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英美证据法学围绕着“运用证据以证明事实”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众多流派,包括现实主义、知识社会学派、新证据法学派、社会心理学派、比较法学派、女性主义证据学派和后现代证据学派,等等,形成了百花齐放、不断创新的局面。当代英美证据法学的每一种思潮或流派都有它对证据法学的贡献,都为证据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异常重要的立场、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燕树棠在留美研习法律期间受到社会法学思想的影响。燕树棠坚信社会哲学派和社会学派法学将取代19世纪的分析、历史和"理学"三派而成为新的潮流。他对新学派的法律目的观、制裁观、公道观、自由观及法学研究方法诸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其范围已经涉及今日法社会学学科规训的大部分内容。燕树棠是西方社会法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法学学派指在法学研究中,由于不同的学说、观点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学术派别。我们应当促使我国众多法学学派的形成。一、促使法学学派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法学研究的发展。由于法学学派的形成,各学派都将设法加强学派内部的学术交流,开展对本学派所关心的问题的集中探索和争鸣。由于学派的存在,各学派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中站住脚,都会更努力地研究自己  相似文献   

4.
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方法论检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时至今日,虽然西方的法学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的理论也对法学研究要不要讲究"家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然而,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以及社会法学派仍然是西方三足鼎立的法学流派,而构成"流派"的前提,又在于不同的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不同观念.自然法学派以自然法作为评判实在法的基本尺度,因而其研究方法常被人们称为"价值分析方法";分析法学派突出强调法学的科学性,以实证分析作为其研究的圭臬;社会法学派则以社会分析作为其研究目标,突出强调法律与社会实在关系的考察.总的说来,三大法学流派都从一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法学研究的路径,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法律问题.为此,作者不惴浅陋,就三大法学流派的研究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5.
社会法学派起源于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德国,盛于二十世纪西方各国。该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艾尔利希(1862—1922)在美国系统地阐述这一学派观点的是霍姆斯(1841—1935)、庞德(1870—1964)。社会法学派强调研究“现实的法学”,研究法律现实的各个方面,反对实证主义法学派仅仅对法律进行形式逻辑上的研究,但他们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是从反科学的立场出发的。他们对于法律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论述,着重宣扬了法的社会性,否定了法律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继自然法学派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后,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由英国著名法学家麦考密克和奥地利著名法学家魏因贝尔格创立——制度实证主义法学。这个学派与以往的学派不同,在许多法理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法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实证主义道路。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了制度实证主义法学兴起的背景、概念、理论目标以及方法论,阐述了对法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程春明《法制日报》2002年10月17日第11版中国加入世贸后使得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服务进入法律全球化领域。中国法学教育应该是高等法学和法律职业教育的结合,同时培养世界法律人才。其制度设计应是竞争性和开放性的。我国的法学教育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实行的是粗放规模经营;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只是所谓“通识型”人才;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教育基本脱钩;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作是“情英教育”的法学教育在我国却被当作是“大众教育”;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各院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法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与社会需求和市场对法律人才新的要求接轨。加入WTO后,我国法学教育定位的趋势是: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也因此发生变化,从培养准法律人到培养完全合格法律人;从培养国家法律人到培养世界法律人。高等法学教育制度层面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法学院校必须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性的大学。高等法学教育内容新的趋势是:从单一法系形式和内容统一转变到吸收多法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8.
法学有两种观察或研究视角,即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简言之,前者是规范(制度)事实视角,后者是社会(事实)视角。因之,法学也可两分为内部视角的法学和外部视角的法学。前者以法律规范为前提和纽带的制度事实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分析为基本方法,并强调规范中心和规范决定论;后者则以法律规范与其它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方法作为观察和研究法律现象及运作规律的具体方法。它强调社会(事实)中心和社会决定论。法学(尤其法教义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一支,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种属关系,因之,法教义学与所谓"社科法学"之间,在逻辑上不能以并列关系对待。与其说"法教义学与(和)社科法学",不如说内部视角的法学与(和)外部视角的法学。  相似文献   

