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评级机构的“拿来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一 《法人》2005,(8):38-39
评级机构果然很好吗?评级机构可否符合中国国情吗?评级机构到底是哪一路神仙?今天这个世界上谁喜欢股市?中、美两国券商喜欢股市。中国券商赚大钱,券商高管人员大块吃肉,大秤分银。出了亏损之后,国有银行还会援手。与中国券商相比,美国券商更加生猛。许多人认为,美国股市是成熟的,但我以为美国券商是生猛的,在追逐利润方面非常生猛,为富不仁,斩尽杀绝。美国券商是全球化的,在世界范围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相似文献   

2.
物权行为是物权法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一行为有无必要在立法中加以确定,以区别于债权行为,却是各国立法争议之焦点。德国民法首肯这一理论,将“物权合意”与不动产登记或动产交付相结合作为所有权移转之条件;而法国民法和日本民法则以债权契约为所有权转移之依据,不承认物权契约之必要条件。我国民事立法究竟要否确立物权行为的地位?笔者以为,应将三个法律问题解决了以后方可再下结论,这就是: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划分有无必要?独立性与无因性是否为物权行为所特有?公示形式能否作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区分之要件?  相似文献   

3.
孔夫子享有名誉权否?2002年,"K案"(陈小滢诉虹影等侵害先人名誉案)频频见报的时候,纽约《诗人与作家》杂志一位编辑打电话来问我。她的逻辑是,在美国,诽谤死人可以不受法律追究,因为言论自由。中国奇怪,居然保护死人的名誉,一定十分压抑了。抹黑死者有多压抑呢?我替她查了一下华盛顿大学的英文"中国法  相似文献   

4.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大量描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视地理环境为影响民族精神、法律制度以及政治组织的直接原因,后人总结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是否真的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一切,还是说学界有所夸大?在引进地理环境决定论近百年之后,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否还有生命力,怎样才是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自由权之侵害及其民法救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由和自由权,为国家法的概念抑或民法的概念?侵害自由权能否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自由权被侵害得否民法上的救济?这一系列问题,在国内除少数学者偶尔论及外,民法理论界尚未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民法实务界,已经接触到一些这类的案例,只是由于理论上和经验上的局限,尤其是受到民事立法没有对自由权作明确规定的限制,审判机关也没有成功的判例和明确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民法通则的意见中,曾经就以诈欺方法侵害公民精神自  相似文献   

6.
单位累犯否定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改之  吴玉萍 《法学评论》2007,25(2):110-115
现行刑法是否规定了单位累犯?应否对其予以规定?对此,学界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刑法规定及累犯理论的分析与考察,认为刑法并未规定单位累犯;在批判原有的单位累犯否定论的基础上,从累犯制度设立及从严处罚的理论根据、单位累犯的立法建构、司法实践及国外立法例四个方面,论述了刑法不应规定单位累犯。  相似文献   

7.
陈映虹 《法制与社会》2011,(23):136-137
本文以一起交通事故早产婴儿损害赔偿诉讼为例,针对早产婴儿对胎儿时发生的否具备索赔诉讼主体资格的问题、以及生产费用赔偿、营养费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弘毅 《现代法学》2001,23(3):3-14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出批判。本文进而指出 ,调解在当代的中国以至西方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西方学者对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之一提出了多种理论依据 ,其中不少与儒家传统的睿见不谋而合。本文的结论是 ,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调解理论与实践能对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仍是十分宝贵和有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在反垄断思想上的差异。第一 ,市场机制能否调节市场失灵 ,或者说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反垄断法的干预 ?第二 ,反垄断法究竟是以促进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还是以保护消费者福利为首要目标 ?第三 ,现实中厂商是否存在掠夺性定价 ?第四 ,纵向约束是否妨碍竞争 ,如何妨碍竞争 ?另外 ,文章还提供了反映美国反垄断政策从芝加哥学派向后芝加哥学派转变的一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于同种数罪应否并罚 <刑法>第69条巾所谓的"一人犯数罪"是仅指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即异种数罪,还是也包括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即同种数罪?也即对于同种数罪足否应实行并罚的问题.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的意见分歧:有的认为,对一人所犯同种数罪无须并罚,只按一罪酌情从重处罚即可;①有的认为,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并未限定只适用于异种数罪,因此,对于同种数罪当然应实行并罚②;有的认为,对于同种数罪是否实行并罚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以能否达到罪刑相适应为标准,决定对具体的同种数罪足否实行并罚,即:当能够达到罪刑相适应时,对于同种数罪无须并罚,相反,则应实行并罚③.  相似文献   

