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原因为脑挫裂伤时脑内血管和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而轻微头部外伤诱发基底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人死亡的案例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2.
颅底蝶骨前后床突、斜坡、颞骨岩部骨刺在外力作用下刺割大脑动脉环破裂引起颅内出血死亡的案例,在法医尸检工作中比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三例报告如下: 案例1:死者任某(男,20岁)1990年9月7日晚与人发生争执,被对方拳击头部后倒地,四肢抽搐,呼吸急促,不久即死亡。检验见左眼上睑外侧有3cm×1.8cm挫裂创,左下颌角有4cm×2cm皮下出血,右嘴角外侧有4cm×3cm不规则挫裂创。剖验:颅骨无骨折,脑无挫伤,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最明显,血液积聚于脑干周围,清洗后见脑基底动脉环有多处破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引起法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者遇到 3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案 例   案例 1:某男, 40岁,某日下午 2时许(当日中午饮啤酒一瓶),因讨工资被他人用石块(约 4kg)抛击(相距约 2m)致左后枕部受伤,突然意识丧失,持续深昏迷,左耳后有一 3cm× 3cm头皮血肿,伤后 7天死亡。死亡当日尸检,尸长 167cm。头左枕部头皮挫伤 6cm× 3cm,呈暗红色,左耳后头皮下出血 5cm× 3cm,颅骨未见骨折。大脑基底部蛛网膜下腔出血( bas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以下简称为 BSAH),主要分布在左右颞极…  相似文献   

4.
冰冻致颅底骨骨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志虹  张磊 《法医学杂志》2007,23(3):212-212
1案例死者,男,31岁,在被刑事拘留时,自称头晕、胸闷,后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体存放于冷藏箱内,温度-16°C,一月后进行尸检,死因为左胫后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死亡。尸检见头面部未见皮下出血,颅盖骨未见骨折,打开颅腔,硬脑膜未见破裂,颅内未见出血,脑水肿明显,颅前窝筛板及右眶上壁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颞骨岩部骨折,骨折片向颅外移位,周围组织未见出血,对应脑组织未见挫裂伤,死者亲属认为此颅骨骨折系外伤所致。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王某,男,26岁.某年5月29日20时,与他人饮酒后,在酒馆门口与其他一伙人发生争执并厮打在一起,王某被一拳击中颜面左侧后倒地昏迷,"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2尸体检验 左颊部可见皮下出血.口唇可见破损、出血.胸背部可见皮下出血.全脑重1380g,脑组织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以脑底部及大脑两侧为重,脑干周围可见血肿包绕.脑底前交通动脉瘤.仔细检查脑底动脉环及其分支,可见脑底动脉环前交通动脉瘤,瘤壁完好、无破裂,血管注水试验见大脑后动脉交通支破裂.项部右侧深层肌组织可见出血,寰椎、枢椎旁肌组织出血.颈椎未见骨折.打开脊髓腔,颈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切面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8日晚,成都市某重点大学发生一起悲剧,两名大四学生——邓某和张某饮酒后发生口角,邓某向张某头部打了一拳,张某随即倒地昏迷。因脑基底部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并发支气管肺炎及心肌炎,张某于2004年12月11日死亡。2005年8月8日,法院以邓某犯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处邓某有期  相似文献   

7.
杨阳  林希  赵晶 《中国检察官》2006,(11):68-68
2004年12月8日晚,成都市某重点大学发生一起悲剧,两名大四学生——邓某和张某饮酒后发生口角,邓某向张某头部打了一拳,张某随即倒地昏迷。因脑基底部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并发支气管肺炎及心肌炎,张某于2004年12月11日死亡。2005年8月8日,法院以邓某犯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处邓某有期徒刑七年。  相似文献   

