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独立性的缺失。独立性是独董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伴随着实践的深入,暴露出在制度设计上的滞后和漏洞。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独立性问题贯穿了独董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应当从产生机制、任职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进行全方位完善。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制度特有的价值目标使独立董事必须具备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公司整体利益的代表性。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除了要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外,必须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充分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督促其尽职尽责,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是因其独立性而得名。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前提,如果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虚设。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就需从其独立性入手。本文就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角度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俊海 《法学杂志》2022,43(3):1-27
康美药业案是推动我国独董制度变革的里程碑案例。为激活独董功能、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培育独董职业共同体、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亟需从立法论、监管论、治理论、控制论、履职论、维权论、裁判论和评价论等八个方面完善独董制度。上市公司“独董”仅指“独立非执行董事”。应在《公司法》及配套法规中构建具有可诉性、可裁性和可执行性的独董规范群。独董是董事会决策参与者、公司合规监督者和专业顾问。但独董并非公司治理承重墙。为缓解独董压力,建议独董与公权力、自律监管权和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应激活股东直接民主治理机制。独立性是独董的核心资产。应将独董选择权回归公众股东。要夯实独董专业性赋能机制。独董聘请的中介服务应前置于独董表决。要重构监管者与独董之间新型亲清监管合作关系,强调独董勤勉义务的特殊性,确立中庸折衷的理性独董履职标准,引入独董责任合理减免机制。对2022年证券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中独董无过错认定规则的解释要体现独董友好型理念。应建立独董赔偿责任最高限额。健全独董激励机制,推动津贴市场化改革,导入独董责任强制险,推行独董股权激励计划,鼓励独董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在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性可以说是独立董事制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之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独立董事制度能否成功之基础,亦即如果独立董事不能真正独立,那么独立董事制度的存在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本文尝试以独立董事有关之法律法规为视角探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讯     
《法人》2009,(12)
●声音独董不能当花瓶--保监会主席吴定富11月14日在首届保险公司独立董事培训班上表示,目前保险业存在大股东通过非法关联交易、过度分红、违规担保等方式挪用公司资金的情况,有人戏称独立董事是花瓶董事,工作只是开开会、举举手.拿钱就走,虽有失客观,但也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必须完善并落实考核问责机制,独立董事应该敢于担责。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开启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 5年后,修订的《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独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至此,独董制度获得了国家立法支撑. 随着改革中国的铿锵行进,悄然间,独董制度已度过了15年的不平凡岁月. 不可否认,这一制度设置初衷良好,在规范公司运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长期运行的情况看,特别是独董离职潮所折射出的种种问题,又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8.
自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行以来,一直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中仍然很多问题有待于完善,如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等。本文认为应该从规范独立董事选聘机制、促使独立董事职业化、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和行业协会以及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来保障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9.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十分必要,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制约我国独立董事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缺失。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指出独立董事独立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独立性保障措施,以促进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更好地促进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有效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了使独立董事制度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切实依法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使独立董事的责权利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之一,也是我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但是现行制度上的缺陷和自身的不合理,导致公司运作实践中董事的独立性不能体现,本文就此为契机,通过就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显分析,也使独立董事的现实情况露出冰山一角,进而提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一些建议,并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影响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匹配性以及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我国独立董事应定位于弥补监事会监督职能的不足,与监事会的监督进行拾遗补缺,并相互协调。本文指出为使独立董事在我国发挥作用,应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者的职能发挥,并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报酬、约束机制,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监控机制。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根本特性,也是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发展,阐述了我国引用独立董事的必要,既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法人》2006,(1):32-32
2005年11月25日,河南上市公司协会下属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在郑州成立。这是继《公司法》《证券法》2005 年10月修订后,全国成立的首家独立董事委员会。虽然河南上市公司协会的这个独立董事委员会的宗旨还是在于摆脱独董的“花瓶形象”。然而,该协会也对独立董事群体做出了一些行为规范, 例如,“独董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伟 《法律科学》2004,22(2):67-74
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是确保独立董事人格独立性与行权独立性的关键性环节 ,构造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核心是合法、合理、科学地抑制大股东的作用与影响。我国公司法应采用表决权回避制 ,完善独立董事卸任方面有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6,(8):8-11
“橘生为枳”的中式独董 从大洋彼岸引入的独董制度,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独董离职潮中,担纲主角的退休官员、高校领导,披挂着权力与金钱的外衣,在市场经济幕布上,投下了长长一抹阴影,凸显出制度的缺陷. 一是履职欠“独立”.从薪酬标准看,独董并不自由.《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津贴,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选任制度是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独立董事应以代表中小股东为基础,独立董事选任制度应以证券网络和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为依托,构建一个以独立董事占多数的,以选为主以任为辅的董事会,以增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使独立董事作用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可以调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表现出了诸多问题,如独立性较差,信息不对称,选聘机制不健全等。所以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对今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是内部制衡和监督,并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和预期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独立性缺失、权力缺失和激励缺失等。这些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造成的,而且还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相关的系统"失灵"密切相关。因此,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应从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内部的缺陷出发,分析系统"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为目的,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