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恶意诉讼是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甚至利用司法机关公权力以达到自己不法目的的一种侵犯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危害司法公正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为虚假诉讼、诉讼欺诈等形式,其后果必然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但是,现行法律并没有关于恶意诉讼行为的专门而明确的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将恶意诉讼纳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范围符合宪法对检察机关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董绍君 《政府法制》2006,(10):56-57
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最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一部分人开始将诉讼作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进行恶意诉讼。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特定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浪费了司法资源,扰乱了诉讼秩序,同时,也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诉讼价值构成了冲击与损害。本文试从恶意诉讼产生的原因及其在法律实务中的反映着手,对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应对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恶意诉讼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诉权,在明知自己缺乏合…  相似文献   

3.
在公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当人们遇到权利义务纷争,更多的人选择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着法律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权利义务相互交织,损害案外人或当事人权益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为确保公民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诉权,免受恶意诉讼的侵害,避免恶意诉讼案件的发生,更好维护诉讼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写作本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利益冲突愈发突兀,致使纠纷不断,诉讼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化,而恶意诉讼现象亦日趋严重。恶意诉讼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公害,扰乱了无辜人平静的生活,使其合法权益遭受不应有的侵害,破坏了社会秩序,浪费了国家审判资源。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恶意诉讼的受害人尚难以寻求法律的有效保护,以致恶意诉讼在社会中呈泛滥之趋势,使人们对法律的作用和功能产生怀疑。本文通过对民事恶意诉讼内涵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较为恰当的界定,进而理性分析了它的成因,最后提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律师代理的一桩恶意诉讼案件,剖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恶意诉讼的产生原因、过程及法律后果,揭示恶意诉讼的危害性及产生恶意诉讼的制度漏洞,就恶意诉讼的防范及应对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权利的存在,就有权利被滥用的可能。在我国,诉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了法律的高度关注和重点保护。然而,近几年来,诉权却因部分公民的一己私利而被无端滥用。与此同时,作为我国"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诉讼,也因日益频发的恶意诉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鉴于此,"如何有效规制恶意诉讼问题"无疑成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为此,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民诉法也将恶意诉讼问题纳入了法律规制的范围。然而,正因恶意诉讼首次入法,相关法律规定仍不健全。而且,法律规范固有的滞后性缺陷,也使其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不断健全并完善恶意诉讼防范与规制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恶意串通之恶意诉讼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诉讼违法行为.恶意诉讼当事人常以恶意串通的方式利用法律的漏洞诈取法院的调解和判决,从而得以实现非法获益.此种犯罪现象的频发违背了诉讼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设置初衷,更加践踏了法律的权威性.本文将对恶意串通之恶意诉讼产生的程序法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专利作为工具提起的恶意诉讼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理论界鲜有研究,司法实践中也因对此类诉讼的认识不足而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判决.从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三个专利恶意诉讼提出问题,从恶意诉讼的概念、法理及法律构成要件展开分析,提出了专利恶意诉讼的法律应对措施,重点分析专利恶意诉讼与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恶意诉讼案件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加入诚实信用原则,对恶意民事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指导原则.本文分析了恶意诉讼的定义与特征,论证了诚实信用原则在解决恶意诉讼问题上的意义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恶意诉讼及其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诉讼是指为达不正当目的,当事人明知没有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故意提起诉讼,致使相对人遭受损害的侵权行为。恶意诉讼的出现是由诉讼本身的消极性、现有法律制度的内在缺陷以及社会诚实信用的缺失等多方面原因所致。恶意诉讼不仅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而且破坏法律的秩序价值和社会稳定性。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可以综合、协调利用多种方式,形成实体法和程序法相配合共同规制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11.
正民事虚假诉讼的频发对现有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也逐渐成为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从虚假诉讼的定义及其成因分析,探讨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虚假诉讼中检察监督的建议。一、虚假诉讼的定义及其成因分析(一)虚假诉讼的定义虚假诉讼意指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使法院作出  相似文献   

12.
论恶意诉讼     
章晓洪 《河北法学》2005,23(5):98-101
近年来,恶意诉讼案件在我国一直呈上升趋势。该现象的出现是由某些人道德素质低下、诉讼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以及法律制度的内在缺陷等几方面原因所致。参酌域外相关的立法例,在分析现有相关法律的局限之后,总结了区分恶意诉讼与一般诉讼的识别标准,并提出了规制我国恶意诉讼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即恶意刑事起诉、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以及其它的诉讼滥用,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三、股东恶意诉讼的责任承担 (一)股东恶意诉讼责任承担的根据 恶意诉讼股东是否应当对其所为承担法律责任呢?如果说股东应对其恶意诉讼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其根据又是什么呢?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具体的规  相似文献   

15.
诉讼是人类文明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成为其进行虚假诉讼、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工具.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恶意诉讼行为的专门而明确的规定.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亦未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恶意离婚诉讼行为的发生,固然有实体法上规定不够完善之处,但本文认为恶意离婚诉讼行为要更多靠程序法的完善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法律素质迅速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强化,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恶意诉讼”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人们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星美 《法律科学》2005,23(3):102-108
恶意诉讼的形态多种多样,有些可以得到法律的规制,有些则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难以得到规制,以诈害案外人为目的的恶意诉讼即如此,因此应当考虑借鉴外国民事诉讼法上的经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扩大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范围,赋予权利被恶意诉讼侵害的案外人以诉讼参与权;扩大申请再审主体的范围,赋予权利被恶意诉讼者侵害的案外人以请求撤销生效裁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迅速提高,权利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部分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给受害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并且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秩序价值。"恶意诉讼"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恶意诉讼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探讨了"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爱国 《法学家》2000,(2):117-123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其基本含义是: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的和合适的理由,使原告陷入一种刑事的诉讼或者民事的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于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①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具体而言,法律诉讼的滥用有这样三种形式:第一,恶意刑事起诉;第二,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第三,其他的诉讼滥用.在这三种诉讼中,大量的诉讼是第一种形式,即恶意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0.
甘国彪 《法制与社会》2012,(24):116-117
近年我国出现大量的恶意诉讼案件,不仅浪费司法资源、增加法院工作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损害司法权威、侵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在分析恶意诉讼行为的概念、内涵以及具体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几点建议,以期能遏制恶意诉讼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