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救行为作为一种违法阻却事由,由于在我国刑法典中没有明文规定,其本身又与正当防卫有类似之处,导致在实践中有时容易将它们相混淆。本文通过对沈阳白玉案的分析,以具体案例说明了在特定情形下如何正确将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区分开,以在实践中准确认定自救行为。  相似文献   

2.
山东聊城刺杀辱母者案在当下所引起的议论高潮,恰恰反映了有些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远离了现代社会的司法公正观念,远离了刑法规范评价的技术要求,也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常情、常理和常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法制和人性的深处探讨这类案件的不足之处.在于欢案的刑法分析过程中,应坚持规范评价为先、为主的法治要求和司法原则;于欢虽然不能对已经停止的强制猥亵和侮辱行为进行无限防卫,但仍可以对正在进行的非法拘禁行为进行一般正当防卫;于欢致人死伤的行为由于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可以成立正当防卫的过当;由于正当防卫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所以于欢致人死亡的行为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刑事司法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的运用,并且通过精益求精的技术运用,对属于正当防卫的适当行为进行合法的认定给予出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本文认为应将现有特殊防卫规定中"防卫他人"归入一般防卫而遵循一般防卫的规定,而将特殊防卫严格限定在"自我防卫"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假想的防卫是一种貌似正当防卫、但又不是正当防卫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与正当防卫行为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容易被人们看作是正当防卫行为;又由于这种行为与防卫不适时的行为以及某些其它的不法侵害行为有一些共同之点,所以又容易被当作其它的不法侵害行为而不按照处理假想防卫的原则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地认识假想防卫的特征,弄清这种行为与正当防卫行为、防卫不适时的行为以及某些非法侵害行为的区别,合理地确定假想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对于我们正确地认定和处理这类  相似文献   

5.
吴骏 《法制与社会》2012,(20):114-115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一般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在对于不法侵害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认定上,结合考虑不法侵害实际给被侵害人造成的客观危险状态和实施正当防卫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不仅可以有效确定实施正当防卫的时间范围,并且限制了正当防卫行为的扩大,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达到刑法设立正当防卫行为的法律目的,及时保护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自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刑法领域适用以来,对该制度中不法侵害行为含义的界定就一直存在争议,进而导致正当防卫的适用标准模糊不清。所以,从不法侵害行为本身的含义和立法意图出发将不法侵害行为的标准重新界定将有利于对正当防卫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7.
论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群策 《政法学刊》2001,18(3):28-30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在我国刑法学界大体上已形成共识,但仍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正当防卫主观条件中行为人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因素问题;正当防卫前提条件中对于不作为犯罪,过失的犯罪,无责任人的侵害、动物的侵袭,以及避险行为损害的防卫问题;正当防卫时间条件中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认定问题等,须一一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8.
伍金平 《河北法学》2012,30(5):190-192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官、法官倾向于以一种较为苛刻的态度来看待正当防卫行为.司法者之所以背离立法初衷,源于其追求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标准来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一种是以防卫结果来判断,另一种是以防卫行为的各项具体指标来判断.当司法者无法从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标准中寻求支撑时,案件则可能被定性为意外事件.从法律属性上看正当防卫是一种权利行为,是阻却刑事违法性和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统一,理应得到法律的积极肯定和鼓励,而意外事件仅是一种阻却刑事违法性的事由,却非法律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及防卫意图是正当防卫制度所必需的,是成立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而在保护非法利益的行为,相互斗殴及挑拨防卫中,存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形,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权要受到限制,偶然防卫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0.
斗殴中一方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着重审查其行为是否具备正当性和法律上的必要行为原则,成就这个条件则构成正当防卫,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在一般原则和基本条件上,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有的原则和条件的理解、运用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谈到不法侵害和防卫对象的时候,有人说:“正当防卫必须是对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实行……,不能加害于没有犯罪的人。”换言之,就是对没有构成犯罪的不法侵害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这个观点是值得研究的。诚然,犯罪行为是不法侵害行为,但是,不是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紧迫情况下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但是,我国传统正当防卫观未能正确反映这一立法的宗旨。如在理论上以“形似犯罪,实质无罪”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把正当防卫与刑事犯罪紧密相联;在立法上对正当防卫的界限缺乏明确界定,使防卫人在不法侵害面前软弱无力;在司法中对防卫人过于苛求,不能实事求是地处理防卫案件等。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立法作了重大修改,为公民积极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条件。我们应当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这一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当防卫从表面上看对某些权益甚至是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依法属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且是有利社会的行为。但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特殊防卫权上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兰 《中外法学》1998,(6):123-125
<正> 一、正当防卫的本质与形式 近代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是将本来应由法律保护的利益在法力所不能及的紧急情况下,赋与公民奋起自卫的一项正当权利,它本身意味着对国家刑罚权的一种补充。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通常认为正当防卫属于阻却行为违法性的事由之一,而我国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行为同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本质上就不具有违法性。无疑这两种主张的视角是不同的。在刑法学领域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亦同)。对待同一问题,其视角或侧重面相异,往往就会导致形成不同的学派。不仅如此,作为刑法理论还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反应出,其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行为针对的不法侵害的含义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正当防卫行为针对的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正当防卫行为针对的不法侵害的含义和特征的命题,实质上是要解决正当防卫对象这个长期未被明确的问题。正当防卫行为针对的不法侵害既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论假想防卫     
正当防卫是公民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合法行为。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在生活实践中会出现类似于正当防卫的情形,假想防卫就是一种非正当防卫行为。本文从假想防卫的概念和特征入手,讨论假想防卫的存在范围和刑事责任以区分其他非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7.
不法利益遭到侵害时,我们应当具体区分侵害行为以及侵害客体的具体情况,区别适用正当防卫,借鉴英美法的划分体系,不能过于简单化地认为不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得进行任何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是预防、制止犯罪的有力武器.正确理解与掌握正当防卫的关键与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长期以来,在法学界比较定型、影响较广的观点是“适应说”,即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大体上相适应.“适应说”来源于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1946年6月7日关于契某案件的决定中的一句话:“正当防卫只有在防卫性质所实施的侵袭行为的强度相适应时,才能认为是合法”.①这个司法解释是否符合苏联刑法的立法精神,我们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民受到不法侵害而围观者和目击者却无动于衷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除了责备围观者和目击者缺乏正义感外,还应当引起我们对正当防卫社会效果的重新审视。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现行刑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是明确的,然而社会舆论宣传和司法实际处理方面过分强调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20.
杨新霞 《法制与社会》2010,(32):267-267,271
正当防卫反逆程序是指不法侵害人为免受防卫人正在进行的明显不当防卫行为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针对原防卫人实施的防卫行为,其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正当防卫。本文旨在对我国正当防卫制度进行解读,提出正当防卫反逆理论,以确保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