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缺乏立法的规范,刑事司法鉴定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减弱。本文在介绍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和分析了我国目前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个时期,法学、司法教育界的一些学者,以所谓“创新司法鉴定制度,保障司法效率与公正”为中心内容,或座谈研讨,或著书立说,或通过《中国司法鉴定》等刊物发表论文,就所谓公安机关“自侦自鉴”是“违法办案”妄加非议,同时力倡“鉴侦分离”,由司法行政机关组建“司法鉴定委员会”统揽全国的物证鉴定机构云云。对此苏沪两地新老文检工作者于2002年4月9日至11日在江苏常熟市举办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会上大家取得了共识,会后写成《加强刑事科学物证鉴定技术工作学术研时会纪要》分报有关领导机关,以供决策参考,并冀望于“一石击起千层浪”,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针对公安机关拥有刑事科学物证鉴定机构,从事物证鉴定工作是“自侦自鉴”的“违法办案”的论点,讨论会认为这是对刑事技术工作的曲解。一些学者就所谓的“自侦自鉴”大做文章。其一说“鉴定人参加鉴别活动即属‘自侦自鉴’”,“如果侦查技术人员在参加取证活动后又参加鉴定活动就构成‘自  相似文献   

3.
刑事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势,它对于司法机关分析判别案件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促进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现行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规对刑事鉴定规定的过于原则,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条款不多,缺乏可操作性。这不仅影响着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鉴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有必要加以改革完善。   一、刑事司法鉴定机构的改革完善   (…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工作是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自勘自鉴"、"自侦自鉴"、"勘鉴不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点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有碍司法公正和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必须厘清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的区别,健全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的工作体制,实行"侦勘合一"的工作机制,使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与侦查部门分离成为公安机关鉴定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上海,苏州河畔,光复西路。 走进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下简称“司鉴中心”)宋慈楼,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两块金灿灿铜牌,一块是《公正性声明》,一块是《质量方针》。公正声明上说:“本中心为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司法部直属的司法鉴定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独立开展司法鉴定工作……坚持鉴定机构的中立地位,鉴定工作的开展不受行政的、经济的和其它的干预,确保鉴定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正性……”。质量方针提出:“严谨求实,独立公正,科学规范,客观准确”。司鉴中心的专家们恪守声明和方针,各司其职,他们经受得起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和检验。当我们来到刑事技术鉴定室进行采访时,这儿已座无虚席,听说这是经常的事。来自江西、河南和上海的几拨人  相似文献   

6.
尹巍 《天津检察》2009,(5):30-30
刑事司法鉴定结论被称为“科学的判决”,是七种刑事证据之一,是司法机关认定犯罪事实和情节的关键依据。而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欠缺,使刑事司法鉴定过程缺少适时、有效、有力的监督,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神圣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监督机制引入刑事司法鉴定领域,增强刑事司法鉴定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重铸刑事司法鉴定的权威。具体说来,主要应加强三个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金陵  杨文 《犯罪研究》2000,(4):18-21
我国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弊端日益明显,本文主张应从鉴定体制、程序、鉴定人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司法鉴定中心”为唯一的法定鉴定机构,只有其鉴定结论,才具有法律效力;二、“司法鉴定中心”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其性质、管理模式类似律师事务所;三、建立开放性的鉴定人体制,鉴定人实行专职、兼职二种形式;四、从严控制鉴定人条件,明确鉴定人的权利、义务;五、明确司法鉴定操作程序,确立“三鉴终鉴”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依法委托国家鉴定机构或者指聘具备鉴 定人资格的专业人员,对案件中的有关专门性问题所作的认定或判断。按照我国诉讼法的有 关规定,司法鉴定包括刑事鉴定、民事鉴定和行政鉴定。司法鉴定的范围主要包括法医学鉴 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司法物证技术学鉴定、司法会计学鉴定,涉及诉讼的事故、资产、 产品、工程等鉴定,以及司法机关认为应当进行的其他鉴定。一、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与弊端(一)司法鉴定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司法鉴定法,有关司法鉴定的…  相似文献   

