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监察的立案程序作为行政监察案件程序的启动程序,是行政监察案件处理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初步审查程序对于案件当事人的“行政命辱”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行政程序公正与效率相统一的价值理念为基础,认为现行的行政监察法律制度问题在初步审查环节上主要表现为:立案条件规定不合理、立案标准设置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审查措施、缺乏审查时效制度。在对前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初步审查程序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有问有答     
《中国监察》2013,(21):50-51
对已不具备行政监察对象身份的原行政监察对象如何立案?  相似文献   

3.
民事立案程序之立法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贤华 《行政与法》2004,(10):80-8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设置的立案程序存在弊端,难以适应加强诉权保障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时代要求,故应认真审视与重构民事立案程序。笔者认为,民事立案程序在逻辑结构上是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接收程序、审查程序、决定程序及救济程序构成的“子程序”系统,每个“子程序”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功能,均应予以认真探讨和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4.
四、进一步规范了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程序《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程序:1.规定了检查事项的确定方式和对“重要检查事项”作了解释。2.进一步规范了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明确规定了初步审查、立案的批准权限;对“重要、复杂案件  相似文献   

5.
商思刚 《中国司法》2022,(11):78-84
<正>一、行政处罚立案制度及现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2021年修订前,行政处罚立案制度已经在我国行政处罚制度体系中客观存在。但立案程序与调查、听证、审核、集体讨论、决定、送达及执行等法定程序不同,其在执法实践和法律救济语境中具有较低的法律地位。例如,调查、决定、执行均可直接产生对外效力,为独立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再如,听证、审核、集体讨论、送达,虽与立案同为内部程序,但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能够对行政处罚决定的效力产生决定性影响。只有立案程序不仅被视作行政处罚内部程序,  相似文献   

6.
赵志超 《当代法学》2024,(1):134-146
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制度指向两类执行依据,分别是公证债权文书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既是对两类执行依据的司法审查,也发挥了执行救济功能。但不予执行制度理性应受质疑。一方面,不予执行制度对公证债权文书是否成立、仲裁裁决是否有效的审查,与执行立案程序的审查内容一致,造成了二者的功能重叠。另一方面,不予执行事由指向的公证债权文书不成立、仲裁裁决无效情形,都属于执行依据不合法。由于执行依据无法表征基础权利存在,对其执行应当属于不当执行,而不予执行制度内置的却是对违法执行的救济逻辑。因此,不予执行制度应予废弃。取而代之的应是,在立案审查阶段廓清执行机关的审查范围,对执行依据应当前置审查、实质审查、一段审查,并充实执行立案程序的调查方法;在执行救济阶段则应回归对不当执行的救济逻辑,将执行裁决救济重置为诉讼救济。  相似文献   

7.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是刑事诉讼追诉权启动的标志,对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刑事追诉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走上正轨都有重要的意义。立案程序的设置包括立案程序的启动、立案程序的终止等,在这一过程中警察以及有立案权利的其它主体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应然和实然角度来说立案程序的启动以及何时侦查终结移交检察院审查在立法过程中都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限定立案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提高立案程序的合法性使得程序正义得到实现,使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立案程序和一个国家的诉讼构造是相对应的,本文着重分析两大法系的诉讼构造立案程序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从王春立案看选举权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洪昌 《法学》2005,(6):73-79
王春立案包含不少宪法问题。我国公民选举权救济中存在救济范围窄、程序定位偏、法律责任简、监督力度弱、裁判组织缺、后续手段无等七个缺陷。人民法院应设立选举法庭受理选举纠纷案件,实现选举权的司法救济。条件成熟时,可将选举诉讼纳入宪法诉讼,通过附带性审查实现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以监察文书的形式依法提出监察建议或作出监察决定,是依法履行《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赋予职权的重要手段。规范使用监察文书,是落实中央纪委"三转"精神的具体举措,不仅能促进依法监察、增强监督实效,而且能有效避免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监察文书的使用与管理现状《行政监察法》明确规定了监察建议、监察决定等监察文书的适用情形、启用程序、法律救济等使用与管理的内容。为规范文书格式,监察部于1999年印发《关于实行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的通知》,中央纪委监察部2000年制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纪委、监察局认真履行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统筹处理五个关系,扎实推进监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4年来,全市共开展执法监察670余项,立案查办违纪违法案件612件,党政纪处分619人,提出监察意见和建议1160多条,协助建章立制500多项,挽回经济损失2.7亿元。统筹行政监察与党纪检查的关系我们坚持两项职能并举,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在领导机制上,实行常委会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同时落实政府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工作机制上,制定了《监察局长办公会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重要行政监察事项,监察局长…  相似文献   

