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0年走上讲台以来,我从一名普通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唐山市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发现"命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下面就说说我参与"命题"的那一阶一阶的事儿,以及个人的感悟。命题负一阶:初次接触刚参加工作是在唐山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返聘了十多位各县一中刚退休的老教师,有四五位特级,其中就包括胖焕宇老师。胖老师是政治特级教师,当年教学成绩很高,在唐山市很有名气。  相似文献   

2.
很听话     
《小康》2021,(10)
正我一直都很听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也没有对组织、对同志隐瞒过自己的错误,问心无愧,心中坦然无负担,落了个一身轻松。有人认为我的想法太书生气了。无奈呀,我就是这样想的,而且"禀性难移"。回想起来,我这一生都是很听话的。小时候,听父母亲的话、老师的话。刚懂事,父母说不可以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故事     
成了个体户刘桂仙: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18年前,当属于她自己的饭馆终于开业的时候,连她也没想到,一下就成了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个从事餐饮的个体户。如今,这样的饭馆在北京已经到处都是了。我老伴曾是北京饭店的厨师,不是我夸他,能在那里当厨子,那手艺得多好;我当时是一位大干部家里的小灶师傅,看着挺光显的吧。可谁能想得到我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5个孩子,再加上公婆,一家九口人,就靠我们每月74元的工资过活。人都说我胆子大,那时候"文革"刚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刚召开不久,我要开个饭馆,连工商局给我办营业执照的人都…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好像突然变笨了?”———自卑“为什么大家都不理我?”———孤独“凭什么他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嫉妒这是青年中常见的几个心理误区。许多青年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友好,甚至觉得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但事实却是———你没有融入团队并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或者你不知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从进入校园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进行着沟通,没有什么比沟通更重要的了。但沟通,远不止说话那么简单。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有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可你却一肚子委屈,因为你感觉自己已…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的一个星期天,上海徐家汇附近的电影制作室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这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海洋大学的老师们刚看完刚刚编辑成片的电影:《爱的"蟹"逅》。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一连说了好几个没想到,总而言之,没想到故事那么精彩。他说:"以后凡进我们‘海大’的学生,都要看一看这部电影。"这是一部以海峡两岸现实交流活动为题材的电影,片中讲述的是上海海洋大学在帮助台湾苗栗县养殖大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刚接班的第一次作文课上,面对有些学生从来就没有写过作文的情况,魏老师就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记,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拼音不会写的,用"○"代替,哪有学生连"○"都不会画的呢?就这样,学生慢慢地学会写作文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刚毕业的琳达遇到一个难题。入职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社会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更是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就是对师傅非常恭敬!可在同单位的师姐说法却正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师姐在单位试用时,按照家长的教导,见了老同事就叫老师,年龄差不多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反倒弄得大家都很尴尬,给经理留下的印象也是太孩子气。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3)
正采访时间: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上午采访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三里屯中14楼11—2记者札记:电话约访时,陈蕙娟老师爽快答应,这让我们顿觉心旷神怡。果然,采访当天,我们刚出电梯,就看到85岁高龄的陈老已在家门口等候。她精神非常好,亲自泡了壶龙井茶,并将我们面前的茶杯一一斟满。坐定后,面对镜头,陈老还不忘用双手捋了捋满头白发,"小女生"的情结一览无余。"我们要回国。"采访中,陈老的这句话对我印象最深。她在日本出生、长成,父亲时常教导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当父亲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3,(4):2
追求物质满足的关键在于为自己定一个比较低的生活标准,一种在绝大多数经济状况下都能轻易实现的生活标准。巴菲特在回忆他的老师、有着"华尔街教父"之称的格拉汉姆时,曾建议所有投资人都要向格拉汉姆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投资人"。尽管巴菲特本人也没给出"智慧"的具体定义,不过从他的叙述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两个"智慧"要素:一个是金融资本流向,而另一个则是投资态度。巴菲特暗示,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金融资本控制实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6)
<正>4月中旬的北京正是美时节,走进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风里都是梧桐花的香气。我和同事鄂璠在为当晚由著名作家韩少功、学者黄灯、实践者黄志友对谈"文学与乡村"的活动"踩点"。藉由之前短暂相见的缘分,我们提出想要和韩少功老师在活动开始前聊一聊,希望黄灯老师帮忙,没想到真的"成了"。再次见到了韩少功老师,说话声音略显疲惫沙哑,他指了指喉咙说有些感  相似文献   

