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生计划权即自然人在正常情况下实现其自身或其职业发展而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它作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生计划权是一项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观念相互契合的权利,设立人生计划权将有利于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静怡 《法制与社会》2013,(29):259-260
生育权是人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人生自由权,更是自然人专属、必备、固有的一种权利,法律应给予自然人生育权确认与保护,本文探讨生育权问题,并且分析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权利能力概念彰显了自然人在伦理及法律上的主体性地位,表达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这一概念的提出乃法律史上的伟大成就。权利能力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关联密切,没有权利能力,人将沦为被他人支配的权利客体,而人的自由发展亦无从谈起。因此,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不可被限制或剥夺的权利能力,是一项源于人性尊严的自然法要求和宪法命令。主张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为实证法所赋予从而可被依法予取予夺的观点,存在混淆权利能力与具体权利、模糊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等不足,其立论前提并不坚实,在现行法上亦缺乏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4.
冉克平 《法学》2012,(3):70-79
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了人身自由这一基本权利,这意味着为立法者提出了在民法上创制人身自由权的要求。人身自由权是一项具体人格权而非一般人格权。自然人的人身自由权包括身体行动自由与精神活动自由,前者是自然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支配其外在身体运动的权利;后者的实质为意思决定自由,是自然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其他民事活动的意志决定自由。单纯权利行使的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投票自由以及婚姻自主权、性自主权等不属于人身自由权的范畴。侵害身体行动自由的行为,基于侵害主体的不同应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侵害精神活动自由的行为,以故意为归责原则而不包括过失。  相似文献   

5.
与法定的人格权相比,身份权尽管也属于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但因其渊源于古老而传统的封建宗法礼教,又因血缘或拟制而产生与维系,而在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权利方面又因顺应时代发展而属于被法律所赋予的法定民事权利,所以呈现出峥嵘纷繁的景象,由此也给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身份权利的使用者或利害关系人对于身份权利的承认带来了客观上的不方便。  相似文献   

6.
《民法通则》中以“公民 (自然人 )”来表述民事主体 ,引起作者的研究兴趣。本文认为在西方语境中 ,民法上的民事主体的现实基础是市民社会中的市民。西方社会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认识市民 :自然状态中自然人享有自然权利 ,自然人带着这些权利步入市民社会 ,国家只是为了保障个人权利而存在。所以 ,在民法用“自然人”表述民事主体蕴涵着天赋人权的价值理念。我国清末以来 ,移植西方民法 ,曾使用自然人一词。但是 1 949年建国以后 ,中国民法以“公民”来表述民事主体 ,直至《民法通则》中再次出现自然人。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我国民法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笔者将借鉴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法学的权利理论中,权利和义务的关联性原理得到了普遍认可.当然,这种关联性也存在例外.不存在对应权利的义务类型可被归纳为"对世义务".《民法典》第1035条第1款第1项是一个义务性规则,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在通常情况下征得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的义务.该义务具有明确的相对人,不属于"对世义务",应存在对应的权利,即信息主体对同意与否的决定权.《民法典》第1037条更是采用授权性规则的立法表达,赋予了自然人查阅、复制、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可见,我国《民法典》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个人信息权"一词,但在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中已经存在具体的权利内容.《民法典》分别使用义务性规则和授权性规则的立法表达,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意义.我国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拟设专章规定"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其中明示的权利有着《民法典》上的渊源,在性质上具有私权属性.  相似文献   

