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松柏 《江淮法治》2011,(11):48-48
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或者人代会,是完善人大会议制度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旁听公民能否拥有发言权,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旁听会议,就不应该有发言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允许公民旁听,就应让他们在会上直接围绕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以便会议及时采纳,改进工作。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旁听公民应该拥有发言权。这是因为:一是具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合法性。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权利。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旁听公民在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从目前许多地方实践看,让旁听公民在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既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旁听公民应该拥有发言权。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公民旁听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是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极好的现象,它标志着人民权力回归社会的趋向,标志着人民代表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成长,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和社会的开放。但旁听公民只能旁听,不能享有会议成员所拥有的发言权。理由如下:首先,人代会的发言权是基于代表身份而产生的特定权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民旁听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已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新气象。但在实践中,旁听公民能否拥有发言权,尤其是能不能直接在人代会上发言,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近年来,公民旁听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已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新气象,它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主政治覆盖面,促使公民参与、了解中国式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6.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1,(11):48-51
旁听制度纵横谈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简称公民旁听制度,是指公民凭有效证件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制度。作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的一种形式,公民旁听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源于人民的授权,因而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为,旁听公民暂不拥有发言权为宜。理由有以下三点:一是,旁听公民在人代会或者常委会上的发言权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根据《监督法》第八条第一款,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第十四条第一款,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8.
允许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有效方法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一些地方人大对旁听条件的过份限制影响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在安排公民旁听时应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在旁听对象确定方面制约过度。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旁听办法中,一方  相似文献   

9.
公开:掀起人大的"盖头"来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公民旁听在北京、河北、湖南等20多个省级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全面推开,市、县级人大的公民旁听也有一派发展势头.有人把公民旁听誉为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亮点".当这缕阳光洒向高悬国徽的人大、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时,人大的"红盖头"被缓缓拉下,人大公开迈出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10.
刘家华 《江淮法治》2011,(11):49-49
笔者认为,公民旁听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是,给予公民旁听时的发言权则没有必要。第一,民主是一个知情、表达、反映、收集、决策的过程,需要一套完整、  相似文献   

11.
重庆江北区人大积极探索让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的做法,其实让人自然想到前几年在各地和各级人大普遍实行的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公民旁听制度,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参与、知情、监督、批评权,而且在推广之初就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予以充分肯定而且得到迅速推广,但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又慢慢降温而且社会的反响颇为冷淡,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仅仅限于旁听,至于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召开的辽宁省沈阳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与508名市人大代表一同走进大会礼堂的,还有30名来自市内各区的旁听公民。自1997年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沈阳市人代会每年都会设立公民旁听席,至今已经有1300多位公民旁听了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  相似文献   

13.
公民旁听近年来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被广泛应用,并将其作为拓展人大监督渠道、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密切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以决议、决定、暂行规定等形式通过了有关办法,公民旁听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公民直接听取权力机关的工作内容和了解权力机关的运作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然而,一些地方的公民旁听却如聋子的耳朵——摆设,成了形式主义的又一个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对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否具有发言权。确实不能简单以“有”或者“没有”来予以限定。而应该从如何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着眼来看待这一公民权力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
时下,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公民为何旁听?或者说,公民旁听的目的、意义何在?却很有探讨的余地。官方、舆论乃至当相当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保障知情权、监督权是公民旁听最主要的两大功能。这话当然没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会场空间有限,各地公民旁听的人数一般都控制在10人以下,最多不超过20人。更何况,公民旁听并非想听就听,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批,在不少地方,即使有幸入围,还要自行负担交通、食宿费用。因此,公民旁听最多只能说是照顾了极个别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而且成本很高。相形之下,通过电视直播等现代传媒手段公…  相似文献   

16.
在近日召开的巢湖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会场前排出现了5位“新成员”,他们既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列席人员,而是前来旁听的普通公民。据悉,公民旁听人代会在巢湖市尚属首次,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15日,家住该县铜钱关镇闵家河村的村民朱太先等10位来自全县的普通公民,坐上了旬阳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的旁听席. 如今,在旬阳县公民旁听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已不再新鲜.自从2011年旬阳县人大换届以来,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已连续实行了4年.  相似文献   

18.
刘文忠 《河北法学》2008,26(6):73-79
一般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包括"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四权。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为"立法权、监督权、议事权"三权。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履行职能,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而努力,要通过健全议事职能的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提高议事能力与水平,同时要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在其立法空间内履行好立法职能,并把监督职能发展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种经常性的工作形式,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从而在逻辑上与事实上"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大代表旁听评判法官庭审值得提倡。首先符合法律规定。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选举与产生,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和主体,代表人民旁听评判法官庭审,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之一,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监督职权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地方人大常委会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站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纷纷实行了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了公民的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了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