8.
拳击头部致正常基底动脉破裂死亡在国内法医文献中还未见报告,本文就尸检所见,复习有关国外文献报告,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供参考。1案例汪某,男,21岁,某日与人发生争吵,被人拳击左额部,汪伤后面色苍白,神志不清,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尸检发现,死者身长172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左额部青紫3cmx2cm,余体表未损伤迹痕。切开头皮见左额皮内出血1.5cm×2cm,颅骨未见骨折,硬膜外、下未见出血,取下脑见小脑延髓地出血4cm×5cm,双侧小脑扁桃体迹明显,撕开硬脑膜颅底未见骨折,颈部解剖未见颈椎骨折及错位,颈髓硬膜外、下未…  相似文献   

9.
易旭夫  陈晓刚  林霞  谢英 《法医学杂志》2004,20(3):i001-i002
1案例某男,40岁,某日因纠纷被人用拳头猛击胸部后感胸闷、气紧、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在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尸解发现:死者身长165cm,发育正常,较肥胖。头皮未见出血,颅骨未见骨折,硬脑膜外、下未见出血,脑重1460g,脑底动脉,尤以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管腔Ⅱ级狭窄,脑表  相似文献   

10.
冲击性脑底挫伤检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底结构重要巨复杂血部受伤易引起脑子或脑干腹侧面的颅伸经、血管的损伤,作者曾遇一例,现报告如下。案例资料简要案情男,26岁驾驶两轮降托车因避让行人,意外撞击路旁树木,当即地亡。尸体检验死者面部对有月前皮肤有3:<20cm挫裂创.右颧骨与上颌骨骨折,骨折延伸到煤骨岩部。颈椎于第三、四椎间盘处折断.胸腹部无损伤。硬脑膜内外无血肿,脑底从双侧嗅球到桥脑中段有8X4cm薄层蛛网膜F胶出血(照片1),血液经大脑外侧裂向两侧额下回延伸,双侧中脑脚间窝处血凝块厚达0.scm。血液向下经桥臂延伸到小脑半月叶,延髓脑桥沟的双侧外…  相似文献   

11.
<正>硬化性脑底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死亡者生前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死亡过程急速,且CA多数体积较小,容易漏诊;另由于诱发CA破裂的因素很多,其破裂后可致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而致人死亡,故成为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报道一例因性活动致硬化性脑底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案例,并对CA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旨在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1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脑挫伤的鉴别。方法 从8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选出15例符合继发性出血坏死标准的脑标本,另选15例脑挫伤标本作对照,两者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分别作冠状、矢状及水平切面,用肉眼与光镜观察。结果 外伤性脑梗死常见于5个部位,即基底节(3例)、扣带回(2例)、对称性枕部楔叶回(2例)、枕颞外侧回(6例,5例合并有中脑桥脑出血)和枕回(2例);梗死均不在直接受力点或其对冲点,范围明确局限,呈楔形或类楔形,且与脑疲密切相关。镜下见梗死区高度淤血、出血及坏死;水肿,并有白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反应。大脑各叶的梗死,严重者累及全皮层与蛛网膜下腔,未见软脑膜破裂;神经细胞缺氧或缺血性病变明显。脑挫伤的案例,见受力点或对冲部位的皮质及皮质下髓质处出血,挫伤处脑回顶部的软脑膜多破裂,挫伤的脑组织可有挫烂。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在法医学上习惯称为继发性出血坏死;它是由于脑疝和水肿压迫颅内血管而形成。外伤性脑梗死和脑挫伤,根据其与脑疝的关系、病变部位、软脑膜是否完整,以及其它组织学改变,二者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13.
案例黄某,男,18岁,学生。1991年8月21日在斗殴中被人用组合十字螺丝刀刺入头枕部,往外拔时柄脱落,螺丝刀体尚嵌在头颅上。即送至医院抢救。入院查体:神清,合作,对答切题,记忆力、走向力均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一)、颅神经检查(-)。右枕部见一已脱两的螺丝刀刺入颅内,露出颅外1.scm。头皮少许渗血,局部肿胀。诊断:开放性脑外伤。受伤后IO小时开颅见螺丝刀刺入处有两片0.5X0.3cm大小碎骨片,螺丝刀刺入处周围脑组织肿胀,但无明显出血,刺入脑组织深度scm,拔出后有积血及脑…  相似文献   