9.
对公安机关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之后,公安机关"自侦自鉴"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其鉴定活动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仍然受到质疑。反思我国的公安司法鉴定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革与完善。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将这些鉴定机构从公安系统完全剥离的可行性并不高,但可以在公安系统内部实行侦鉴分离,同时通过程序控制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之弊端与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作为解决证据问题的一种客观公正的科学手段,愈来愈多的刑事、民事案件借助于司法鉴定作为定案依据;同时,在非诉讼领域如行政、仲裁、调解中,司法鉴定也被广泛应用。司法鉴定以其科学性、权威性成力保障司法公正的一道重要屏障。如果说司法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司法鉴定则是其中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之体制,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直接造成司法实践中的不规范,甚至混乱。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之弊端(一)立法严重滞后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司法鉴定法,自关司法鉴定的法律规范主要表…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诉讼中的控审不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审分离原则的主要价值在于保障裁判者的中立,防止追诉权的滥用,从而强化辩护职能。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配合制约”原则的影响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控审不分现象极其普遍,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应当通过程序的完善和司法体制的改革,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控审不分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鉴侦合一"现象,违背了鉴定活动与司法活动分离的法定原则和科学鉴定的客观公正立场.鉴侦分离机制要求司法机关内部鉴定机构独立化,鉴定活动与司法活动的界限应予以明确,还应通过将侦查与鉴定工作任务、组织机构进行分离,纠正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的立法表列来区分鉴定与鉴别的关系,进而构建鉴侦分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势,它对于司法机关分析判别案件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促进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现行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规对刑事鉴定规定的过于原则,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条款不多,缺乏可操作性。这不仅影响着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刑事证据开示的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梁玉霞 《法律科学》2001,(3):91-101
刑事证据开示因其共同的价值基础而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我国普遍存在。各国不同的刑事诉讼体制决定了刑事证据开示方式和范围的差异 ,刑事证据开示所依托的程序在多数国家都存在且有所区别。我国现行的刑事证据开示与刑事诉讼体制、庭审方式不相适应 ,因而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在我国司法鉴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决定》确定了我国司法鉴定实行按领域的统一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按环节的分散管理旧体制应当结束;确立了我国实行鉴审分立、鉴管分立的司法鉴定运行体制,标志着传统的鉴审合一、鉴管合一的旧体制的结束;确立了我国司法鉴定实行设管分立的司法鉴定运行体制,标志着传统的设管合一的旧体制的结束。  相似文献   

16.
指定辩护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被告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指定辩护制度也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2011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加强刑事案件指定辩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依申请指定辩护”制度,使得刑事诉讼制度越发完善.本文将探讨现行刑事指定辩护制度及其法理,研究“依申请指定辩护”制度,并对某些特殊情况的指定辩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玉林  冯宗美 《证据科学》2007,14(3):225-228,237
鉴定的实体真实是基础,鉴定的程序规范是保障。有瑕疵的鉴定主体作出的鉴定结论必然会弱化其证明力。故法医学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主体的定位,既关系到鉴定结论的公正程度,又关系到诉讼效率,以避免刚从“自审自鉴”中走出来,又进入与回避制度、中立原则相背离的“自医自鉴”中去。为确保法医学鉴定的客观、公正、公平,应逐步建立以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为主体,以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部门设立的鉴定机构为辅助的模式。从体制层面去克服目前医疗法人设立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法医学鉴定结论更具有权威性、严肃性,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司法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20世界70年代参照苏联及大陆法系国家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采取的司法机关委托司法鉴定的制度。我国司法鉴定被视为一种刑事司法活动。这种刑事司法活动即是由特定机构(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指派或聘请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和作出书面结论的活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对当事人申请要求补充鉴定或申请重新鉴定享有最后决定权。限制司法鉴定机构的执业权利的这种司法鉴定活动,在造成混乱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实践的可行性。另外,在《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司法鉴定的条目仅有稀少的4条,显得稀薄而无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除此之外,关于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规定极不合理。虽然颁布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用于解决以上问题,但是该决定虽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却仍不够完善。因此,正在酝酿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中须对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存在基本问题作出相关改革,以求更好的适应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司法鉴定权由公检法机关主导,当事人仅有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这种鉴定权配置方式导致刑事司法公正性不足、效率低下以及权威性缺失的困境。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格格不入。借鉴域外经验,我国刑事司法鉴定权配置应以公正高效权威为目标,赋予辩方司法鉴定启动权、保留侦控机关自行启动鉴定权、限制法官的鉴定启动权以及建立鉴定处分的司法审查制度,逐步形成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相契合的刑事司法鉴定权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在诉讼中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在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标准的统一、鉴定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制度缺失。本文以刑事诉讼律师的视角探索发现司法实践中鉴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推进我国刑事诉讼的司法鉴定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