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罡 《中国律师》2013,(5):46-46
"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民诉法》不再允许与案件没有直接关系的"普通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按照新规,可以被委托为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是: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单位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对普通公民代理民商事案件作出了限制。4月23日,北京  相似文献   

2.
旁听记     
张公彬 《江淮法治》2012,(11):31-31
4月5日,固镇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会场上出现了两名普通公民。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邀请公民旁听。 旁听公民杜长青是新马桥镇农技站技术人员.他在旁听后说:“看到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公民旁听会议的公告后,我了解到这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与我工作有关,我立刻报名申请参加旁听并得到批准。”  相似文献   

3.
法庭审判:公民有话说 孙清义,今年50岁,陕西省礼泉县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当地法院的力邀下,他破天荒地成为一名庭审"公民代表".今年4月24日,礼泉县公开审理一起抢劫上诉案,主持庭审的法官有点特别,来自陕西省高院刑二庭.  相似文献   

4.
2015年12月15日,家住该县铜钱关镇闵家河村的村民朱太先等10位来自全县的普通公民,坐上了旬阳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的旁听席. 如今,在旬阳县公民旁听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已不再新鲜.自从2011年旬阳县人大换届以来,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已连续实行了4年.  相似文献   

5.
15年前中国开始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一次使公民有了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赔偿难"问题越来越影响法律的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时法律进行了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改,力保公民"索赔""获赔"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祖月  姜德水 《行政与法》2004,(12):94-96
中国《1982年宪法》,通过了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明确地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害"纳入到国家根本大法之中.从民事权利的角度看,宪法的原则规定,不能代替普通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此,我们要从社会意义和法律地位上对私有财产的保扩加以完善,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落实宪法修正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即将退休或离职的上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受邀列席会议是没有法律或制度上障碍的.应该说,普通公民也可以应邀列席会议,只是平时会冠以"旁听"这个名称,是为了公民最大限度的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8.
公开:掀起人大的"盖头"来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公民旁听在北京、河北、湖南等20多个省级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全面推开,市、县级人大的公民旁听也有一派发展势头.有人把公民旁听誉为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亮点".当这缕阳光洒向高悬国徽的人大、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时,人大的"红盖头"被缓缓拉下,人大公开迈出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22日上午9时,来自省妇联的班理女士穿着一身豆绿色套装,胸佩大红色"旁听证",以公民旁听的身份第三次走进了神圣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殿堂.  相似文献   

10.
先后经过了四次审议的行政许可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以151票赞成、0票反时、1票弃权获得高票通过<行政许可法>是对政府行政审批作出法定规范的法律,它将会在约束政府行政审批的同时,带给普通公民更多的便利.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些地方法院向社会公开了对拒不执行判决的债务人姓名、住址、照片等个人信息,似乎能够解决部分执行难的问题:但此举也受到一些公民的质疑,认为法院这种曝光"老赖"隐私的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民事权利.笔者拟围绕隐私权的价值,时法院公开"老赖"个人信息的"曝光制度"加以评析,希望能为有效地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民,当"权利"一再以美好的方式进入立法视野时,我们感知到的是受宠若惊般的身份皈依;然而对死刑犯而言,权利似乎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国家立法的模糊、普通民众的误读以及自身权利主张的胆怯,共同"营造"了人类权利大厦中一个较为阴暗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公民监督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监督既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制度,又是防治官员腐败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监督权虽然已由"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但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威力和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实现公民监督的功能,需要整合监督资源,实现"四个结合",即:公民监督与人大监督相结合;公民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相结合;个体监督与群体监督相结合;公民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检察风云》2005,(18):54
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已施行4年之久,然而"董事"的作用和意义究竟在哪里,对于普通公民,哪怕是一家一当扔在股市里的股民们似乎也是知之甚少,甚至是云里雾里.  相似文献   

15.
阿碧 《检察风云》2013,(4):41-43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此次立法对公民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特别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提升到了十分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正>一、导论长期以来,"到案"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尤其是侦查实践的一个习惯用语。侦查人员使用"到案"时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从普通公民身份转变为犯罪嫌疑人身份而初次到达侦查机关接受调查的情形。〔1〕此即所谓"侦查到案"。在普适的意义上,侦查到案阶段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2,(11):12-13
龙: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公民自发地进行诱惑调查,是否合法?所谓自发性诱惑调查,是指国家执法与司法机关并未安排诱惑侦查(调查),而是公民自发地设置圈套,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时向有关机关举报.这种情况在有些地方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所谓"钩钧专业户"(如专门举报无照出租车--"野的"等行政违法获取政府奖励).  相似文献   

18.
李斌  程群 《政府法制》2013,(22):39-39
每平方米违法建筑,成本仅需几百元,拆迁时则可能套取几千元补偿款.一些"公司化"运作的"种房"专业户与村民"利益捆绑",哪里规划重点项目就在哪里抢建违建,形成"种房"套补黑色利益链.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出现了这股"种房"歪风,为何"种房大军"屡打不绝?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是6个月大时发的那一场高烧,以及10岁左右一次失败的手术,陈光诚将和他的母亲、妻子以及不到两岁的儿子一样有着明亮的眼睛;如果不是因为10年前自恃懂了点法律,并因此钻进了一只狭长的“牛角尖”,陈光诚将和他南京中医大学毕业的诸多盲人同学一样,做着按摩医生,过着一种也许不很富有但绝对平静无忧的生活。但陈光诚拒绝这样的假设,人生经不起假设,也不可能推倒重来。他惟一能确定的是:他是一个盲人,是共和国一个普通公民,他不健全,但很健康。他要讨回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公民(残疾人以及健全人)维护自己所拥有的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一次到社区看望特困居民,当地的工作人员提醒纳凉的群众,"站起来和书记说话",汪洋生气地说:"为什么让群众站起来?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站着的应该是我们."可见,某些人的官僚意识不经意间就流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