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目前各国流行的观点,所谓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约定将其彼此之间将来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的意思表示。作为一种裁断民事、经济争议的方式,仲裁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与诉讼、行政裁决等公权力救济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民间司法”形式,得到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并行的两种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制度,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亦存在着很多差异。为了厘清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两者的联系、区别及其冲突与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商事活动中,许多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管辖权条款问题上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将未来发生的争议提交有关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还是提交有关国家的法院进行审判。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区别入手,在两者的范围、渊源、效力、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当事人在订立国际商事合同时确立对自己有利的管辖权条款。  相似文献   

4.
诉讼与仲裁作为两种解决纠纷的手段,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考察两者特点,对其关系进行合理定位,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使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商事活动中,许多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管辖权条款问题上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将未来发生的争议提交有关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还是提交有关国家的法院进行审判.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区别入手,在两者的范围、渊源、效力、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当事人在订立国际商事合同时确立对自己有利的管辖权条款.  相似文献   

6.
仲裁与民事诉讼作为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证据规则上必然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八类证据形式对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并对仲裁证据规则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任飞 《法制与社会》2013,(13):103-104
自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过实施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次修改和完善,本次民事诉讼领域内基本法的修订是继2007年修订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其中,涉及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民事检察监督、举证制度的完善、推进公益诉讼等问题承载了众多期待,使得此次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完善,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关系的和谐构建也成为了和谐社会中处理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与仲裁的关系、修订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的分析,着眼于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探讨民事诉讼法在完善过程中与仲裁关系的和谐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律师,曾遇到过这样一起案件:某酒店 (以后简称甲方 )开业之际,以高薪招聘某美食城 (以后简称乙方 )的厨师。因该厨师与某美食城依法签订有劳动合同,且劳动合同的有效期未满,于是,乙方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以甲方为被申请人,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甲方将聘用的厨师送回,并赔偿乙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被申请人缺席的情况下,依法作出了裁决。   当甲方接到仲裁裁决书后,因对裁决书的内容不服而向有关法院起诉。在起诉状中,甲方认为自己是对裁决书的内容不服,被起诉的对方 (…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庭的设立在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并将要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有关方面也正在研究制定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内容。在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即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很难制定出一部体现行政诉讼特殊要求的程序法。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行政诉讼制度可谓五花八门、不尽一致,就行政诉讼与  相似文献   

10.
浅析仲裁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法制与社会》2010,(23):109-110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调解都是发生争议者经常使用的解决纠纷方式。无论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调解的历史都很悠久。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调解制度应运而生,一方面为民众便捷解决纠纷提供了廉价的途径,有利于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各种纠纷调解制度的出现,在方便当事人的同时,又让人们感到困惑,每种调解制度都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本文对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制度进行了分析,力求能清晰的界定二者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本质上属于消灭时效,在实体效力上具有消灭诉权 的效果,在程序上则体现为仲裁机构依职权主动审查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弱效力模 式”相比,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消灭时效中的“强效力模式”。 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劳 动法与民法对公权力干预程度存在区别。在一裁两审的架构下,这两种时效模式衔接不畅, 导致法官与仲裁机关在主动审查时效以及处理继续性债权请求权时尺度不一。为妥善解决劳 动争议案件,应当在制度层面对劳动仲裁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予以协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民事诉讼中建议性仲裁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30日美国签发了一部新的ADR法案,确认了ADR的定义、法律地位、管辖等有关问题,对ADR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这部法案中明文详细地规定了两种ADR程序:中立和民事诉讼中的建议性仲裁(Advisory Arbitration,Referral of Action to Arbitration)。作为一种重要的ADR4程序,民事诉讼中的建议性仲裁制度有助于实现案件的分流,减轻法院的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这一制度不仅对于已经出现“诉讼爆炸”(suit explosion)局面的美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法院负担日益严惩的中国也同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生 《法学杂志》2000,(2):38-39
在民事诉讼方面 ,从程序理念和程序规则方面考察程序安定 ,对程序安定的内涵及其本质进行探索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程序规则 ,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这一基本的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诉讼中的抵销是一种民事诉讼行为,与单纯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严格区别。设立诉讼中的抵销制度在诉讼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文中并对诉讼中的抵销条件以及在程序中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作了阐述,为此种制度的适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确区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对当前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正确区分,才能分清案件的性质,不至于把行政案件当作民事案件或把民事案件当作行政案件,才能正确适用诉讼程序法,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于这两种诉讼的区别,木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诉讼的构成条件不同。行政诉讼因行政法所调整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一范围内所产生的纠纷而引起。它是原告对特定的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不服,以行政机  相似文献   

16.
在民商法领域,与民事诉讼并存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钟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事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这一制度的改革。有关仲裁的价值取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通过比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求最符合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最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简析海峡两岸仲裁法律制度的异同张民锋,刘进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前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交给双方自愿选定的仲裁人进行裁决,双方当事人服从仲裁人所下之判断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采取仲裁方式解决双方经济纠纷,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中华...  相似文献   

18.
<正> 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是当今各国民事诉讼方式的基本分类,英美法系国家多采当事人主义,大陆法系多采职权主义.我国民事诉讼属何种方式,理论界鲜有探讨,更无定论.依笔者之见,我国民事诉讼属超职权主义诉讼方式,并由此产生了不少弊端.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并企望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超职权主义的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与著作权人之异同施建新著作权法第29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上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这种合同即《图书出版合同》。我们在订立《图书出版合同》时,首先要确定谁是作者,谁是著作权人─—即谁是合格的合同签订人(后者才是合格主体)。通常认...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朱向东 《行政与法》2005,(4):106-107
人权和公民权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概念,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细微差别。它们的共同点表现为:起源相同,社会基础和制约条件相同,内容基本相同,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相同。它们的区别体现在:主体不完全相同,适用范围不同,属性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差异,救济途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