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法律制度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发明之一.应该说,近几年是我国立法史上的春天.仅1993年以来,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达96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构架已初步建立,形成了由若干法律、法规和规章组成、规模庞大,且纷繁复杂的法规体系.然而,法治社会并不等于一味立法,关键在于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2.
法律,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法律走私”指立法机关立法不公,甚至为了某种利益藏私营私兜私售私。不过,这里“法律走私”意义上的“法律”,是泛指我国《立法法》所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立法机构也当然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及特区立法组织。  相似文献   

3.
关于行政立法“根据”的次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宪法和组织法规定,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要以宪法、法律或法规为根据。由于行政立法可以有多个“根据”,因此有必要把握行政立法“根据”的次序。一般说来,除依授权立法外,各行政立法应当先以其上一位法的规定为根据;具体些说,制定行政法规应当以法律的规定为根据,制定部门规章应当先要以行政法规的规定为根据,制定地方规章应当先要以同级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为根据;这是我国立法体制决定的,也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法规起草是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程序上讲,法规起草属于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却是制定法规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立法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重庆、宁波等地方人大常委会先后采取委托起草的方式将立法项目交给专家学者或科研院所起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按照亚里士多德所作的经典阐述,法治的要义应包括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长期以来,立法程序中单一的部门起草法规模式影响了“良法”的实现。尽管这一起草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同时也造成了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行政立法“根据”,是指宪法和组织法(即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同)所规定的: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要根据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各部、委制定规章,要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还有国务院的决定、命令,下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上的地方政府制定规章,要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依此规定,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其上位法为根据,“根据”应当是行政立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在实际上,无“根据”地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学者也认为:行政机关对于某些行…  相似文献   

6.
对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原则的理解戴绍泉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这是地方立法必须严格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对“不相抵触”的认识不尽一致,如何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基本原则,是地方立法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国家立...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曾指出,提高立法质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主题,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我们应切实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因此,立法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是体现立法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制定可执行性强的法规,是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应当探讨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地方性法规,增强立法的可执行性对于国家上位法是非常必要的补充,本文对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作出简要的介绍,从可操作性的含义、目前地方立法可操作性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增强地方立法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阳李 《法制与社会》2013,(29):23-24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我国地方立法活动日益频繁。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随着法律、法规数量的日趋庞大,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冲突也日益频繁,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冲突及协调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阿计 《检察纵横》2012,(7):18-22
2011年3月,最高立法机关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之佐证的是,此前2010年底的统计显示,除现行宪法及4个宪法修正案外,各级立法机关已“生产”出现行有效法律236部、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部委和政府规章20000多件。如此庞大的立法数量,已足以与一些法制发达国家媲美。  相似文献   

10.
专利申请权是一个立法常用语。在中国法院网“法律文库”栏目,以“专利申请权”作为关键词搜索,在文件内容中出现该词项的国家法律法规有42部,出现该词项的地方法规有92部,涉及专利、合同、行政管理、科技、证券、税收等领域。其中,较重要者有《民法通则》《合同法》《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1.
张哲  张宏扬 《清华法学》2012,6(2):154-163
本文以习惯、惯例、风俗以及习俗为关键词对当代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检索,总结相关的69个有效法律条文并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当代法律、行政法规中的习惯在近十几年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规定;在“习惯”这一概念的文字表述上存在着多种表达方式;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民商法、行政法和宪法法律部门当中.我国当代法律、行政法规中的习惯起着调整民商事关系、保护风俗习惯和规定国际惯例的适用等作用.其在最近十几年当中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立法对于习惯尤其是民事习惯转变为了更为尊重和认可的态度;习惯在当下的立法模式下作为一种补充性法源而存在;我国当代法律、行政法规中习惯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了一种“为生活而立法”的新的立法理念.这些新的趋势为制定法中的习惯以及当下的立法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当代制定法中的习惯和社会生活一起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当中.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诚信”的“法治”,就是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等各个“法治”环节,都要讲“诚信”。首先,在立法环节要全面体现“诚信”原则。法律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求其内容必须立而有“信”,保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偏废或朝令夕改,以起到引导公众行为、指示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法律的统一性要求法律体系要绝对统一,不能违宪,不能前后或互相矛盾,特别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能与基本法律相抵触,不能让执法者和遵从者无“信”而从、莫衷一是。在内容设计上,一方面要积极评价“诚信”行为,否定和惩处失信违约行为,如在民法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在刑…  相似文献   

13.
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该规定考虑到地方工作实际,对地方批准立法作了原则和时限的限定,应当说使批准立法逐步明确、具体,进一步有章可循。这一规定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合法性审查问题,二是关于法规批准时限问题。不难理解,这是针对目前地方批准立法实践中存在的对报批准法规进行合法性、合理性、技术性审查而出现的大量修改,以及对报批准法规不能…  相似文献   

14.
阿计 《中国律师》2004,(11):41-43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连袂通过了《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这是改革开放后结出的第一批法律硕果,标志着被“文革”彻底摧毁的国家法制重新启动了建设步伐。1982年,随着新《宪法》的诞生,共和国正式确立了立法体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此后,地方立法权又有所扩大),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从此,立法权成为上述各级人大最经常运用的首要职权,一个崭新的“立法时代”开始了。正视“数量”奇迹,反思质量危机据统计:自1979年恢复和…  相似文献   

15.
日前,新华社发文称,2010年,是实现立法工作总体目标的关键之年。纳入立法计划之中的一批法律相继出台,成为中国法律体系大厦搭建的最后一批“支架”。截至目前,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已经有230多部,国务院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近9000部。如此众多的法律,基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12,(15):16-16
淮南市十分注重拥有地方立法权这一最大的政治资源,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前后地方立法的特点和任务,适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地方法规,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与市政府"共同确定立法项目,共同开展立法调研,共同起草法规条文,共同审议修改草案,  相似文献   

17.
法律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发明之一。应该说,近几年是我国立法史上的春天。仅1993年以来,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达96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构架已初步建立,形成了由若干法律、法规和规章组成,规模庞大,且纷繁复杂的法律体系。然而,法治社会并不等于一味立法,关键在于严格执法。人们曾经以为法律本身就是一剂足以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但法律颁布实施后的实际情况却与人们的理想相去甚远。仅以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例,该法列举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然而,该法自1993…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明显地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等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有相当多的法律、法规在名称上都被冠以“暂行”、“试行”等等字样,仅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来说,就有9部法律的名称中有“暂行”、“试行”字样.笔者认为,应当取消这类字眼,今后在制定法律、法规时最好也不再使用这些词汇.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的法律都离不开“其他”一词。从中国的法律到外国的法律,从具有最高法津效力的法律到一般行政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无不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于法律的不周密而常常给司法机关带来麻烦。有些危害社会的行为,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司法机关无能为力,法官也为此大伤脑筋。为了防止和杜绝无意的或者故意的规避法津的行为,在立法技术上和法律适用上逐渐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比如“其他”的出现和类推的使用。同时,法律本身的特点要求法规条文简洁明了很多内容,如果在法条中一一例举出来,非但不简明,且仍不完善。而用“其他”一词则既简洁,又完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种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将发生变化,行为的法律性质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生活作一个恒常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吉 《现代法学》2007,29(6):99-107
我国目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不仅没有专门性单行法律、法规,而且在《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也只有些零散规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立法的缺乏直接导致环境管理权的缺乏,这与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及其防治的实际需要很不相适应,在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几乎都将政策与法律的缺失问题作为最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使土壤污染防治有法可依,需要健全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最亟需制定的是一部综合性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目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主要制度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