8.
生育权的性别冲突与男性生育权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作华  徐小娟 《法律科学》2007,25(2):129-136
生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应该是自然人一项具体的民事权利.生育权立法与司法中存在性别歧视.男性生育权的权利内容受到诸多限制;男性生育权的实现依赖于女性生育权.男性的积极生育权与女性的消极生育权的冲突需要协调.处于强势地位的婚内女性生育权需要法律加以适当制衡,以便男性生育权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和个人消费信贷量的急速增长,债权债务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一部系统的《自然人破产法》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调整,就势必导致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这违背了破产制度的初衷。而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国际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前期,还没有具体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立法来保护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合法利益,为了使债权人债务人充分实现自身权利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的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利民 《政法学刊》2002,19(2):33-35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11.
季达飞 《法制与社会》2011,(22):279-280
现代社会已把个人权利的实现来作为衡量一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在我国保护权利已经作为宪法的一条基本原则被确立下来。从法理上来讲,对权利的承认的确会对一国的现代法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相互冲突的权利造成的纠纷也不断有扩大之势。那么如何来保障个人合理合法的权利的实现,又如何来防止权利的滥用造成的对他者权利的侵犯,在权利受到损害之后又如何能够进行有效的救济来弥补对权利的伤害?这些问题决不是能够一次彻底的解决,也不是一种手段能够完全解决,这需要一种全方位的解决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非自然人作品权利归属立法缺陷分析我国著作权法基于保障作者权益的立法目的和宗旨,对自然人作品、法人作品、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为表达方便,本论文将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对法人作品进行了规定.对于由法人或者其他组  相似文献   

13.
一、产品责任权利主体在产品责任纠纷中,其权利主体,是指因产品缺陷遭受财产、人身损害的人。但哪些主体可以成为产品责任的权利体,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责任的权利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法人及其他组织。另一种观点认为产品责任仅包括自然人即消费者个人。法人不宜作为产品责任赔偿的权利主体,因法人对商品具有检验能力和检验义务,如果法人确实因商品缺陷受到损害,应当依合同责任或一般侵权责任请求赔偿。但法人工作人员或职工或其亲属受到损害时,可以成为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①。笔者认为产品责任的主体除自然人外,…  相似文献   

14.
论“个人信用权”——兼谈我国个人信用法制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商品经济时代 ,信用的法律涵义不同于传统道德与经济意义上的信义 ,而应成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信用权以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为主要表现形式 ,并以实现交易中的信用利益为内容。借鉴国外有关信用体制建设与维护的先进经验 ,从法律层面与具体的技术制度层面来建立我国个人信用法律体制 ,既是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 ,也是适应信用市场发展 ,引导和保护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生命权是每个自然人最为宝贵的权利,死刑作为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无疑成为国家刑事审判中的一项最高权利。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核所遵循的特别审判程序,是其在人民法院内部实行的一种对死刑案件的特别监督程序。具体包括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死刑复核权归属于谁,以及死刑复核权如何行使,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控制权是遗留课题,有待后续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进一步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规定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的数据权,未做实质区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了个人信息决定权等若干权利.信息的人格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性质,属于区别不同自然人人格权的客体种类....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的生命起止的刑法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的生命起止的刑法学说研究李永升一、关于人的生命起始问题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所谓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行为。其侵害的对象只限于有生命的自然人。既然杀人罪侵害的对象只能是有生命的自然人,那么如何确定一个人何时开始拥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恢复性司法为制度进路,追求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这一事关实质正义实现的法治目标。对犯罪人的制裁更多地涉及法律的一般性与普遍性,因此偏重于追求形式正义;对被害人权利的弥补、修复、保护更多地涉及生活中实际、具体的事件之合理性与被害人个别处遇,因此偏重于追求实质正义。在传统刑事司法制度中,被害人的权利长期遭受不应有的忽视,而在欧美获得蓬勃发展的恢复性司法制度则针对不同案件、不同犯罪人和被害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恢复性司法计划,为我国惩治犯罪人、保护被害人与实现个案中的实质正义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资源与制度进路。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前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不同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殊的民事主体,即合伙.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合伙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主体,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主体特征.它具有独特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方式,与自然人和法人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1)合伙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复合主体.合伙必须由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组成,而自然人和法人则是单一主体.(2合伙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通常是按出资比例和协议的约定享有权利、分配盈余和承担义务、清偿债务.而自  相似文献   

20.
论民法典中的胎儿利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鹏 《法学杂志》2004,25(4):77-78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自然人在出生前就开始受到诸如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的威胁,导致其出生后的权利受到损害。因此,对自然人的民法保护应适当向前延伸,也就是对胎儿利益进行适当保护,从而使得自然人获得全面、完整的民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