11.
监察顾问     
如何界定重要、复杂案件 编辑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三十条规定:“重要、复杂案件的立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请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界定重要、复杂案件?报送备案的意义何在?如何具体实施?   读者:郭春生 郭春生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三十条规定:“重要、复杂案件的立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这是监察机关将其对重要、复杂案件的立案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报送并接受监督的一种制度。这里所指的重要、复杂案件,一般是指涉…  相似文献   

12.
李奋飞 《法学家》2006,(3):126-132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立案程序,并将其作为侦查程序启动的一个前置程序.然而,由于现行的立案条件过高,而侦查机关又缺乏达到该"条件"所必须的"合法"手段,由此不仅严重影响了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也容易滋生"立案不实"等问题.而且,它也根本无法有效防范侦查权的滥用.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这一大背景之下,需要突破长期以来对"立案是侦查的前提"这一不恰当的认识,并必须承认,不仅立案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侦查活动,立案本身实际上也只是侦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行政监察制度是我国行政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法学者对这一制度研究不够,在相关论著中鲜有提及.本文认为行政监察机关是监督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行政监察制度是行政法顺利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行政监察制度与公务员制度密切联系;行政监察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结合,构成行政法上完整的救济途径.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完善行政监察制度(1)监察系统应实行单一的垂直领导.(2)行政监察范围应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察.(3)监察人员的产生及素质保证问题.(4)行政监察机关也存在如何接受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戟申 《中国监察》2011,(22):51-51
涉刑党政纪案件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因犯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并作出生效的刑事判决或裁定,按规定应当进行党纪、政纪处理的案件;二是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犯罪行为显著轻微,由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但依照规定应当追究责任人党政纪责任的案件;三是指经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认为违纪的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已经涉嫌犯罪,按规定应当移送司法机关查处的案件。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6,(6):87-93
我国的立案程序移植于前苏联。其预设功能为屏蔽功能、分流功能和统计功能。但是,固有的程序缺陷使这三项功能并未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考察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两种模式。随机型启动模式和程序型启动模式中的"初查模式"不仅符合诉讼规律,而且完善的配套机制也有助于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功能的发挥。公安部印发的《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为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真正发挥应有功能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曹志勋 《当代法学》2016,(1):130-139
在立案形式审查中,需要确定判断事实主张具体程度的标准.大陆法系采取足以与其他同类法律关系区分的识别说,而英美法系则长期以来坚持起诉陈述事实应当满足相应实体救济的条件,美国最高法院更是在近年来将其提升到较高的所谓合理标准.上述不同理解受到不同法域下对诉讼不同阶段的功能预设影响,也与不同的程序分段和提取裁判规则的技术密切相关.根据国情下我国立案和审前程序的功能以及我国的法系传统,我国应当采取标准较低的识别说,并且以生活事实而非法律事实,作为立案形式审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成序  罗波  崔存军 《政法学刊》2006,23(3):90-95
刑事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和开展刑事侦查的必经程序,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主力军,其立案、侦查职权具有专属性和排他性,但是,公安机关在侦办刑事案件中的立案程序却存在立案标准不统一、立案标准缺失、立案与撤案法律依据相互矛盾等诸多缺憾,极易造成基层职能部门的无所适从乃至变相操作,应当从统一立案标准、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制约等多方面去完善侦查活动的构造,以修葺立案程序的法治化出路。  相似文献   

18.
【裁判要旨】原告起诉请求法院判决自己承担义务的,应当审查其是否具有诉的利益。诉的利益不同于当事人利用诉讼程序能获得的利益,而是指原告有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缺失救济必要性或实效性的,不应当立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9,(9):56-56
一是在立案大厅分别设立立案、申诉、咨询、诉讼材料接收等不同功能的工作窗口,构建立案"一站式"工作机制,实行分工负责、流程管理,方便人民群众对口申请办理,并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切实做到立案程序、所需材料、手续一次性告知,接收材料、立案审查、交纳诉费、办理缓减免手续、受理查询等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孙康 《河北法学》2011,29(9):129-138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其程序设计的是否合理、运作是否顺畅,对后续的刑事诉讼活动乃至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以及刑事诉讼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重要影响。确定一正当化的刑事诉讼启动模式,需要分析一国法律传统因素、价值权衡取向、相关诉讼制度等。当前,我国可吸收随机型启动模式合理因素,改革我们现行程序性启动模式,明确启动程序的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救济性原则以及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