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颌窦积液在溺死尸体中的影像学特征,探寻其形态特点及在死因诊断中的价值,为溺死虚拟解剖研究提供客观证据支撑.方法 收集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2019年进行死后CT检查的案例154例(溺死者31例,非溺死者123例),均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临床影像学专家双盲阅片,对影像学表现中有上颌窦积液的尸体进行上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虚拟解剖技术在溺死尸体上获取关键证据信息的能力及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7例溺死尸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传统尸体解剖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采集尸体影像数据,通过影像阅片观察特征性表现并结合虚拟测量指标,与15例非溺死尸体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溺死者死后影像可见呼吸道较多积液、肺部呈弥漫性较均匀的毛玻璃样改变;溺死者鼻窦(上颌窦及蝶窦)内积液量为(10.24±4.70)mL,对照组量为(2.02±2.45)mL;溺死者鼻窦内积液、左心房血液、胃内容物CT均值分别为(15.91±17.20)、(52.57±9.24)、(10.33±12.81)HU,较非溺死者低(P<0.05)。结论 将多项特征性影像表现与虚拟测量指标综合考虑,有助于溺死诊断,虚拟解剖技术目前可作为一种辅助溺死法医学鉴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溺水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为生前入水,是公安法医日常鉴定的要点也是难点,而一旦溺亡的案件中掺杂了其他复杂的案情,其鉴定意见失真也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医鉴定过程中,溺死一般依据尸体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和硅藻检验等综合考虑。PMCT为法医诊断溺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规使用于诊断溺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对溺死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溺死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发展的必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溺死和非溺死尸体中肺血液坠积现象,评估该现象在辅助溺死法医病理学死因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2021年6月以来经系统尸体检验明确死因的案件235例,按照尸体发现位置分为水中尸体组(97例)和非水中尸体组(138例),水中尸体组又分为水中溺死组(90例)和水中非溺死组(7例),非水中尸体组分为非水中溺死组(1例)、非水中非溺死组(137例),经3名资深法医病理学家独立对案件尸体解剖照片进行阅片,判断肺组织是否出现血液坠积,统计肺血液坠积现象的检出率。结果 水中溺死组(90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0,阴性率为100%;水中非溺死组(7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100%,阴性率为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尸体组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7.22%,非水中尸体组(剔除2例后剩余136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血液坠积现象阴性是溺死的特征性尸体征象,可辅助溺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发生原因、鉴定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等 ,妥善地处理该类复杂案件。对 18例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案件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首次尸检方式及印象、尸检次数、再次尸检原因及方式、间隔时间及结论等归类、分析。较多见死于医疗纠纷 3例 ( 16 7% )、案件审查过程中 4例 ( 2 2 2 % ) ;首次尸检中 13例 ( 72 2 % )仅进行尸表检查或不完全解剖 ;再次尸检结论与首次尸检结论完全不符者 5例( 2 7 8% )。首次解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及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法医病理学诊断水平 ,改善法医尸检的工作环境等对预防再次尸检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全世界每年约有37.2万人溺死,其中我国约为6万人。溺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死因,水中尸体也成为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尸体类型之一。但是水中尸体的死因并不都是溺死,也可能是在落水前死于自然疾病、在水中死于自然疾病、死于损伤后被抛入水、在水中死于损伤或者死于水淹没的影响(如休克)等。因此,水中尸体可能涉及的死因复杂,且尸体长时间浸泡发生腐败并破坏原本就不充分的病理学证据,从而使溺死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175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检验结果的判定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浮游生物检验在溺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法医病理学》(4版)教科书中对溺死尸体颅脑、颜面部淤血这一尸体现象的解释为:溺死在水中的尸体,因头部较重而下沉,体内部分血液向头部坠积,引起颜面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脑神经细胞缺氧变性。笔者从这种尸体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阐述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1关于溺死尸体颅脑及颜面淤血的理论阐述笔者认为,溺死尸体在溺死各期及溺死后,由于  相似文献   

10.