11.
影视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莱坞为旗舰的美国影视正在以风吹落叶之势席卷全球影视市场票房,美国大片传达的美式元素迅速爬升世界主流文化,对影视贸易的规制激发出贸易自由和文化保护两大阵营的激烈博弈。影视服务贸易是否应该烙上WTO标榜的贸易自由化烙印?世界文化多样性如何保存于美国主流文化之中?中国影视产业命运应该如何自救?本文将一一给于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12.
郭杨骞 《研究生法学》2010,25(4):86-100
在美国的政治传统,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及联邦制精神下,联邦司法机构得否逾越其就人民权利内容与实施条件等确认之被动性角色,与司法权是否受有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牵制的职能分责,特别是对立法机构所通过之法律条文是否具备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权,以及能否以该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权就行政机构之措施行为进行干预,成为美国宪政发展与研究美国宪法立宪真意之争论焦点。其中由司法至上或司法优位的支持者所形成“司法能动主义”成为该主张最为著名与有力之论述。然而,未如美国具备此政治传统的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以下简称“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是否便于援引司法能动主义作为司法机构积极介入人民权利实现或彰显司法权存在的积极性,除了有必要对司法能动主义一词之源生定义上进行商榷,也需要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致力司法机构及司法权与涉及人民权利保障之具体化二者之间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作为觅得更加适宜诠释之词。为此,本文针对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起源与不断转变之定义的内涵,将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卡西案提出检视是否遵循先例的四项原则所标志美国判例法具备的特征,结合归纳自美国司法裁判过程主要考虑的五项要素,就其关系进行相互整合,尝试建立起一简洁而易于明了的分析框架模型,以为展示美国司法实务界与司法能动主义之间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虚假陈述侵权的认定及赔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锋 《中国法学》2003,(2):95-99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需符合特定的标准 :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 ,应当分析其是否符合理性人标准 ;虚假陈述的内容是否构成侵权 ,关键在于该内容是否重大 ;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取决于虚假陈述是否导致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关于计算虚假陈述侵权的赔偿额 ,以美国为代表 ,采取了真实价值计算法 ,其核心在于确定证券的真实价值 ;我国在借鉴国外有关作法的基础上 ,采用了交易价差额计算法。这种计算方法 ,符合实际损失赔偿原则 ,克服了美式计算法的弊端 ,并适当排除了侵权行为人对市场因素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人格"问题在法学与法律上都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由此也引起学界对其意义、范围以及与其它概念相区别的争论。诸如"人格的概念在法律上是否必需?","人格概念是否仅存在于私法制度之中?","人格"的概念是否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内涵相同?……等等,都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法学、法律上的一个基础概念,人格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它既在私法上成为法律主体建构的基石,也在公法上为人的平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人格既不等同于法律主体,也不类似于权利能力,而是法学、法律上具有独特内涵的专门范畴。  相似文献   

15.
李芳 《知识产权》2007,17(1):80-84
美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将知识产权领域的大部分内容与美国经济和科技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与美国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有关,但是,美国政府将之上升到战略的地位上,却是缘于“经贸危机”的影响。由于“经贸危机”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国政府对此经过深刻剖析,认识到知识产权问题是根源所在,通过对知识产权政策进行改革与修订,美国的国家竞争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为了更深刻地了解经贸危机对美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以专利权的授予为知识产权的产出内容、以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为商用内容、以针对专利权的保护为保护内容的美国知识产权政策在经贸危机发生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曾记否,二战中,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用中国活人作细菌实验的“标本”。这支灭绝人性的部队是怎样组建的?元凶又是谁?实验基地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多少中国人被当作“标本”?在哪些战场日军曾使用过细菌武器……除731部队元凶外,谁也不知详情。80年代初,中国一留日学生无意间在东京一旧书摊上发现731部队池田中校的一本日记和所记活人试验的病历。这位留日学生当即将这一遗物带回祖国,存于某档案馆。本文记者几经周折,获得这一史料,今披露于世,以慰二战中死难的英灵——  相似文献   

17.
姜涛 《法商研究》2012,(5):86-93
从法学意义上讲,后果考察是指以法社会学的方法对某种立法或司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客观评估,以保证立法或司法之合理性或降低立法、司法之风险的过程。由于刑事立法涉及利益权衡、犯罪结构、民众共同的价值观、刑法文化等实质要素以及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法条竞合、互斥性构成要件等形式要素,因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活动。现代刑事立法在有关犯罪构成最终涵摄范围的确定、法条竞合时是否存在形式逻辑矛盾的审查、刑法规范的语言表达会否造成司法操作困难、罪与罪之间是否存在互斥性构成要件和追究刑事责任会否影响刑法一般预防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均应该在后果考察中完成并接受检验,以确保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杨青  宫淑艳 《法人》2005,(10):36-37
目前国资委大张旗鼓地推行央企的行政划拔、兼并,会否成为中石化借以兼并中海油良机昵?而扩大规模,增强自身力量,就成了中海油应对被兼并命运的顺理成章之举了  相似文献   

19.
调解与审判的关系:反思与重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审理法官实施调解"的设计思想与德国"裁判法官促进和解"的文化相近,但程序本质却存在根本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德国裁判法官促进和解必须遵守程序公开、制作笔录、法定听审等基本程序要求,而我国审理法官实施调解却超出法定程序要求,加添了当事人自愿、自治以及保密等因素。以请求权为导向并以适用法律为己任的审理法官,得否从事以利益为导向的调解行为?在我国启动调审分离改革之际,再次反思与重构"审判与调解的关系",成为重要的议题。鉴于调解仅以"实现持续法和平"和"快速彻底解决潜在所有纠纷"为目的,因此其并不属于以"实现实体正义"为目标的审判活动,其也绝非审判的替代方式,充其量仅为审判提供补充而已。换言之,如果我国法院未来设立调解法官专司调解,这也仅意味着法院在履行照管当事人的义务,而非履行审判职能。  相似文献   

20.
冷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欲望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断膨胀,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并公然武力攻击他国领土,越来越无视国际法的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公然挑战国际法的单边主义行为到了极点。国际法学界陷入一片困惑之中,联合国的作用在哪里?国际法能否制约大国吗?挑战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后果是什么?一、国际法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法公认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国际法的重大贡献。从1954年的《中印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