13.
黄培岳 《中国保安》2002,(11):12-15
2002年8月9日,被海南群众称为"业余捕快"、"编外警察"的海南省海口市泰龙城保安员李忠定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聊天室>与倪萍聊<英雄>.李忠定刚一出现,现场观众顿时掌声雷动.节目播出至9月4日记者发稿时止,全国各地不少观众都给李忠定本人或者海口市公安局来电来信,称李忠定的事迹感人,可学,可颂.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6,(12):36-37
事件: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人在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为老板、为单位、为国家而工作,其实,说白了,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我们不奢谈所谓的理想、抱负、价值、奉献,对所有的劳动者来说,不论你是国家干部、工人、农民,还是老板、演员、服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一秒,都敬职敬责,你都将有所获,现在,或者将来;亲人朋友将为你高兴,老板、单位高兴,国家高兴--什么是"职业",其涵义莫过于此.我们将这样的劳动者,称为"职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正"看戏去咯,今年的节目比往年丰富多了,有彩调、有快板,还有文场呢,一定很精彩的,我们千万不要错过呀!"刚吃过年夜饭,荔浦县杜莫镇寨村的杜庆文大伯就高声喊全家人去村头"百姓舞台"看演出了。原来,每逢过年过节,村里都会举行一场由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广大村民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在"中国曲艺之乡"——荔浦,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时,这样的"百姓大舞台"遍及城乡,无论是城镇居民、乡村农民还是在此打工的外地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用"舞"之地,曲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生  相似文献   

16.
上中学,我们很喜欢上青少年修养课。课堂上,老师总是把社会上的现象和代们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同课本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班主任韩老师病了,代理班主任是一位刚出校门的年轻老师。几个调皮的同学不听她的话,背后给她起外号,一时班级乱哄哄的。政  相似文献   

17.
徐翼 《人民公安》2014,(22):1-1
<正>C老师是H市某师范学院的现代汉语老师。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已是市级优秀教师,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两个人,另一位已年过五旬。当年的师范老师除了教文化课,吹拉弹唱都得会一点。C老师会拉手风琴、吹小号。为了多掌握业务技能,他又拜了一位有海外关系的钢琴老师学艺。天有不测风云。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位心急的母亲向《齐鲁晚报》求助,她说自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知为何产生了厌学情绪,打骂都不管用,她不知该怎么办。据了解,焦虑、厌学、离群、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等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困扰着不少低年级儿童。孩子有了“心病”怎么办?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以及儿童心理医学专家,请他们为儿童心理问题把把脉。  相似文献   

19.
聋女谣     
在去年2期,我们介绍了雪琪的剪纸生活。后来我一直和雪琪保持着联系。雪琪每次来编辑部,她的"老师妈妈"都陪着她一起来,再后来,雪琪就自己来找我聊天了。雪琪很忙,一是她到处奔波学习剪纸,二一个是她忙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她的"奥运剪纸"还被奥组委收藏。雪琪的作品也有了进步,不只是剪纸技术,更多的是注入了思想,她通过剪纸,把自己说的、想的表现出来,有了更深的主题。我高兴地看到,雪琪在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位刚调入我校的女教师,每当学生遇见她说“老师好”时,这位教师不仅很有礼貌地向学生点头微笑,而且回敬一句 “你好”。当这位教师说完“你好”后,我发现刚才说“老师好”的学生喜不自胜,那表情似乎在说:“老师对我挺有礼貌呢!”每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总使我思忖良久,浮想联翩:是啊,在平时学生见了老师总是“老师好、老师好” 的,而我们的老师又有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