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 香港以其名义单独同外国签订双边投资条约是其签订双边条约实践的最新发展。截至1994年5月27日,香港已同13个国家进行商签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先后正式签署4个此类条约。其中,《香港政府与荷兰政府关于鼓励投资和保护投资协定》(以下简称“港荷投资协定”)1992年11月19日在香港正式签署,1993年9月1日正式生效。鉴于该协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本文拟比较双边投资条约的一般实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荷兰王国关于相  相似文献   

2.
李薇薇 《法学杂志》2012,33(4):104-109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39条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的规定继续有效。《公约》在香港继续适用的理论基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条约继承,也不是国际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而是"一国两制"理论在条约继承上的一种制度创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处理人权条约的继承方面既体现了国家主权、高度自治这一根本原则,又特别重视连续性原则和人权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3.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842年8月29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利的清王朝屈辱求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失利,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割走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  相似文献   

4.
香港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了1842年的《南京条约》,香港岛割让予英方(注1)。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九龙半岛成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注2)。1898年,中英进一步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地区(注3)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注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展开了关于香港地位的前途的谈判,最后达成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在84年12月正式签暑。根据  相似文献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古老中国的国门被英国侵略者打开。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同意英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在近代外交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从此,各国列强纷纷效仿,1844年7月3日,美国特使顾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正是这个特使顾盛,后来成了美国第一任驻华公  相似文献   

6.
184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靠坚船利炮逼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定了极不平等的《南京条约》;1889年中英又签定了《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历史又多了耻辱的一笔,香港成为被人掳走的孩子,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岁月悠悠,如今的香港已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三大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世界三大货柜(集装箱)码头之一”……香港成为繁荣的国际经贸中心。1997年,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赞誉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香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性了解。  相似文献   

7.
香港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缔约权限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中国香港曾被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达一个半多世纪之久,此所依据的首先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根据该条约,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将香港岛永久割让给大英帝国。双方随后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中方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凭借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深圳河以南地区以及附近230多个岛屿(以上地区后称为“新界”),为期99年。至此,英国占领整个香港地区。〔1〕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已就此问题展开谈判,但1945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早日…  相似文献   

8.
香港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的国际法主体,并不当然拥有国际法上的缔约权,其缔约权是中央人民政府赋予的。香港特区政府的缔约权有限制,这种限制由《基本法》以授权的方式解禁,既可以是一般性授权,也可以是特定授权。香港特区的条约与法律的位阶顺序是:基本法——适用于香港的中国外交、国防类的条约——香港特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包括转化的条约)——适用于香港特区的全国性法律和香港原有法律。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同等级次的法律与条约,应是条约优先。  相似文献   

9.
信息广角     
国内简讯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两个条约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的决定。由此,我国正式加入这两个条约。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 在对本文的主题展开讨论之前,有必要对“南极条约体系”和“第三国”这两个基本概念作一说明。南极条约体系是指以1959年的《南极条约》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国际法律制度,它以南极大陆及其沿海,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为规范对象。该体系除《南极条约》外,还包括与《南极条约》相联系却又独立的许多法律文件,如1972年的《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以及根据《南极条约》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如1964年的《南极动植物保护议定措施》。南极条约体系的最新发展是1991年10月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第三国”是国际条约法上的一个概念,是  相似文献   

11.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九龙城管辖权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种争议源于中英对《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争议条款的认知。《租威海卫专条》与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两个极具相似性的条约。本文中,作者通过对《租威海卫专条》中有关威海卫城管辖权条款的探讨以及对当时威海卫城史事的分析,试图阐明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有关九龙城条款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对香港地区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这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方面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结合。现拟就这一问题阐述如下。 一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十九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同它缔结的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是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59年《南极条约》缔结以来,在这一条约的基础上,一个较完整的政治和法律的南极条约体系逐渐形成,其中包括1972年的《南极海豹养护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1988年的《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以及在历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通过的164个建议。但是,南极条约体系并非完美无缺,它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二:(1)南极环境的保护,(2)南极条约体系开放性的问题。随着人类南极活动的不断频繁以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保护南极的环境和生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等有关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在此日期之前于香港行之有效的国际条约将继续适用.然而,采用什么方式具体交接、适用这些条约,目前中英双方尚未形成一致看法.历史上,国家恢复行使领土主权并需要适用该领土原有的法律的例子并不少见,如1924年德国移交海梅尔地区给立陶宛,1932年法国与瑞士之间的上萨瓦与节克斯自由区争端.不过,这些例…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的决定。由此,我国正式加入这两个条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缔结条约程序法》有关"条约"的概念与分类使用较为混乱。受制于《宪法》的规定,《缔结条约程序法》未规定中国国家主席的主动缔约权,由此造成了立法与实践的脱节。同时,由于中国《宪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中有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批准条约方面的权力存在错位,进而导致条约与国内法关系难以厘清。因此,完善《缔结条约程序法》,应构造以《宪法》为核心的国际法立法与国内法立法体系,使两个法律体系在立法程序上实现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印度正式批准《关于为盲人、视障者和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成为第一个批准该条约的国家。《马拉喀什条约》于2013年6月27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组织、摩洛哥王国主办的马拉喀什外交会议上通过,旨在为数以万计的盲人和视障人士获取已出版书籍提供便利。至今,WIPO已有75个成员国签署该条约,在2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提交给  相似文献   

18.
国际申请程序是由《专利合作条约》规定的一种申请专利的途径。《专利合作条约》(下称条约)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下称巴黎公约)下属的专门性国际条约,于1970年6月19日由35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辖,现有缔约国50个,美、日、英、法、德、俄等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其中。专利权作为财产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地域性。就是说,一个国家授予的专利权只在该国  相似文献   

19.
黄莉娜 《时代法学》2009,7(3):114-120
1968年1月,英国、美国和苏联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虽然该条约只有11个条文,但是它在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制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条约也存在某些概念模糊不清、对非核武器缔约国的歧视、退出条款限制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权限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彻底防核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地对条约作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倡导以条约为基础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法上,条约对某国具有拘束力或者适用于某国领土,并非指其具有直接的适用效力。《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香港一直不具有直接适用效力,其第25条乙项关于普选权的规定也始终没有对香港发生法律效力。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规定该公约原适用于香港的规定继续有效,含指该公约原不适用于香港的规定继续不适用。香港的政制改革、特别是落实普选目标的法律基础是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而非《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