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网络视频的“裸聊”行为作为社会中的新生事物,在刑事法治的当今社会需要对其性质进行全方位的权衡与思量。就现今的刑事立法来看,法律的缺位注定了“裸聊”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之下难以入罪:从伦理道德的评判视角来看,伦理与法治张力的缓和决定了不需要把“裸聊”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2.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传播行为在于广泛扩散,这一行为侵害了社会善良性风俗,牟利目的对行为入罪标准具有决定意义。且在网络背景下,其有了新型体现。利用BT软件下载淫秽物品的行为不构成本罪。点对点的裸聊和网络公共会议型裸聊亦不构成本罪,组织网络淫秽表演而牟利者宜定组织淫秽表演罪。从立法预设分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最高法定刑设置过重。现代刑事政策要求刑罚轻缓化,这是法律宽容品性、刑法人道、刑罚目的、刑罚经济性的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裸聊”现象与警察权的行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裸聊”现象主要有通过向网民提供有偿的“裸聊”服务和观看互动的色情表演、通过召开网上会议方式多人聚众在网上淫乱及公民之间点对点的“裸聊”等几种方式。对于前两种行为的打击,理论界、实务界和普通公众均无争议,而对公民之间点对点的“裸聊”警方是否应该打击则争议颇大。在对公民之间点对点的“裸聊”的治理中,应平衡公私权力,实现公民自由与网络安全的价值共赢。  相似文献   

4.
"裸聊"现象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网络现象,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的诸多问题,引发了执法过程中的很多困惑."裸聊"现象很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裸聊”现象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网络现象,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的诸多问题,引发了执法过程中的很多困惑。“裸聊”现象很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在实践中,行政事实行为具有很强的正面效应,也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由此决定必须要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法律规制。从理论上讲,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法律规制,亦是由现代法治原理、行政法的"控权"属性以及权利本位理念所决定。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法律规制,应完善行政事实行为程序规制机制;健全行政事实行为行政复议机制;构建行政事实行为诉讼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本质特点在于无端挑起了人们的性欲和损害了普通人的正常的性行为观念。在现代网络环境下,BT、电骡等下载技术改变了互联网原来的存储、下载、上传模式,加速了网络色情电影传播,而网络裸聊则使得行为的定性更加复杂。因此必须从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入手,分析利用BT、电骡下载淫秽物品以及网络裸聊行为的的不同情况,进而对此种行为进行定性,从刑法规范角度,规制新型网络色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内容庞杂、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涉及的人员财产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国家不能对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听之任之,应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在保证当事人合同自由的前提下对合同予以适度的干预,对合同效力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一个有效合同需要具备有效的因素,在合同出现无效因素时允许当事人通过一定的行为将合同补正为有效合同。从短期的角度来看效力补正制度存在合理性,但是从法治以及社会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应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异性之间通过裸体方式并辅之各种露骨的煽情文字和动作进行性挑逗以相互在幻想之中得到性满足的"裸聊"现象."裸聊"既是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也是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对"裸聊"的分析应当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方面入手.借助于刑法扩张解释,对"裸聊"能够并且应当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慈善组织商业行为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学界和现行法律仅关注了慈善组织自身开展的商业活动,并未涉及合作开展的商业行为以及间接商业行为。间接商业行为包括积极投资行为和消极投资行为。积极投资行为有可能危害市场正常秩序,因此应当对慈善组织和附属机构的这类行为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予以规制。消极投资行为属于正常投资行为,法律应予以积极保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第51条所确立的无权处分制度,尽管逻辑严谨,但与民法的其他制度产生了冲突,且严重损害了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因此,应在尽量不对民法体系“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兼顾逻辑与公平,重建我国的无权处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由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透析经济法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价值是更本质更深层的东西。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法的价值范畴中不同层次的概念,法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基本价值目标也不相同。经济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目标的追求,进而使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区别开,这就决定了经济法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法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刑起于兵是关于法律起源的认识,法即刑罚即德礼教化之辅助是对法的认识的大致发展轨迹。这种认识直观、朴素、自然,但过于片面狭隘。它低估了法律的社会功效,忽视了法律存在的社会价值,使人们普遍产生了轻法意识,从而淡泊了法制建设,窒息了法律理论,阻碍了中国法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密尔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本文以其主要著作为解读材料,全面分析了密尔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律理念与自由观念。密尔通过对功利主义的改造,以追求自我完善的人作为其立论的基点;在法律观上,强调了法律的惩恶功能与正当范围,并就私有财产和司法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在自由观方面,涉及了自由的概念、环境及范围问题,尤其是反对"社会暴虐"及"个性自由"的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刑法的适用解释即法官在具体个案中对刑法的解释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我国的刑法适用解释需要加以规范和制约,以更好地体现公正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实行判例制度无疑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16.
认真对待民事习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生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习惯对于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影响十分重大。从民法的精神、世界多数国家的立法先例以及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来看,民事立法对民事习惯的高度重视是十分必要的。漠视民事习惯的民事立法将会严重脱离现实,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故意地规避。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借鉴国外重视对民事习惯的宝贵经验,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广泛开展调查,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学 (学术 )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归责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过失责任说” ;第二种是“过错推定说” ;第三种是“视为有过错说” ;第四种是“严格责任说”或“无过错责任说” ;第五种是“综合责任说”。第五种观点既总结了以往法学界在产品责任归责上的研究成果 ,又结合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产品责任的法律现状。然而我国目前的《产品质量法》处罚仍偏轻。加重处罚 ,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是进一步完善《产品责任法》或《产品质量法》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性学科,它不仅受到心理学和犯罪学基本观点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有关犯罪的规范--刑法学的影响.不同的刑法观和犯罪观使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对象、学科性质、方法论及原因理论因学者、学科而异,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一定的脱节.通过对刑法观、犯罪观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进行梳理,使我们厘清了学科之间概念冲突、理念差距、措施疏漏和结果矛盾的根源,对此不少学者提出了"刑事一体化"的构想,整合刑法的本体学科与经验学科,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刑事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诉讼法与实体法关系之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由于受到实体法和诉讼法关系“主从论”的影响 ,诉讼法一直被看作是实现实体法的形式和手段 ,因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被看作其根本价值 ,而忽视了诉讼法的内在价值。随着对诉讼法理论研究的深入 ,诉讼法的内在价值 ,即独立价值越来越为学者们所关注。在探讨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时 ,应抛弃固有的孰主孰从 ,孰上孰下的思维模式 ,立足于揭示它们之间客观的内在的联系 ,提高人们对诉讼法和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西方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治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一直倍受关注,然而,究其原因,却意见纷呈,本文以为,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西欧中世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独特社会架构--"市民社会",具体表现为,城市管理为现代民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城市契约开创了民主宪章的先声;市民阶级的形成滋生了现代法制的主体;市民阶级的争权运动确立了现代法律的权威;市民阶级的交往和本性加速了法律形式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