溺死家兔内脏花粉检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醋酸酥法破机,显微镜下观察内脏组织中花粉。12只溺死家兔的肺边缘组织检出率为100%(肺组织含花粉500粒/g左右),肝为50%,肾为33.3%;溺死后1天,1周、2周三组解剖,肺边缘组织花粉计数值无明显差异,证明花粉具有很强的抗腐败能力,可以作为水中高度腐败尸体死因鉴定依据之一。同时,水体沉积物花粉港能够反映入水地点的植被状况,为判断和认定溺死者的入水地点提供依据;此法尤其适用于冰水等硅藻和浮游生物很少的水体中的生前入水溺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沈阳市内浑河河段中硅藻数量及种群的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溺死鉴定及判断落水地点提供技术帮助与科学证据。方法 2011年全年对沈阳市内浑河河段布观测点,每月采集水样并观测硅藻数量及种群的变化规律,每周采集水样并观测硅藻优势种群的变化规律。结果沈阳市内浑河河段中硅藻数量、种群及优势种群均随时间、地点而变化;硅藻数量及种群数12~2月最低,之后逐渐升高,5月达高峰,略有下降10月达第二高峰期,之后迅速减少;硅藻优势种群4~11月同一采样点相邻两周间变化明显,7~8月同一周内不同采样点变化不明显。结论河水中硅藻变化规律复杂,受环境、水文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法医学溺死鉴定及落水地点推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硅藻数量及种群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对标本进行检验,硅藻硝酸消化法和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所需各器官检材量分别为约20g和2g,现场水样分别为15mL和1.5mL,从所需检验时间以及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硅藻硝酸消化法检出硅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可扩增出一条162 bp的条带。平均检验每例案件所需的检验时间,硅藻硝酸消化法为(95.30±2.78)min,少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325.33±14.18)min(P0.05)。两种方法对现场水样及肺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肝及肾样本的检出率,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均为80%,高于硅藻硝酸消化法40%和30%(P0.05)。结论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与硅藻硝酸消化法相比,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具有检材用量少、信息量大、特异性高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缺氧条件下microRNA(miRNA)能与转录因子等相互作用,调节细胞代谢,血管再生,血细胞生成,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在窒息导致的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缺氧条件下miRNA的调节功能及缺氧对miRNA生物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miRNA在法医学窒息死亡原因推断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目前尸食性蝇类数目及常见尸食性蝇类的季节分布。方法采用动物尸体或组织诱捕和饲养的方法采集尸食性蝇类标本,对其进行分类保存后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北京地区尸食性蝇类为4科9亚科21属46种,其中有12种是北京新记录种。尸食性蝇类具有区域性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的特性。结论北京地区尸食性蝇类及常见的尸食性蝇类季节分布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机械性窒息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死者是否为机械性窒息死亡、以及作案手段是判断案件性质、指引案件侦破方向的重要因素。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诊断机械性窒息需要结合尸体体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多方面综合判断。PMCT在骨折的检测、异物的检测和气体的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作为常规检验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研究机械性窒息案例中舌骨骨折、甲状软骨骨折、椎间盘真空现象等多个征象的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机械性窒息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心律失常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的表达变化,探讨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中两指标表达规律的不同。方法利用CaCl_2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后6 h内HIF-1α和VEGF-A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心律失常致死的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α及VEGF-A呈弥漫性表达,在心律失常发生的早期两者表达均呈增加随后下降;心律失常发生时即产生广泛的心肌缺血且范围不随时间增大。结论HIF-1α和VEGF-A在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有表达,可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AR DNA结合蛋白43(TAR DNA-binding domain protein 43,TDP-43)是一种高度保守、广泛表达的核蛋白。如今发现TDP-43在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表达,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标记蛋白。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围绕TDP-43的表达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在对TDP-43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TDP-43在急、慢性颅脑损伤中的特殊表达与作用,从而探索TDP-43在法医病理学中确定死亡原因、判定致伤致残情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一名37岁女性遭受丈夫殴打,造成下肢受伤。医院诊断为右髌骨和左胫骨骨折,伤者遂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由于丈夫否认对其实施家庭暴力,声称其下肢骨折系交通事故坠落伤。警方遂委托对该女性的损伤进行法医学鉴定。经过审阅X线和CT检查资料,结果为伤者右侧髌骨骨折、左胫骨骨折,以及左眶内侧壁骨折。鉴定意见为髌骨的横向骨折系由肌肉的牵拉暴力引起,左胫骨损伤符合直接和间接外力所致,左眶内侧壁骨折在施暴期间形成的可能性较大。本文阐述了运用影像学技术对家庭暴力案件与交通事故损伤进行鉴别,强调了影像学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αB晶状体蛋白是脊椎动物晶状体的结构性蛋白,广泛表达于非晶状体组织中。αB晶状体蛋白作为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分子伴侣和抗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功能。多种因素引起的损伤,如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与αB晶状体蛋白存在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αB晶状体蛋白在视网膜及眼外组织器官中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Principles of morphologic diagnosis of alcoholic embryo- and fetopathy are discussed using data on two cases of this pathology.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ree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to make diagnosis of alcoholic embryo- and fetopathy (i.e. maternal alcoholism history, morphologic signs of embryo- and fetopathy,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fetal blood and urine). Alcohol embryo- and fetopathy must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cute ethanol intoxication, during which microscopic visceral signs of embryo- and fetopathy are absent and ethanol blood concentration exceeds 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