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于庆生 《行政与法》2004,(12):106-108
法律入世主要是经济法入世,我国传统经济法的理念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法律体系等诸多方面与WTO规则都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树立符合WTO规则的经济法新观念,对我国经济法进行重新定位,是我国入世后有效履行WTO规则义务的先决性条件,是构建和完善我国经济法法律体系、法学学科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2002年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劲松  彭兴华 《法学家》2003,5(1):109-1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国际经济法的研究也持续着繁荣发展的态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于九月在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的协助下召开了年会,会议收到的论文达140余篇;还有一些院校举办了有关WTO与中国法制建设方面的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4月15日至18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广东省顺德市召开了全国政府法制办主任会议。会议期间,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杨景宇作了“适应入世形势,加强法制建设”的报告;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中国入世谈判原代表团副团长李适时作了“WTO与WTO规则”的报告;国务院法制办秘书行政司司长汪永清作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 2 0 0 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 0 0 2年 9月 1 8日至 2 0日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参加本次年会的代表共 1 76人 ,收到论文 1 5 0篇。本次年会主要围绕中国“入世”后对外经贸法制的发展、WTO具体规则与典型案例研究、WTO体制与国际环境保护、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法律问题、WTO体制与海事海商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的其他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研讨。一、中国“入世”后对外经贸法制的发展这是本次年会讨论最热烈的主题之一 ,是中国“入世”以来本学会第一次较系统地讨论中国对外经贸法制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WTO规则与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WTO规则和我国经济法的实践 ,运用比较法、法律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论证WTO规则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 ,对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指出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与WTO规则调整对象的不一致性。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 ,围绕我国经济法与WTO规则的一致性规律 ,提出了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创新法律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干预(管理)市场之方法、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政府市场法律制度必须重新定位、调整、修改,而这主要是经济法的任务。可以说,中国入世就是法律入世,而法律入世主要是经济法入世。近年来,经济法学界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济法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推进经济法入世的进程,完善中国经济法治建设,本刊特委托陈云良教授组织几位青年学者进行了一次关于政府干预市场法律问题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WTO规则与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WTO规则和我国经济法的实践,运用比较法、法律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证WTO规则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对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与WTO规则调整对象的不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围绕我国经济法与WTO规则的一致性规律,提出了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创新法律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既给我国社会保险法制建设带来机遇,又给社会保险法制建设以严峻挑战。入世后社会保险需求量大幅上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以及社会保险立法严重滞后等状况,要求加快社会保险法制建设的步伐,以应对WTO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入口处。“入世”会给司法行政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2我们应当采取哪些对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确保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在新的形势F、新的世纪里取得更大的发展呢?笔者想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入世”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其中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特别重大。从长远看,我国的法制建设将表现出一种向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入世”无疑将大大刺激和加快我国法制建设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我国将遵循WTO法律规则,加快制定同国际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相吻合、同国际规范和国…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入世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影响 ,提出了WTO协议规则在国内的法律适用原则和过渡时期的法律对策 ,认为入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联合国在国际经济法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以往更为重要,不容忽视。国际经济法仅仅靠在WTO,WB和IMF的框架内完成是不够的。《联合国宪章》对联合国在国际经济法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渊源。本文指出对联合国经济职能的研究不论是在国际经济法理论上,还是在国际经济法的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仁真  庞永三 《法学论坛》2006,21(2):133-138
GATT/WTO的制度缺陷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更加明显,由于缺少权威的组织机构、无条件和自动适用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受谈判方数目的影响,两者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GATT/WTO在规范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着实体上、程序上和规范经济事物中的附加困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国际经济法的贡献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各主权国家中继续强化了国际经济法的普遍原则,扩展了国际经济法调整的领域,改进了调整的方式和效果,同时也为国际经济法整合区域经济组织与多边贸易体系产生了结构性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继军  张钧 《法学家》2001,(6):10-13
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法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它具有其他部门法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因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当我们面I临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而思考我国经济法体系构建,当我们最终选择“入世”并准备面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时代WTO对国际经济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下诞生的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带来了全球范围的法制变革,由此也就奠定了国际经贸法制体系构建的组织基础。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国际经济法进行了若干变革和创新,而国际经济法的嬗变又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WTO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制定并有效实施一套能驾驭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贸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国际经济法界定为管制法,由此时我国国际经济法教科书的范围、体系和内容等问题进行技术层面的探讨。在范围上可以从广义国际经济法中剥离出国际商法;在体系安排上突出WTO法的核心地位,注重逻辑性和论题性;在内容上可以加大判例和立法阐述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联合国在国际经济法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以往更为重要,不容忽视.国际经济法仅仅靠在WTO,WB和IMF的框架内完成是不够的.<联合国宪章>对联合国在国际经济法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渊源.本文指出对联合国经济职能的研究不论是在国际经济法理论上,还是在国际经济法的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WTO与中国行政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刚凌  吴雷 《中国法学》2002,(3):181-184
2002年1月21日,WTO与中国行政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由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举办,会议代表50余人,有来自立法、行政、司法和新闻界的实务工作者,也有来自行政法学界的专家学者.这是继去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后研究WTO与中国行政法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就WTO与行政法的关系,入世对中国行政法理念的影响,现行行政法制度与WTO要求的差距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度等问题作了全面讨论.必将促进中国行政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现将会议和论文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法的性质--以WTO规则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国际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国际经济法缺乏体系性、确定性和一致性,WTO对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不利之处,必须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中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既含有国际法规范又含有国内法规范的综合的法律部门。国际司法判例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最重要的国际司法判例包括国际法院、国际仲裁庭和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判例,它们都对后案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从2001年加入WTO,到今年已经是我国入世的第十五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今年世贸组织成员应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的经济显然将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经济地位将逐步完全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宏观调控的经济法的社会功能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去分析。经济法的经济功能显然可以直接的反应经济法的特点,可以体现经济法的本质,本文将对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期使经济法更好的发挥社会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