9.
深化法学专题研究奠定法学学派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高其才经过十多年的解放思想和务虚讨论,中国法学呈现拓宽研究领域、推进学术发展的新局面,追求较为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已成为学者们的主要任务。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思想已极为丰富,留给我们的天地并不大宽,我们...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至上半叶,由历史法学派开启,经概念法学的铺垫,到以温特沙伊德为代表的学说汇纂学派,概念与体系性建构的法学达致巅峰,法学实证主义的观念在其中发端和成长.法学实证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等其他实证主义类型有所区别.究其实质,法学实证主义,表达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命题:一是法学的科学性,一是法学的自主性.探讨法学实证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厘定和评价这两个命题,呈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我们这个时代法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正> 凯尔逊学派(亦称规范法学派,又名纯粹法学派)是现代资产阶级法学中的比较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后加入美国籍)资产阶级的法学家汉斯·凯尔逊(Hans Kelsen,1881—1973)。从1911年起,凯尔逊就开始了传播规范法学理论的活动。1919年任维也纳大学的正教授(教国家法和行政法)。1920年,参加起草奥  相似文献   

12.
证据法学基本问题之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根本问题在于形成体现现代证明活动自身特殊性的具体认知理论。裁判事实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关系具有或然性,应寻求适当法律程序与规则,以保障关于案件事实的认识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或者接近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走出以点带面的偏狭思维,转向一种动态的证据概念,并在证据的真实性上强调当下社会认知条件所能达到的真实或属实。基于狭义证明理论,裁判并非都以查明事实真相为必要条件和最终目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法官的照顾义务和消极的实质真实义务。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应是一个多元化的、开放性的、与时偕行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任何法律问题都无法回避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公法问题尤其难以回避与其相关的政治实践。在理想的法治社会,法律应当构成政治的界限。然而在现实中,政治可能会吞噬法律,甚至取代法律。这种倾向,在法治不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在政治包揽法律的社会,法律规范可能远没有政治事实"重要"。作为一种客观规范的法律可能远没有政治"伟大",因为政治事实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需要转换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正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批评。尽管如此,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进步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可以通过质与量两个方面的指标予以证成。不过,与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的进步趋势相比,高等法学教育的理念却相对滞后,这是一个值得迫切关注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应当从精英定位的法学教育理念回归到社会服务定位的法学教育理念,这才是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乃至中国法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制度法理学或制度法理论 ( InstitutionalTheory of Law)是继传统的自然法学派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 ,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西方法哲学流派。这个学派在许多法理学基本问题上有所创新 ,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法学方法论和本体论领域中倡导了法律解释学。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对今天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制度法理学释义制度法理学是在 2 0世纪 60年代末到 80年代创立的 ,其创始人为英国法学家尼尔 .迈考密克和奥地利法学家奥塔·魏因伯格。魏因伯格在1 969年发表了一篇哲学论文题为《作为思想和作为现实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韩教授德培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学家。先生不仅是我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环境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而且在法理学、国际公法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先生在研究国际私法的同时,就开始研究国际公法学和法理学,写过评介庞德的社会法学派学说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派学说的文章。在40年代后期,先生撰写了《我们所需要的“法治”》一文,发表在当时的著名刊物《观察》上,其思想之深邃,论证之严密,说理之透彻,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50年代,先生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还兼任其他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刑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将刑法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以刑法和社会的交互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理论演进受到刑事实证学派、欧洲法社会学派以及美国法律实用工具主义的形塑。我国刑法学界业已萌发的社会分析视角主要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表征形态。前者明确采用社会学理论或实验手段进行研究,而后者则使用社会化的研究进路,将刑法与社会实然状态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卫生法学,是以医药卫生法律、法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卫生法,是以保护人体健康这一社会公益目标为宗旨的法律部门。我院是成人医学院校。院内设有医学、护理、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五个专业。面对医药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大关注的事实,几年来,我们将卫生法学作为一门必修课,首先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设,取得一定经验后又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两个专业开设。今年卫生法学也将成为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卫生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繁杂,涉及范围甚广。为完成传播  相似文献   

19.
<正> 前些年要是有人公开说我们国家的法学落后,几乎没人敢相信,甚至会被视为奇谈怪论,斥为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包括法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中国法学怎么会落后呢?本来新中国的法学是千不该、万不该落后的,可是,事实是无情的,它确确实实是落后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的思想逐步解放了,实事求是的传统逐步恢复了,现在,我国法学以至于整个社会科学落  相似文献   

20.
储槐植 《中外法学》1983,(3):18-24,28
<正>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刑法出现了一种趋势——不同的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不同的主义(例如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不同的学派(例如威慑学派和改造学派)互相影响,彼此渗透,取长补短,它们之间的原有差异正在逐步消融和变迁。这种发展趋势将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重点研究一两个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