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九五”期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增加值年均增长 8 1%。到 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3 2%,全年完成增加值近 3万亿元,约相当于 1995年的 1 7倍。第三产业对 GDP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按 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2000年我国第三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28%,比 1995年高近 5个百分点。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九五”前 4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 2639万人,单第三产业就吸收了其中的 81%。 第三产业越长越大@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的统计资料,审视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结构变化以及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各层次间分布不合理(包括从业者.数的分布不合理和.业者素质与从事行业不相称等),制约了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第三产业要提高产出,资金因素固然重要,但劳动力因素更为重要.而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因此,只有提高劳动力素质,才能使第三产业实现腾飞.  相似文献   

3.
一、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最近40多年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结构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工人阶级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随着战后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通常都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产业指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等;第三产业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一切部门,包括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部门,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部门以及行政机关和国防部门等。在这三大产业中,由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于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社会化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与此相适应,工人阶级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均在10%以下),而在第三产业中就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高达54—70%左右)。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的组成成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观点把工矿部门的雇佣劳动者叫做“产业工人”,现在,工人阶级的组成成份理应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这三大产业部门中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当然,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并不全都是工人,但大多数属于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4.
近年米工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维护和争取权益的集体行动,标志着中国工人已经突破“原子化”、“碎片化”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束缚,正在成为一种型构社会政治发展的阶级政治主体力量.遮蔽工人的“阶级”存在,已积聚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其直接政治后果是消解了工人作为“阶级”的政治实践意义,甚至将工人的合理诉求和正当主张视为“反体制的力量”.如何以积极的政治姿态面对工人的“阶级”成长,主动自觉地把工人的政治诉求纳人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轨道,成为执政党和政府面对的重大问题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小非 《工友》2011,(9):10-13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当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啃老族”的种种行为让社会尴尬。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学分银行”其办学思路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适应了当前企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总体要求;办学方式灵活多样,满足了职工特别是企业一线生产骨干提高自身学历水平、技能水平的迫切需求,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探究其理, “学分银行”项目作为高等职业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已逐渐显现出生机与活力,必将为社会、企业以及职工个人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企业“民工荒”已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这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刘易斯拐点”,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预警信号.它的成因既有社会管理与劳动就业观念,又有经济社会政策等诸多因素所致.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民意的变化,各级政府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深刻转变,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孵化;科学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  相似文献   

8.
打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在“后方”守家的“留守妇”,往往耐不住“牛郎织女”般的寂寞生活,她们因感情走私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现象时常发生。本文中的“留守妇”所引发的惨剧就是典型一例。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第三产业关系入手,研究了第三产业同其他产 业、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比研究中,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我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国外经验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客观规律同客观条件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挑战。  相似文献   

10.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刊有《新时期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现象初探》一文。文中指出,“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明显处于弱势.新生代农民工话语权建构与选择,是他们融入城市的基础,各级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政府层面解决话语权“支撑点”问题;在社会层面解决话语权“外环境”问题;在主体层面解决“源动力”问题;在社区层面解决话语权“落脚点”问题,用制度与机制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语权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人们虽不再“谈钱色变”,但并不是说可以“唯利是图”.怎样看待“实惠”,这是人们(尤其是青年)关心的问题.作者认为:满足人的“实际好处”的需要,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给人民“实惠”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的实惠倾向是社会主主走向繁荣的内动力.但必须认真做好“实惠”倾向的负面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决定的精神,着重从“求真”、“益智”、“实践”、“竞争”、“创造” 等五个方面分析“科教兴国”战略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从历史看,近代以前的封建社会重视政治立国、军事立国;近现代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重视工业立国、经贸立国.当代不同制度的社会都重视科学立国、技术立国、科教兴国,促使人们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加速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在为我们带来辉煌成果的同时,社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沉重的成本.这部分改革成本主要是由企业一线职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承担了.他们因此成为改革的利益受损者.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应开始有计划地对这部分改革的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为此,本文对上述的利益受损职工的受损程度和货币补偿数量进行了初步的测算.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构成了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特征,更引发了身处维权与维稳第一线的广大基层工会干部的深思.如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基层工会特有的作用,“维、生、素”三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一年了(2001年12月11日正式为世贸成员),已给我国经济和包括工会在内的社会诸多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中国工会应对“入世”挑战,已经受了一年的考验,笔者认为当前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至少还要做到“四个尽快”。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动摇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使福利制度受到挑战,笔者从技术价值论出发,分析了社会保障的“稻田现象”,指出适度的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和提高经济效率,中国过低的社会保障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当与私有制相结合时,它既给社会的物质文明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确实带来了社会道德的沦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律背反”.但在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根本原理的作用下,这一“二律背反”的规律也不可能全面地长久地发挥作用;当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基本方针时,社会经济与人们的伦理道德就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取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因此,“代价论”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工会形象是工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留给人们的印象和看法.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工会的评价褒贬皆有,中国工会尚未树立起完美的社会形象.近期工会组织的职工队伍调查显示,职工对所谓自己利益“代表者”工会的工作也仅仅给了个“及格”分数,离真正“职工之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会组织应充分认识到重塑形象的重要性,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履行好基本职责,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唯有如此才能重新获得职工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单位会员制评价”的实质,是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决策机构对于实施机构(各级工会组织和站点)实施情况的评价,是通过多级委托的方式实现的.单位会员制的发展历程、体制条件决定了“一级会员”是评价客体, “二级会员”中已参与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可以成为评价客体,尚未参与的不能成为评价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