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依据鞋子分析穿用者的性别、身高,在实践中较容易做到,而判断年龄却不那么容易,此类问题在案件中时常遇到。当前足迹学中有关依据鞋子分析年龄的理论和方法未有明确阐述,只论及到鞋底磨损对应的步法特征之一的压痕与年龄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为试图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作者收集到5名志愿者不同年龄阶段穿用的56双鞋子,对这批鞋子的大底磨损进行了观察,与穿鞋人当时的年龄相关性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中,一些地方的检察院、法院系统只把鞋底磨损鉴定作为一种“辅助”证据。笔者认为,只有将鞋底磨损检验与其他检验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为侦查破案服务,进一步揭露、证实犯罪、打击犯罪。1鞋印检验与鞋底磨损检验结合运用鞋印形象检验只是认定作案的鞋子,而鞋底磨损检验则是认定人身,二者结合运用,在检验中可以相互借鉴,在诉讼中可以相互弥补。在鞋印形象检验中,运用鞋底磨损检验原理,更便于寻找鞋子上的形象特征;在利用鞋底磨损检验时,如果有条件找到作案鞋子,或寻找与现场鞋印同种类的鞋子,由嫌疑人穿着后踩取脚印…  相似文献   

3.
陈焜 《政府法制》2013,(34):19-19
一双“高档鞋子”,一个背人举动,一次快速免职,一个有些冤的干部。这几天,余姚“背官风波”正在引发一场对快传播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宽容     
青芝 《政府法制》2008,(4):17-17
“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一百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这是一位脱口秀主持人针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写的自传的辛辣评价。上天往往喜欢捉弄把话说绝的人.希拉里的自传没过几个星期.就畅销了一百万本。主持人该品尝鞋子的味道了.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09,(10):61-61
据法新社报道,印度一名记者模仿向美国前总统布什扔鞋抗议的伊拉克记者蒙塔兹·扎伊迪,近日在新德里向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扔出了自己的鞋子。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躲过了这只运动鞋,扔鞋的记者被警卫带离会场时仍保持平静并面带微笑。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足迹方面的检材中,有时需要直接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嫌疑鞋子,以确定被检刑嫌鞋子与现场足迹之间的相关情况。如果把反映人体特性的磨损特征由鞋底扩展到鞋内底、鞋帮,从鞋子的整体磨损特征对人身进行认定,不仅丰富了检验内容,而且检验时依据会更加充分,结论会更加可靠,当现场留有鞋子时更是如此。现就刑嫌鞋子整体磨损特征的识别浅谈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鞋子整体磨损的成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健康码”的诞生正是数字时代的产物,为政府提高政务诚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健康码运行机理分为申请、生成、应用三个阶段。在法律属性上,健康码的申请是一种行政许可,健康码的生成是一种行政裁量,健康码的应用是一种行政强制,但从健康码运行的全流程来看,它是一种自动化行政辅助决策行为。公民对健康码申请、生成、应用的异议均具有行政可诉性,为公众后续合法权益受损提供更广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律师上网干什么?我的学生经常这么问我,我就给他们讲这么一个故事:两个鞋子推销员一起到一个非洲的荒岛上推销产品,结果发现岛上的居民都不穿鞋子。于是,其中一个马上回家,原因是没有市场;另一个却跑到酋长家送了他们全家一人一双鞋子,结果,鞋子很快在岛上流行起来,不穿鞋已成为一种耻辱。无疑,后面这个推销员做成了大生意。现在中国上网的入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不到,人们还感觉不到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但是,有识之士也应该注意到,接触网络的人口正以几何数字上升,尤其是知识阶层、资本阶层更是网络的主要用户,而他们正是…  相似文献   

9.
韩寒 《政府法制》2014,(11):50-50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脱口秀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卡尔森,竟然当众吃下了一双“鞋子”!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03年6月,希托里出版了自转——《鲜活的历史》,一版印数100万册,但是,有许多人不看好这本书,因为按照美国图书市场的常情来说,政治回忆录类的书籍对读者的吸引力不是太大。  相似文献   

