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行政法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对行政概念理解的不同,导致对行政法概念、对象和范围理解上的不同,学术界出现众多学说①。尽管在概念界定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对于行政法是由关于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和行政争讼与救济等各种各样的众多法规范和原则汇集而成的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逐渐趋向于一致严这是因为,虽然组成行政法的众多法分散存在,但从总体上看,这众多的法构成了由独具特色的共同原理支配的统一的法体系。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才可以将其看作独立存在的一个部门法。那么,体现行政法特色的共同原理是什么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总体…  相似文献   

2.
李文吉 《河北法学》2020,38(5):2-19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往往将行政犯的法益界定为管理秩序(制度)法益,但是对于这一法益的界定,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将其界定为抽象的行政管理秩序(制度),如此模糊的界定,使管理秩序法益日益沦为"口袋法益"。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认为所有行政法益均可以在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上升为刑事法益,加之没有区分刑法法益与规范保护目的,导致单纯的行政管理秩序混入刑法法益之中。应将前置法秩序和单纯行政管理秩序这两个行政法益从当前刑法法益中驱逐出去,根据法秩序统一原理借助前置法将适格的刑法管理秩序法益还原为实体性法益。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最主要、最基本的调整对象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社会关系.但如何调整这种关系,如何在行政法的秩序框架内规定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根据近百年来,行政法的演革和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将行政法的理论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学说,即:管理论说、控权论说和平衡论说,并对这三种学说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学》2015,(3):57-67
行政法上的公法权利是行政法的关键性概念与法学工具。行政法学目前仍没有对这一关键性问题予以充分的回应,造成了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上残缺与紧张。这种张力使概念与体系上把握公法权利成为必要。行政法上的公法权利,是公民面对行政机关时享有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或者对行政机关拥有相应的请求权。可以从分析性与功能性的角度对其加以体系化。一旦完成理论的上建构,实践中如何运用就成为另一个关键。围绕着法律条文,借助法解释学,结合中国行政法实践,并通过比较法的观察,就可以初步形成关于行政法上公法权利适用的教义学命题。  相似文献   

5.
行政改革浪潮背后代表着国家理论的巨大变迁,也即现代国家已经从“给付国家”转变为“担保国家”。担保国家理论使得国家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担保者,国家责任从执行责任转变为担保责任。国家理论的这种转变引起了传统行政与行政法的重大变革,产生了新的行政类型和新的行政法,即担保行政和担保行政法。随着我国公私合作领域的大力扩展以及行政任务私有化的快速推进,担保行政和担保行政法必将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及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黄骏彪 《法制与社会》2013,(29):150-152,154
行政法概念是对行政法这一社会现象的基本价值所做的揭示,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实在法给行政法下过一个定义。本文作者以二元结构的行政法、限权行政法和扩权行政法为视角切入,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纵横考察,大致阐述了限权行政法概念的进步性和扩权行政法概念的终结性,以此得出二元结构的行政法概念的分化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行政契约作为一种替代以命令强制为特征的行政高权性行为的更加柔和、富有弹性的行政规制手段,近些年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其涵义则由于各国法律制度和理论基础不同而不尽相同。我们认为,行政契约的产生固然是借鉴私法契约的模式执行公务的结果,但它是通过形成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来实现公务的,这与政府单纯利用私法契约执行公务或私法活动不同,而行政法研究的契约应当是前者,因此,我们将行政契约界定为以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  相似文献   