14.
头部外伤致严重颅脑损伤或引起脑干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在法医实践中可见,但严重颅脑损伤治疗好转后突发脑干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在法医文献中尚未见报到道,现报道 1例。 1案例   某男, 32岁, 1999年 12月 19日因车祸致头伤,伤后昏迷,在当地医院急行清创缝合术,当天转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治疗。门诊 CT示“双额叶脑挫裂伤,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入院后立即在全麻下行开放性颅内伤、双额极脑挫裂伤清除,脑内血肿清除,颅底硬膜修补术。诊断:开放性颅脑伤;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颅骨骨折。因病情好转于 2000年 1月 18…  相似文献   

15.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日某高速公路上发现1具男性尸体,路旁有一黑色皮包,其内有死者身份证及少量现金,皮包旁见一装有少量白色混浊液体的矿泉水瓶,周围散落多粒上有"去痛"字样的白药片。解剖检验尸斑浅淡。头面部多处擦挫伤和挫裂创。全颅崩裂,颅底以蝶鞍为中心粉碎性骨折。颅盖粉碎性骨折,硬脑膜破裂,脑组织外溢。胸部大面积皮肤红褐变色(图1),切开出血不明显。背腰臀部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肌肉出血。双侧锁骨骨折;左第  相似文献   

16.
周亦武  刘良  王博维 《证据科学》1998,5(4):188-189
徒手伤引起颈部血管破裂而出血死亡的案例较为少见,现报道2例,其中一例为外伤后迟发性出血致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行颈部血管破裂伤伤情鉴定时的条款适用。方法 收集本鉴定中心于1986—2020年期间受理的256例涉及颈部血管破裂的伤情鉴定案例(219例行法医病理解剖,37例行法医临床检验),解剖案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验伤案例则严格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重新确定条款适用。结果 颈部血管破裂致死类型及其破裂部位(单、双侧)、破裂程度(完全或部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破裂与动脉破裂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临床救治、案例实证、应用实践分析,建议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破裂评定为重伤二级,颈外动脉破裂评定为轻伤一级,颈外静脉、椎动脉破裂评定为轻伤二级。  相似文献   

18.
头部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比较常见。有报道,头部外伤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12%~53%[1],但外伤后脑底血管破裂在法医学实践中较少,不足头、颈部外伤的1%[2]。本文报道12个相关案例,探讨轻微外伤后脑底血管破裂原因和猝死机制。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1]分为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血管扩张、静脉畸形,主要表现有头痛、癫痫和脑出血。本病发生率十万分之二,这种疾病主要危险是畸形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其后果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偶尔会碰到脑血管畸形患者受伤后突发出血猝死的案件,伤病关系常引起争议。作者在检案工作中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20.
脑室周围系统位于脑中线部位,其损伤属于中间型脑损伤。目前多认为中间型脑损伤因减速运动伴有头部旋转时,脑组织因脑膜等结构限制而受剪切力作用所致[1]。另有观点认为中间型脑挫裂伤见于脑中线附近,是由于头部受伤后脑组织做水平旋转运动时,在大脑纵裂附近发生脑挫裂伤[2]。脑室周围系统损伤被认为主要是因暴力作用在额部或枕部时,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脑室壁发生剪力变形,进而撕破室管膜[3]。笔者遇到1例单纯性脑室周围系统损伤未发现剪切力作用的案例,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某男,39岁,被人拽倒、脚踹头部后立即死亡。尸检见:右顶部片状头皮下出血,左枕部头皮下血肿;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底面为著。脑沟脑回轻度肿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及轻度海马钩回疝形成。脑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冠状切面可见脑室系统内出血及血凝块,中脑被盖部、双侧侧脑室枕角及第三脑室周围脑实质质软,呈粉红色(照片1,2,3)。病理组织学检验见:中脑被盖部、双侧桥臂表层点灶状出血和组织破损,呈挫伤病变,侧脑室枕角及第三脑室周围等处的脑实质内亦可见组织疏松、新鲜出血和水肿,近脑表面的脑组织内可见多量吞噬细胞,脉络丛内未见畸形血管。脑组织水肿。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