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道德法律化,广义上它是指道德实践理性向法律工具理性颤变的历史形式;狭义上是指突然性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直接转型的现实规定。突然性道德规范按其特性可区划为禁忌性、准可性和指限性规范。禁忌性规范是对人们失当或反理性行为的否定,如“切勿偷盗”、“切勿伤害他人”等。准可性规范是对人们正当权利行为的肯定,即对人们各种亚文化活动以及隐私行为的肯定。指限性规范是对人们“必须如此”的义务要求,如瞻养父母、爱护公物等。这三种道德规范一旦得到国家权力机关的认可,便形成了禁  相似文献   

2.
既有的研究成果对道德立法的结论呈现两个极端:要么坚持"法律不能干涉道德事务",反对道德立法;要么坚持"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法律问题",坚决拥护道德立法。道德立法是必须且必要的,但并非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可以或有必要成为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本身具有层次性。只有那些在性质上与法律规范具有同质性的道德规范才能够被法律确认和吸收。道德立法的场域应当限定在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领域。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     
<正>法治应当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德治不是与之并行的治理模式,而是一种辅助手段。本世纪初,哈佛法学院两位著名法经济学家Louis Kaplow和Steven shavell发表了《公平与福利》一文,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作了深入讨论。他们认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常常是重合的,法律规范反映了道德规范。这主要是因为,道德规范体现了特定人群在特定社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蕴含了人们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智慧。将这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将有利于利用道德的教化力量,  相似文献   

4.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首先,从立法上看,先进的道德规范总是催生先进的法律规范。纵观人类法制史,历代统治者总是在立法时把符合统治要求的道德规范挑选出来,再通过一定程序上升为法律,其道德规范相对先进,其法律规范就相对先进;反之,就相对落后。封建社会为维护“三从四德”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十八大后五年来公开发表的若干篇党员、领导干部政治道德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政治道德中常见的理想信念,政治道德规范与伦理关系,以及政治道德修养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由此认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建设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即着力推动缩小理想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差异化,着力推动压力性规范向自主性规范转化,着力推动政治道德修养转化为政治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6.
法与道德都属于规范范畴,具有同一性和同质性。法产生前,道德就是“普遍规范”,法也体现了道德要求,法产生后,道德是基础,法律是道德的更高要求。道德与法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使得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往往直接重合。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道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类型,与其他任何社会组织一样,在其活动中都应遵守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保证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企业遵守道德规范,主要是遵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网络社会发展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网络社会伦理发展呈现出诸多问题与困境,如传统道德规范运行受阻与网络道德规范“缺位”,网民自身素质不高与网络虚拟性对不道德行为的催化,网络从为人利用的工具向人的异化物方向转化,等等。  相似文献   

9.
黄楠森撰文认为,德治与法制必须并举,缺一不可。法制建设之所以不可缺少,不仅因为法律可以限制人的行为,防止犯罪,或惩罚犯罪,从而起到震慑作用,而且因为法律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深层次讲,法律的根据是道德规范。法律就是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即以国家权力来强制执行某些道德规范。因此,国民的道德水平提高了,犯罪率和民事纠纷率就会降低,发生了也易于解决。正如孔子所说,法制只能对人的恶行起震慑作用,不能改正人的恶念;德治则能使人抛弃恶念,从而端正行为。不仅如  相似文献   

10.
郝铁川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收。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不仅如此,许多道德规范通过立法程序已转变为法律规范。 今天的立法是如此,过去的立法也是如此。一部人类法制史已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历来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1.
要有效地制约权力、遏制腐败,必须做到道德与法律兼施,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互补,惩治和预防并举,道德防腐和法律治腐两手抓。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权力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消除腐败产生的机会,从而牢固建立起惩防腐败的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防线。  相似文献   

12.
建立良性的道德规范运作体系 促成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时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出现了许多围绕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因此,当前要从道德规范建设人手,建立良性的道德规范运作体系,才能有效地促成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一、道德规范的类型划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早期社会,道德没有成为独立的意识现象,往往与其它社会意识吸式交融在一起,直接地体现在生活方式、社会形态之中,道德规范也就与法律、政治、经济等规范难分彼此。同样地,在初始的道德理论中,道德规范常常表现为一系列禁忌…  相似文献   

13.
社会规范体系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成都市社会规范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社会法治规范、社会信用规范和公民素质提升等内容。目前,成都市社会法治规范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始试水,公民素质提升也正系统推进。成都的实践表明,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应在继承传统道德规范的同时提高法律规范的地位,形成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并重的社会规范体系;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形成对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闭环控制。同时,社会规范体系的调整力度和变异速度不应超出民众心理和经济社会的承受范围;社会规范体系必须注重其在现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唯实》2009,(3):7-10
从共产党员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来看,其追求利益的行为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必须合乎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政治规范,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缺失了这些规范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使党员的利益行为偏离党的性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新视野》1987,(4)
1、什么是道德?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相互间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必须用一定的规范来调整这些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相应地产生了调整这些关系的经济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道德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根本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二是道德不象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经济规范那样需要由国家、政党、经济部门专门制定并由专门机关监督执行,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10):5-8
社会主义一系列科学的道德规范,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与提出,离不开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历史承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为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内在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路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实践维度强调知行统一,促进人们在道德自律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组织中的个人都具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亦称双重人格.将双重人格理论与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理论相结合,根据主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行为的人格种类,可划分出“组织—组织”、“组织—个人”、“个人—组织”和“个人—个人”等四种领导模式.不同模式在领导有效性、“组织相”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组织-组织”模式的领导有效性最高,该模式占主要地位的组织具有明显的“组织相”.多种领导模式可能并存于同一组织,领导者对此应有清楚认识,并积极推动组织中的领导模式向“组织—组织”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18.
礼仪教育: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大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培养内在素质优良,外在形象良好,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率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析了情感教育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大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培养内在素质优良,外在形象良好,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