8.
行政相对方与行政相对方权利是行政法的基石范畴。这两个基石范畴界定上的模糊,会导致行政法理论体系的混乱。对行政相对方及行政相对方权利进行语义分析,是进行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逻辑起点。本文从行政相对方的界定、行政相对方权利的内涵、行政相对方权利与民事权利的辨析,以及行政方权利的划分着手,试图对行政相对方权利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法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法上的行政禁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禁止是一种在行政法治实践中比行政许可运用得更为广泛的制度 ,而且它是行政许可的大前提 ,没有行政禁止 ,行政许可是不能存在的。然而在我国行政法理论研究中 ,人们更多的关注行政许可制度 ,而忽视了对行政禁止制度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原因 ,从行政禁止的概念界定、法理基础、理论分类和行政禁止立法对行政许可的意义等方面 ,对行政禁止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主行政和服务行政理念的深入人心,实践中行政的强制色彩已被尊重、沟通、协商,即合作型的非强制行政所淡化。借助依法行政的人性化这一新的视角,以人性行政法内涵的界定为逻辑起点,分析人性行政法的一般特征,进而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的关系作一番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的演变及其对行政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凯  毕洪海 《法学家》2000,(3):28-34
“行政”可以在多种层面上使用,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行政可以分为事实概念上的行政和价值概念上的行政。前者指的是对已然存在于社会中的现实的映射,是行政的社会实践形态,可称为行政形态;后者则是学者们对“行政”的界定或构想,应然性和主观意识性较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行政形态和解析行政概念,阐明行政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行政法的发展方向作出一些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笑侠教授在其《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中写到“行政法比其它一些部门法更需要理论,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还包括世界各国的行政法。行政法特别需要理论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而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乃是因为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对行政程序行为的研究再次成为学界的热点;但因学科基础理论薄弱,带来一系列困惑与争论。文章从行政行为概念的通说与“过程”的涵义破题;紧密联系我国行政实务;在简略论述特定行政行为与数个相关行政行为过程性的内在的规律与规则,粗线条勾画行政行为过程与系统的框架当中,运用过程性理论动态地研究行政行为。作者力图为认识、界定行政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分析标准;为打破传统行政行为研究的局限性,为解除困惑学界多年的警察国行政法旧观念,探索新的理论出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行政强制若干理论观点的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强制是行政法上的一种基本制度 ,作为一种手段它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然而 ,理论上对此问题的研究较为混乱 ,制度实践也表现出诸多困挠与冲突。基于这种现实 ,有必要对现有行政强制的若干理论观点进行评析与反省 ,从而为行政强制统一立法的定位与思路提供参考建议。一、行政强制界定与分类的欠缺及其重新认识对行政强制作出合理的理论界定 ,有利于我们对行政强制若干理论观点及其实践做法作出正确的评判。对行政强制 ,我们可以依两个标准 ,作出两种不同的界定 :一是以不同的主体(或行为性质)作为划分标准 ,将它与司法强制相区…  相似文献   

15.
陈述权是行政相对人权利由实体向程序、由普遍向个别转化趋势中一种相对新型的权利,具有人权保障、强化行政程序地位、体现行政正义、和谐行政法关系的价值。然而,这一权利除了体现在我国个别行政法文件中,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目前这项权利的法律规定存在严重误区,从规范化行政法治的角度讲,行政相对人陈述权应作为行政相对人基本权利、应当建构为一个权利体系、应当有规范化的典则作为渊源、应当与行政法相关制度的完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北方法学》2018,(1):110-124
传统行政法理论(如依法行政原则、合法性标准)为行政法治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但是,传统行政法理论以规制行政和行政救济为主导之定位限制了行政权最大功效的充分发挥并使之呈现僵化之势。行政革新理论针对此提出因应之策,主要包括公私协力理论、行政过程论及行政法律关系论等。在传统理论动力不足和新兴理论能动关照背景之下,"最佳行政"理论呼之欲出。最佳行政理论是指在行政法上,行政活动能够达到最为恰当、最符合行政目的之状态。最佳行政既是一项指导原则(与依法行政相对应),又是一项具体标准(与合法性相对应)。最佳行政理论是为行政权设置缰绳,既防止其脱法,又给予其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德国法上行政行为的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当代德国行政法上行政行为的构成要素问题。行政行为是德国行政当局处理具体行政事务的法定方式,是德国行政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构成要素是行政行为成立的基本条件,是行政行为区别于其他行政活动方式的主要标志。本文根据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规定,结合德国法院的有关判决,对德国法上行政行为的法律定义、各构成要素的内涵和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法学在法律技术方面受到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法学的深刻影响,对德国当代行政法上行政行为的介绍,将有助于我国行政法上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主体信息义务的行政法理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放在行政法理论和行政法规则中分析 ,必然是行政主体的一种义务 ,该义务的法律性质、该义务的具体范畴只有从较深理论层面上揭示才能为行政法治实践对它的规制、监控提供思辨基础。同时 ,行政主体的信息义务对行政法关系的理论和传统行政法关系的格局也有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9.
福利行政法观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轶 《政法论丛》2002,(2):20-23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决定了警察行政法观的产生。到了二十世纪,非“正统”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行政权的扩大和“公务说”的产生,经济自由主义的复兴又导致了“控权论”的延续。而“凯恩斯革命”及政府干预主义带给人们的“公共福利”、“公共利益”等观念又使得两大法系的行政法治理论在逻辑基础、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取得了一致。这一时期行政法治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只有不断地缩小市场机制作用的领域,而扩大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才能为相对人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公共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因而,我们称之为“福利行政法观”。  相似文献   

20.
民俗作为一种民间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心理和行为的默契。在行政法中,这种民俗被界定为习惯法,具有调整和解决乡民之间利益冲突的作用。本文即是从习惯法的角度,阐释民俗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对国家法所起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