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前制度下,我国假释制度在实务工作中存在适用条件、适用程序、问责机制、再犯罪评估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回归功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完善假释立法,增强依法扩大假释适用的条件和操作性,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和假释制度衔接,扩大假释适用的主动权等,是推进假释制度完善及应用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2.
论多元化假释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释作为非监禁措施之一 ,蕴涵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用 ,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适用。基于中国假释制度适用的现状 ,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 ,应从假释制度的形式、假释提请的主体、提请假释的期限、假释监督的方式、假释考验的期限等几个方面出发 ,构建多元化的假释体系 ,逐步扩大假释制度的适用比例 ,充分发挥假释制度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3.
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中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的一种有效的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在假释制度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完善、运行机制不畅通、释后监管不到位以及对于假释制度的误解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率极低,假释制度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这违背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应在对我国假释制度适用现状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较低。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应扩大假释的适用。假释的适用对象、服刑期限和实质条件三方面的规定均有待完善。累犯和重罪犯也应当纳入假释的对象范围内。只需对于累犯和因重罪被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人规定更长的服刑期限。对于假释适用的实质条件,可通过法律解释来弥补现有的不足。建议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假释的危险性进行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我国假释制度运作态势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刑事法效益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更新假释观念,扩大假释适用,成为我国行刑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我国当前假释制度的运行状况应作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全面分析假释低效运行对行刑实践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而适度松动假释适用、实现假释制度的高效运行,以符合国际行刑发展的主流趋势;更新行刑理念,注重罪犯回归社会和刑罚经济的精神趋向;完善假释立法,更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法律资源;限制减刑制度以普遍启动假释制度;尝试建构高效的假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限制假释与世界行刑现代化方向不吻合。对假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具体分析,但不能因噎废食。我国限制假释的理论依据值得商榷,事实表明:限制假释不利于调动在监服刑犯的改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重新社会化过程,与监狱法中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不符;同时,在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体现法律的公正、衔接等方面并非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所以,建议对该刑法条款进行修改,并通过对我国假释管理体制的完善,逐步扩大对假释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对罪犯适用假释是刑法轻缓化、行刑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假释制度的完善对于刑罚改革也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在1997年刑法典的基础上对假释的对象条件、实质性条件、限制性条件、假释犯的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补充和修改,这对于完善假释制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的假释制度立法在适用条件、适用对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进一步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和刑罚目的之考量,我国的假释制度有必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假释制度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行刑政策,历来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在我国,根据法律的规定,适用假释的条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普通成年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依法予以假释;二是“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理论上将第二项内容称之为假释的禁止性条件.笔者拟就假释的条件谈一些拙见,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美国假释制度之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假释制度历经100多年的变迁,从最初的兴盛到1970年代以后的衰退,最终呈现对严厉犯罪人限制适用以及对轻缓犯罪人放宽适用的两极化趋势。在限制适用方面主要表现为选择性无害化措施的提出,三振出局法的出台以及实际刑运动的兴起等;在放宽适用方面则主要表现为中间制裁和强制假释等。美国假释制度的两极化趋势对我国假释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极具启示意义。借鉴美国假释制度,我国刑法应当坚持对严重暴力犯罪假释的限制,同时适当放宽轻缓犯罪的假释条件,并创建多元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近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假释的执行机关和适用条件,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的非监禁刑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假释标准不明、内容空洞、缺乏检察监督的现状,取得了进步。但我国现行假释制度在标准、适用对象、适用方法、程序规定和制度监督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要借鉴国外经验,冷静分析我国现状,从适用假释的实体条件和与之配套的程序构建两方面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假释制度及其适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释制度在预防犯罪方面的功能是减刑制度所不及的。在司法实践中加大假释制度的适用,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假释制度适用过少,需对假释适用条件予以完善,废除无期徒刑适用假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与缓刑、免刑和减刑相比,未成年犯适用假释面临艰难境地。原因在于行刑上谨慎适用假释的观念偏差和立法上假释禁止性条件的存在。应当转变行刑观念,降低未成年犯原判刑罚的执行期限,规定未成年犯适用假释不受禁止性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假释作为一种行刑制度,被各国法律所采用。我国现行刑法第81条也明确规定了假释制度。然而,实践中假释的适用比例一直较低。究其原因,我国假释制度在立法和执行上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建立科学的假释犯危险评价制度、完善特殊罪犯假释制度、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等方面对现行假释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的修正包括增加对死缓累犯可以限制减刑、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累犯的规定和扩大特别累犯的范围。这三项修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某些死缓累犯限制减刑过于严苛,应区分情况给予其诸如假释等出路;未成年人一概不成立一般累犯过于宽松,应区分情况允许少数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一般累犯的成立;特殊累犯的范围仍可进一步扩大,如将毒品犯罪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内地与澳门假释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内地和澳门都在刑法中规定了假释制度 ,两地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对两地现行刑法中的假释制度 ,在适用条件、考验期限、假释权归属及假释程序、假释监督内容、假释法律后果等方面作了粗略比较 ,客观评析了两地立法的优劣得失 ,以期能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假释制度对改造罪犯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故笔者特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解决的办法: 一、问题: (一)法定条件不完善。我国《劳动改造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是表扬、记功和减刑及假释的条件。表扬、记功属于行政奖励性质,而减刑、假释则属于刑事奖励性质,二者是性质不同,程序不同的两种奖励,却适用同一的条件,在实践中难于准确掌握,这就可能会产生适用的随意性,直接影响着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 (二)执法者主观上存在的认识问题。在改造罪犯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执法者在主观上仍然存在着对假释认识不足的问题,担心罪犯假释回到社会后重新犯罪,因而对一些符合假释条件的罪犯,宁可多次给予减刑,也不愿适用假释。这就不能充分体现我国《刑法》规定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本意。也不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刑罚种类的应用上,对未成年人不宜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在具体刑罚执行上要注重把握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差别,扩大缓刑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假释、减刑应作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定的身心和社会原因。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涉及人权保障、刑事政策和刑罚正当化等问题,应科学地进行设定。现行刑罚体系中无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种和累犯制度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合理,应予革除。对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适用非刑罚方法和缓刑、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世界各国有关刑事立法,从假释的适用条件、决定权、监督考察、撤销、 法律效力及其后果等方面加以探究,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20.
假释作为一种非监禁化的行刑手段,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假释的运行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以转变假释观念为前提,从假释的对象条件、实质条件以及时间条件待方面来完善假释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