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国现存法律并未规定行政诉讼类型化制度。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重点论述该制度在我国存续的必要性和法理价值。并且适度参考世界主要国家在该制度上的合理之处,提出符合我国现状的模式,即“明定主义”。同时,本文主张以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类型化区分的主导型标准,以诉讼标的和行政争议的性质作为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2.
罗伟  徐以祥 《河北法学》2014,(12):44-50
行政诉讼类型化不仅可以促进行政诉讼程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还可以促进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以诉讼请求为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主要标准,诉讼所保护的利益为辅助性标准,将我国未来的行政诉讼基本类型分为“行政形成诉讼”、“行政给付诉讼”和“行政确认诉讼”三种。从法教义学对行政诉讼类型化实践的重要意义,区分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的不同解释和适用规则,形成之诉、给付之诉和确认之诉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规则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试析给付判决应当成为我国行政判决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的类型的形成是依据一定标准对不同的诉进行划分的结果。诉讼类型化成为当代世界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滞后,诉的种类没有给付之诉,相应地行政判决种类也没有给付行政判决。给付行政判决应当成为行政判决的种类之一。行政诉讼应将"诉"的类型增加给付之诉,故应当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将给付之诉和给付行政判决种类都予以法定化,类型固定,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判决种类。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经过了2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和成熟。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一批行政法学者的关注下,行政诉讼类型化得到一定的重视。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优点是可以拓宽行政审判的强度,也可以扩大当事人的诉权①。由于现有的行政诉讼制度并没有对类型进行分类,引发的后果就是很多行政诉讼纠纷无法纳入解决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趋势之一,行政诉讼类型有助于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本文指出鉴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单一,难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应当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制度,但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研究,与民事、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研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其中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尤其缺乏深层次探讨。因篇幅所限,本文将主要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含义进行讨论。本文以举证责任的概念为基础,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进行了诠释,同时采用了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论"。最后,在对立法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行政诉讼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量行政诉讼级别管辖法律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是该制度是否有助于、至少是无损于与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我国"行政审判公正"之行政诉讼目的是具有正当性的;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设置有碍于行政审判实体公正、有损于行政审判程序公正、无助于行政裁判的有效率性,无法达致正当性之行政诉讼目的;设计了利于正当性行政诉讼目的实现的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类型化应当区分"诉讼类型化"与"诉讼类型的法定化"。诉讼类型化的基础是诉讼目标、请求权以及诉讼标的的多元化,但这些原因均不是诉讼类型应当法定化的理由。对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诉讼类型法定化的不同模式以及产生原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各种诉讼类型的法定化模式均有其特定的立法背景。诉讼类型的法定化,尤其是诉讼类型法定化模式中列举主义并非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必经之路。以原告的诉讼目标为导向,通过法官续造和完善才是诉讼类型化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诉讼期间制度在公正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上存有缺陷,不利于人们的理解和执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行政诉讼实践,应重构我国行政诉讼期间制度,设立一个统一的期间标准,修改部分行政诉讼期间,并增设部分行政诉讼期间,以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刘俊 《金陵法律评论》2005,9(2):107-117
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如何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本文通过对西方两大法系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比较以及对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设想,即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规则、程序为:以当事人在言辞辩论期日是否到庭履行诉讼行为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缺席的标准;建立原告缺席理由查明程序;明确被告到庭义务及责任,赋予被告申请对原告缺席判决的权利;缺席判决的作出不以缺席的效果为依据,而以到庭一方的辩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沿袭葡萄牙、并深受法国行政审判制度影响的澳门行政法,它的若干制度与经验对内地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有所借鉴和启示。因此,比较内地与澳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若干因素,包含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以及诉讼客体变更,我们认为,促进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发展并加快行政诉讼配套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这应当成为未来完善内地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作为沿袭葡萄牙、并深受法国行政审判制度影响的澳门行政法,它的若干制度与经验对内地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有所借鉴和启示。因此,比较内地与澳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若干因素,包含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以及诉讼客体变更,我们认为,促进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发展并加快行政诉讼配套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这应当成为未来完善内地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类型化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法学领域,类型化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社会纠纷进行归类总结,从而为相应诉讼救济途径的设计或诉讼体系漏洞的弥补奠定社会实证基础。尽管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社会背景、诉讼体制迥然不同,甚至连公法救济的法律称谓都相去甚远,但是,如果站在功能主义的立场,人们就不难发现,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行政诉讼进行精细分类进而为权利遭到侵犯的民众提供完整而有效的法律保护,业已成为各国行政诉讼制度共同的发展规律。〔1〕鉴于我国当下行政诉讼非类型化和行政诉权保护不利的严酷现实,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类型…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标的作为行政诉讼的客体,是判断当事人是否重复起诉、解决客观诉的合并、诉的变更以及确定既判力客观范围的依据。行政诉讼标的范畴的界定,应取向于其诉讼功能,立足于行政诉讼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指导行政诉讼制度实践为目标,力求在"权利的有效救济"与"纠纷的一次性解决"之间达到平衡。行政诉讼标的作为诉讼法上的技术性概念,权利主张说较契合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一法律奠定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基础,也是新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毕竟尚属初创阶段,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从中发现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特色,而且可以借鉴他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合理之处,以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目前世界上行政诉讼制度比较发达的是西方国家,即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本文主要就中国和法、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应如何分配?行政诉讼中是否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本文在对举证责任的概念及性质分析定位的基础上,从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入手对待证事实作了类型化概括,并借用主观举证责任和客观举证责任进一步具体分析了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管理纠纷与司法介入之范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程雁雷 《法学》2004,(12):34-39
本文立足于国内近年行政诉讼实践的经验 ,在对内外部行政行为划分的标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对司法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纠纷范围划分的标准进行了重新厘定 ,最后 ,对司法介入主要具体事项的范围作出了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类型化是社会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一种认识对象的方法。它以一定的目的出发,按认识对象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将其分为若干种类,然后进行细化分析和研究,进而深化认识。标准和归类是类型化研究的关键所在。行政诉讼类型是指对行政诉讼中具有相同诉讼构  相似文献   

19.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受案范围过于狭小,已成为制约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瓶颈.为了使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更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当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具体路径包括: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应从"合法"扩展至"合理";行政诉讼应扩展至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救济;同时,内部行政行为引发的争议也应纳入司法救济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郑伟 《法制与社会》2013,(15):27-28
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作为一种能迅速有效解决当事人纠纷的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然而在我国,不但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未曾建立,法律还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这给我国行政诉讼纠纷的解决造成了极大的困境.本文拟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分析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