10.
1案件简介 2008年某日,某店主杜某遭到歹徒持刀抢劫,被捅伤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歹徒逃窜。调查走访周围群众未得到有效线索,勘查现场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仓皇逃脱时留下的一只黑皮鞋,上面附着有很多血迹。以物找人,找到鞋子的主人就能找到真凶,能否从这只沾满血迹的鞋上提取到DNA成为破案关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法学》2010,25(1):145-146
1.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篇文章连续注码,不采每页重新注码;注码样式在收稿时不作要求,以清晰规范且方便作者为原则,在排版时统一采用“[1][2][3]”形式;注码置于引文的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相似文献   

12.
高清监控能否快速的应用和普及,不仅需要前端高清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系列化的成熟的高清产品,为用户构建高清监控系统灵活多样的产品选择,采集高清画面之后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视频信号传输问题,高清视频对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清监控视频上传需要2MB带宽,而今天WCDMA和CDMA2000的上传带宽只有600KB到800KB,TDSCDMA带宽要更窄一些,而这样的带宽条件只能传输分辨率较低的4路CIF或一路D1,还传输不了高清视频。以目前基础的百万像素高清720P规格计算,码流约是D1的2倍,带宽达到4M左右,而采取1080P计算,码流更是D1的5倍,所用带宽约为10M。因而,要看得更清晰,带宽是高清视频传输中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法学》2009,24(3):166-167
一、一般体例 1.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篇文章连续注码,不采每页重新注码;注码样式在收稿时不作要求,以清晰规范且方便作者为原则,在排版时统一采用“[1][2][3]”形式;注码置于引文的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法学》2009,24(4):148-149
一、一般体例 1.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篇文章连续注码,不采每页重新注码;注码样式在收稿时不作要求,以清晰规范且方便作者为原则,在排版时统一采用“[1][2][3]”形式;注码置于引文的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相似文献   

15.
小平 《政府法制》2014,(14):46-46
一双鞋子,应该是两只鞋的形状相同,穿起来才得体。美国的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就曾经有一双一只圆头、一只方头的鞋子。  相似文献   

16.
随身码是伴随着疫情防控需要产生的,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其使用日益泛化,逐渐发展成为行政执法中的重要手段。在交通管制、特种行业管理、入职管理、公共活动管理、餐饮管理中都涉及到随身码的使用。这必然会限缩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如自主选择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行动自由权、参与权等。为此,随身码必须走法治化之路,应当通过有效的行政法规范对随身码的使用予以规制。即通过制定随身码的行政法规范来完善随身码的使用程序、限制随身码的存在空间、公示随身码查验的主体资格、提高随身码的技术含量,使之不致游离于行政法规范之外,从而成为行政法治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健康码”和“文明码”所代表的“码治理”是运用数字技术治理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从“健康码”到“文明码”,数据治理发生了“滑坡效应”,这源于技术治理的数字化异化和基层治理的简约化动机.数字化的公权力在其天然扩张性的驱使下向其最大边界滑动,延伸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精细之处,直至将个体异化为被数字控制的对象.因而应对“文明码”...  相似文献   

18.
喻越 《刑警与科技》2014,(14):36-38
通过IMSI码和11位手机用户号码与FSU设备进行关联绑定,IMSI码和11位手机用户号码都具有唯一性,且IMSI码直接通过AT指令可获取,11位手机用户号码一般无线模块也支持AT指令获取(如华为无线模块GTM900-C),但前提需要将11位手机用户号码写入,鉴于此,本方法通过FSU设备与中心短信服务进行短信交互获取SIM卡的11位手机用户号码。因为11位手机用户号码的用户可读性、可识别性更强,该方法实现了IMSI码和11位手机用户号码与FSU设备同时关联绑定。  相似文献   

19.
白银 《政府法制》2009,(13):28-28
如今,“70码”已成为继“躲猫猫”和“俯卧撑”之后的又一个网络流行语。5月10日,网友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表示对“时速70码”结论的质疑。如今,“70码”已被做成了网络头像、签名,并登上了文化衫。  相似文献   

20.
刘炜 《政府法制》2012,(16):34-36
4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谢亚龙现在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叫法庭接受审判。这是一桩由上级机关指定管辖的案件,作为一名正厅级干部,谢亚龙“异地受审”,耐人寻味。按惯例,省部级高宵落码,才有“异地受审”之“殊荣”。正当很多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