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1,(11):48-51
旁听制度纵横谈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简称公民旁听制度,是指公民凭有效证件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制度。作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的一种形式,公民旁听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源于人民的授权,因而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旁听公民应该拥有发言权。这是因为:一是具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合法性。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权利。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旁听公民在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从目前许多地方实践看,让旁听公民在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既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  相似文献   

3.
公民旁听近年来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被广泛应用,并将其作为拓展人大监督渠道、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密切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以决议、决定、暂行规定等形式通过了有关办法,公民旁听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公民直接听取权力机关的工作内容和了解权力机关的运作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然而,一些地方的公民旁听却如聋子的耳朵——摆设,成了形式主义的又一个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滕修福 《江淮法治》2011,(11):48-49
赋予公民旁听权,并不代表公民拥有人大议事决策权,包括会议发言权。人大议事决策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定职权,单个公民不应拥有,若赋予旁听公民发言权有悖法律。况且,无发言权并不意味旁听不能说话,  相似文献   

5.
公开:掀起人大的"盖头"来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公民旁听在北京、河北、湖南等20多个省级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全面推开,市、县级人大的公民旁听也有一派发展势头.有人把公民旁听誉为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亮点".当这缕阳光洒向高悬国徽的人大、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时,人大的"红盖头"被缓缓拉下,人大公开迈出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6.
重庆江北区人大积极探索让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的做法,其实让人自然想到前几年在各地和各级人大普遍实行的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公民旁听制度,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参与、知情、监督、批评权,而且在推广之初就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予以充分肯定而且得到迅速推广,但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又慢慢降温而且社会的反响颇为冷淡,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仅仅限于旁听,至于  相似文献   

7.
时下,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公民为何旁听?或者说,公民旁听的目的、意义何在?却很有探讨的余地。官方、舆论乃至当相当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保障知情权、监督权是公民旁听最主要的两大功能。这话当然没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会场空间有限,各地公民旁听的人数一般都控制在10人以下,最多不超过20人。更何况,公民旁听并非想听就听,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批,在不少地方,即使有幸入围,还要自行负担交通、食宿费用。因此,公民旁听最多只能说是照顾了极个别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而且成本很高。相形之下,通过电视直播等现代传媒手段公…  相似文献   

8.
蒋松柏 《江淮法治》2011,(11):48-48
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或者人代会,是完善人大会议制度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旁听公民能否拥有发言权,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旁听会议,就不应该有发言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允许公民旁听,就应让他们在会上直接围绕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以便会议及时采纳,改进工作。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召开的辽宁省沈阳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与508名市人大代表一同走进大会礼堂的,还有30名来自市内各区的旁听公民。自1997年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沈阳市人代会每年都会设立公民旁听席,至今已经有1300多位公民旁听了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  相似文献   

10.
时下,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在一些地方开始由“热”变“冷”。这些地方的旁听公民普遍反映:“只能旁听,不能旁说,打不起精神来”。  相似文献   

11.
在近日召开的巢湖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会场前排出现了5位“新成员”,他们既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列席人员,而是前来旁听的普通公民。据悉,公民旁听人代会在巢湖市尚属首次,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地方人大常委会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站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纷纷实行了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了公民的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了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实行公民旁听制度,是近年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逐步推行的一项完善会议制度的重要改革。它对于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加人大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这项制度的建立、意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15日,家住该县铜钱关镇闵家河村的村民朱太先等10位来自全县的普通公民,坐上了旬阳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的旁听席. 如今,在旬阳县公民旁听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已不再新鲜.自从2011年旬阳县人大换届以来,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已连续实行了4年.  相似文献   

15.
郭庆峰 《江淮法治》2009,(9):32-33,28,29
4月9日上午,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审议《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与往常不同的是,本次会议不再“关门开会”,而是邀请多家媒体记者到会旁听。这是省人大常委会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凝聚社会各方共识的一个新探索,在全国地方人大中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6.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09,(7):4-5
安徽人大法制委:首邀记者旁听审议 4月9日上午,安徽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审议《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与往常不同的是,本次会议不再“关门开会”,而是邀请多家媒体记者到会旁听。这种做法在该省人大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地方人大中也属首创。今年2月13日,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主任会议通过了《新闻媒体记者旁听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会议办法》。  相似文献   

17.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设区的市市级以上的人大代表,还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大各专委会会议以及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这是《代表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都较好地执行了这一规定.但在执行实践中,常可听到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轻松地说:“列席会议,就是坐那儿听听.”他们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列席只坐听,这与列席职责相对照,有着严重缺失,缺失的是认真负责地发表意见.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人大常委会都出台了关于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规定,规定中都有旁听人员如何发表意见的条款.普通公民旁听会议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法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哪能只“坐那儿听听”呢?有的代表说:“我们列席会议主要是来学习的.”不可否认,列席会议可以收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不是主要任务,重要的是进入应有意义的列席角色,围绕会议议题,积极发表意见,促进会议质量和会议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旁听人代会     
芜仁 《江淮法治》2008,(3):43-43
1月5日上午,在芜湖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8位旁听公民引人注目。他们中有退休工人、干部和教师,也有在职的公务员。他们都是主动报名后有幸参加旁听的。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盛会的氛围,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他们觉得十分自豪,都表示要宣传自己的感受和见闻,让身边人分享全市民主法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公法学的视角检讨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这一法律实践,论证如下命题: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的会议是公民参与国家权力行使过程的一项权利.限制或者否定公民旁听权是实质意义的行政行为.应当为公民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就如何加强人大对于公诉案件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各地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人大代表旁听庭审,作为新时期人大监督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各地的实践中已初步展现出其灵活、有效的特点。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基层检察院开展人大代表旁听庭审的状况,提出一些规范人大代表旁听庭审的建议,以期使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