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证券公司的行为,防范证券公司的风险。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证券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
《企业破产法》是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退出市场的法律制度之一。200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借鉴发达国家破产法律制度,总结我国审判实践的经验,创设了破产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制度,这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我国破产立法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的顺利施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正确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中国律师》2010,(4):68-70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该法第九章以12个条文,规定了破产和解制度。虽然新《破产法》对破产和解中有关问题作出了较为详细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破产和解制度时对破产和解中某些问题仍存在着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6,(10):88-8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将于2007年6月1日正式施行;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共同构成我国市场主体的法律体系,规范着我国企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27日通过,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第一次全面地规范了我国企业法人的破产法律制度。笔者认为,这一法律虽然意义重大,但其部分条款在立法上仍然存在下列若干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参与破产财产的接收、管理、处分、变价和分配的整个过程,在破产程序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制度建构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破产程序能否公正、有序和高效的进行,更关系到整个破产制度的目的能否有效实现。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管理人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正式施行。该法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于引入当今国际通行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并在第三章对这一制度作出专门规定。《破产法》颁布后,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的破产案件及指定的管理人的数量逐步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法所设计的管理人制度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适用方面的困境。在此,  相似文献   

9.
破产管理人选任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企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企业破产现象日益增加。在破产过程中,破产管理人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贯穿于破产程序的始终。从一定程度上讲.破产程序能否公正、公平和高效率地运行,与破产管理人密切相关。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确立了管理人制度,这是立法机关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并考虑我国审判实践需要而设立的一项全新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规定,企业破产后,抵押权人享有就该抵押物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抵押权人如何实现抵押权?《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缺乏明确规定。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正可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破产是市场经济中企业退出市场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企业破产进行规范的破产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破产法是继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后,第二次破产立法。新破产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异 《中国法律》2005,(4):34-35,100-102
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在幼稚中不断成长,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作为规制证券市场的重要法律手段.中国的证券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艰难中不断总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是1998年12月29日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9年7月1日实施的。  相似文献   

13.
闻长智  李力 《中国审判》2010,(6):100-103
200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破产法》)建立了重整制度,这是我国破产立法上的一大创新。但《破产法》规定的重整制度过于侧重债权调整的内容,即对达到破产界限而又有挽救可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曹守晔 《中国法律》2006,(1):23-25,81-84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市场运行机制、投资人权益保护和市场法治监管等诸多方面,丰富发展了原证券法的相关内容,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可以说,《证券法》在拓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赋予了人民法院更为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对管理人的监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规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与联合国破产立法指南接轨的新制度,其中,破产管理人制度最为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清算组接管债务人并具体实施破产事务管理权的做法,新破产法生效后,破产管理人将取代清算组的地位,成为债务人的代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按照新破产法的规定,破产管理人是债务人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广泛的权力,而受债务人破产影响最大的债权人.  相似文献   

16.
汤欣 《中国法律》2008,(2):36-38,102-105
高速发展的证券市场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在2005年10月的修订正是为了提供此种关键的制度建设根基。本次修订在原有立法基础上增加了接近一半的篇幅,涉及大多数的条文,修改范围不可谓不大。本文分别就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收购、证券公司及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方面,对新修订的《证券法》及在2006及2007年发布的相关法规、配套规章作出重点解析。  相似文献   

17.
卢伟 《中国律师》2006,(12):30-32
2006年8月27日通过、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中首次规定了重整制度。回想几年中全国范围的讨论,以及几易其稿的草案,不免让人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大家普遍认为,重整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破产法走向了现代化,顺应了当前破产法强调再建主义的国际趋势。人们对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破产法》)实施后。律师机构的破产清算业务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由于《破产法》实施时间较短,配套法规不健全,管理人执行职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多法律的空白区。本文旨在对管理人执行职务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实现规范管理人执行职务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破产法的现状。中国的破产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6年12月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是与改革国有企业密切相关的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法。说它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破产法》只涉及国有企业的破产,有较多政府的介入行为。该破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债权人申请房地产企业破产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不过,由于200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相关规定过于原则,缺乏针对性规定,使得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公司破产案件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拟结合法院审理房地产公司破产清算案的具体实践,就此作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