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研究》2006,(4):63-63
近来,一个小人物胡戈以一部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招来著名导演陈凯歌的极大愤怒。对于《馒头》是否侵权的问题,据央视等媒体报道多数法律专家认为胡戈侵权成立,官司不用打就会“凯歌高奏”。本案是非曲直,自有法律为准据。但,看见被人们称为天才少年的胡戈屡屡举白旗投降的窘态,也勉为其难地来为胡戈一辩。  相似文献   

2.
侯菊英在《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法文化,对中国宪政建设具有全面的影响,既有抵制因素,也有连接因素。传统法文化中存在着与宪政建设相抵制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义务本位,使国人缺乏权利观念。第二,“法即是刑”的观念造就法律工具  相似文献   

3.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有可能引发我国2006年第一场广泛吸引眼球的牵涉著作权的民事纠纷。陈凯歌决定起诉胡戈的消息传出之后,〔1〕网络上网民议论纷纷,也有专业学者、律师参与讨论。该案反映了技术发展给法律带来新的问题。尽管在以前也存在对电影作品等进  相似文献   

4.
一、重要学术活动述要2006年,法律史学界召开了几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在这些会议中,无论是正式代表数目,还是提交论文的数量,以及代表来自区域的广泛性上,都超过了往年的规模,反应了我国法律史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以及研究实力的增强,同时作为一个学科,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世界的重视。2006年8月1日至5日,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19届年会在内蒙古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多元的法律文化”。会议由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大学与华东政法学院共同承办。与会代表就“理论探索与反思”、“西方的传统”、“大陆法系的历史与实践”、“英美…  相似文献   

5.
论滑稽模仿作品之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有可能引发我国2006年第一场广泛吸引眼球的牵涉著作权的民事纠纷。陈凯歌决定起诉胡戈的消息传出之后,网络上网民议论纷纷,也有专业学者、律师参与讨论。该案反映了技术发展给法律带来新的问题。尽管在以前也存在对电影作品等进行修改的情况,但需要较高  相似文献   

6.
法眼看天下     
廉立 《天津律师》2006,(2):19-21
新闻:《馒头血案》惹怒名导陈凯歌 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巨资大片《无极》上映之后.一个名叫胡戈的年轻人截取电影《无极》画面.创作了声画俱全的搞笑版《无极》,用法制节目的形式演绎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小短片一出现就在各大网站散播开来.有人称之为“恶搞”。对此.陈凯歌曾一度大方地表示.不会与这则短片太过较真.但2月12日突然在柏林宣称要告胡戈。他坚决表示:“我们已经起诉他了.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陈凯歌说:“我觉得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而《馒头》的作者胡戈则对媒体表示:”陈凯歌根本误会了我制作这个短片的意思.其实我没有恶意.是他太认真了。”  相似文献   

7.
2006年初,一部署名为“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广泛流传,并引起轩然大波。这部“恶搞”陈凯歌大片《无极》的网络作品受到网民的热捧,连并其它网络“恶搞”作品诸如“小胖”PS群图、“恶搞”红色经典的《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等也在网络遍地开花。在这些网络“恶搞”作品大肆横行的背后有何深刻的根源?它们对民众、对社会有何影响?喧闹之后,有关网络“恶搞”作品是否侵权、损害他人利益、危及社会风尚等问题引起了民众的争论,也引发了人们的的理性思考,有关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的法律与道德建设已严肃地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胡玉鸿 《法治研究》2012,(10):10-16
法律主体包含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三种形态。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中,权利主体的权能并不一致;而就义务主体而言,既存在因法定义务而形成的主体样态,也包括因约定义务、道德义务而作为法律主体的情形。对于责任主体来说,“违法”、“风险”以及“关系”.都可能使一个社会成员作为法律上的责任主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蔡佩玉 《政法学刊》2003,20(3):12-15
辩护制度产生于西方,作为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蕴含着“独立、平等、权利、民主”的法律文化,体现了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的价值观。由于这些价值观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存在巨大的冲突,使辩护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碰到了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0.
《周易》“无讼”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是儒家群经之首,亦是研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典籍,它在诉讼观上集中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无讼”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传统法律文化的“无讼”价值观和“息讼”之术,使百姓产生“贱讼”、“耻讼”和“厌讼”的心理,不敢主张权利,是造成我国传统法律“义务本位”的重要因素;“无讼”的法律文化意识使我国传统法律体系中诉讼法制不健全,阻碍法律自身的发展;“无讼”思想是我国古代“律学”发达而“法学”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下)——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1978年至 2 0 0 4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 ,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 ,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 ,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 ,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 ,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 ,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同时 ,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 ,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容缨 《政法学刊》2009,26(5):17-22
和谐文化意味着一种权利配置适当、协调有序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社会,“和谐文化”作为法律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精神旨趣在于改变以往偏重效率、弱化公平的法律价值论思想,坚守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理念,同时改变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并以此为契机重组我国法律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实现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法律价值体系某种程度的更新与演进。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权利的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律权利作为权利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构造方式。首先它由“利益”、“资格”和“自由行为”三个内部要素构成的一个权利实体,其次再由“法律认可”这一外部要素使之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强制的权利。其中利益是核心,资格是获得利益的条件, 自由行为是利益的表现和实现方式, 法律认可是利益的保障。正是因为法律权利经过其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构造,使之成为权利“家族”中最受尊重和最有保障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试析马克思的一句法律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是马克思著作中一句广为人知的法律格言。法学界通常用“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来概括这句格言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是,人们对这句格言本身的理解却并不一致。国内很多颇具权威性的论著和教科书都认为,马克思的格言意在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在法律的领域中,存在着一种权利,就必定同时存在相应的义务;存在着一种义务,也必定同  相似文献   

16.
1978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1 978至 2 0 0 4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回答 ,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 ,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 ,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 ,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同时 ,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最终导致了所谓的“范失”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 ,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对刑事诉讼中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大顽疾,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此开出的“药方”是: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如反思一下,强制证人出庭缺乏基本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行状况支持,同时也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也不符合法律对证据的要求。这些对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来说是一个极大甚至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证:如何面对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正以锐不可挡之势汇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洪流。特别是加入WTO,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一个里程碑,象征着我国2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加入WTO,享有WTO规则所赋予的权利和135个成员国提供的相对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意味着我们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也会在一些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很显然,WTO规则的适用,与中国法律制度的碰撞及磨合,必然对中国的公证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益性权利:权利认识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为权利人享有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确切的范围,同时也为其他主体不侵害该权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戒线。但法益性权利概念表明,在权利与社会观念相冲突、权利设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政策选择性保护和限制等场合下,权利也会蜕变为实质上的法益,权利的保护也可能会表现为“弱保护”。研究法益性权利问题有利于廓清权利损害赔偿的灰色地带,拓展权利救济的视域,从而促进权利保护制度的体系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