刑法》里的间谍罪也都有着重要不同。但在最近一些法律院校出版的刑法教科书在讲到间谍罪时,不少仍然援引《刑法》关于间谍罪的规定,或者只谈到《安全法》对《刑…  相似文献   

13.
犯罪的概念因时地不同而不同,西方富裕国家的犯罪比人口增长得更快.有关犯罪的统计数字并不反映其真实面貌,犯罪率与人口规模、地区社会文化特征有密切联系.在同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辩论式刑事审判制度是束缚警察的重要因素.此外,警察面临的阻碍尚有法律束缚因素、人员不足因素等,但执行好非执行法律的任务有助于增强警察阻止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刑法在规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同时,又增加了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实行无限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和无限防卫是关系到能否鼓励人们同犯罪作斗争、弘扬正气、惩罚犯罪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说明。刑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来十分重视刑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社会效果是对法律评价和检讨的根本依据。以法律体系化为标准,以司法实践为实证,对刑法关于伪证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1997年刑法在伪证犯罪的法律规定方面,比较1979年刑法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憾与不足。刑法关于伪证犯罪的法律规定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不能满足当前司法实践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刑法、犯罪和刑罚的含义,了解我国刑罚的目的作用,弄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教材分析本课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常见的几类犯罪”是第二框题“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刑法是我国的基本法之一。自1980年1月1日开始施行以来,由于犯罪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许多单行法律对刑法进行补充,本文就我国刑法的现状与改革这一课题作一阐述。一、中国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刑法在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基于以下原因,中国刑法还须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9.
身份犯新论     
徐留成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撰文认为,身份犯是一类犯罪,并非指一类犯罪人。作为一类犯罪的身份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以实施犯罪的行为者在行为时所具有的刑法身份为定罪要件或法定量刑情节的犯罪。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或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包括自然人刑法身份与单位刑法身份。类罪特征、  相似文献   

20.
放眼全球,腐败犯罪已然成为全球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行贿犯罪作为我国贪腐犯罪体系的重要构成,其能否得到有效打击关系到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效果。虽然我国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行贿罪进行了一定的规制与惩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客观上不利于反腐斗争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现行刑法进行审视与完善。当前,我国行贿罪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犯罪构成要件不严谨、犯罪刑罚体系不合理等。因此,必须从司法实践现状出发,借鉴国际公约及各国相关法律规定,紧密结合中国自身法制背景,以提出解决办法,对行贿犯罪进行相关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