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刑事和解的适用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燕 《法学》2012,(12):143-152
刑事和解实践的产生根源于司法机关对妥善解决纠纷的需要。纠纷解决也成为刑事和解获得其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对纠纷解决目标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办案机关不适当的施压行为,以及当事人偏好的方案大幅偏离法律规定等弊端。纠纷解决的单一目标不足以赋予刑事和解正当性。在大多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中,刑事和解还应将法律作为纠纷解决的重要基准,并据此补充完善刑事和解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2.
在近期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海信与博世-西门子的商标之争无疑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欧盟和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介入该事件,几乎已经到了法庭见分晓的紧张时刻,双方最终以和解收场。作为局外人,我们对双方和解条件不得而知,但相信这对双方均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对于海信来说。通过这一纠纷的解决,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强化了该品牌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时,扫清了商标障碍,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市场做了个效果更甚于广告的宣传,这恐怕是和解的喜悦过后,海信更期望看到的结果。 这场纠纷缘起于博世-西门子抢注了本应属于海信的HiSense商标,虽然这次纠纷以和解结束,但是该抢注行为拖延了海信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脚步,同时海信为解决这一纠纷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人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中,法院调解、仲裁以及人民调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和解仍被视为随意性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纠纷解决阶段。但事实上,和解同诉讼以及其他纠纷解决机制一样,也具有强大的纠纷解决功能,只是其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机理不同于诉讼等其它方式。和解在本质上是以实体法的方式解决纠纷,当事人所达成的和解协议性质为民事合同,同时以解决纠纷为目的和功能。本文即从和解的本质出发,讨论和解协议发生效力的机理,并研究其对民事诉讼程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和解、调解、行政处理、仲裁、诉讼是五种食品安全纠纷的解决途径,食品安全纠纷具有的食品危害滞后性、纠纷主体力量不均衡性等特点,平衡纠纷主体地位、强化社会团体功能、发挥行政机关与仲裁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是完善食品安全纠纷解决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指加害人与受害人直接协商,就如何解决刑事纠纷形成解决方案,由国家专门司法机关予以认可,专门机关可就此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对加害人从轻、减轻处罚.本文拟从刑事和解的合理性、刑事和解面临的几个问题、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设想等三个方面对于刑事和解制度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6.
黄忠顺 《法治研究》2011,(10):84-89
检察和解系检察院针对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申诉的民事案件组织双方当事人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就法院确定判决所处理或者尚未处理的民事纠纷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并永久性或者临时性终结检察抗诉程序,但不影响检察院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检察监督的任意性纠纷解决方式。基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考量,赋予检察院以任意性纠纷解决功能具有正当性基础。然而,任意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属性决定了检察和解具有严格的限度性,必须遵循自愿、合法、尊重确定判决效力、当即履行或者督促履行以及有限排他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商事调解与仲裁的结合(一)关于调解的一般概论调解是第三者在争议当事人同意或邀请的情况下,就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从中进行斡旋协调或予以说服,促使争议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的一种解决争议方式。为便于研究,我们将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协议称之为调解协议,将对争议最终解决达成的协议称之为和解协议。诉讼之外的和解协议,实际上当事人就他们之间的契约或非契约发生的争议,通过合同性质的协议予以确定,因此,和解协议就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份新合同。商事调解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机构来分:有个人调解、机构调解、行政机关调解、法…  相似文献   

8.
论消费者纠纷的解决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者纠纷具有特殊性,应当据此对该类纠纷的解决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消费者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尽快建立专门的消费者争议仲裁制度,设立小额法庭,鼓励和授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进行集团诉讼和团体诉讼,构建消费者公益诉讼,从而为解决消费者纠纷提供有力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9.
袁君 《法制与社会》2012,(4):163-164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是日本学者棚濑孝雄的一部法社会著作,本文认为传统法学的任务只是对作为判决标准的法律规范与判例进行研究,其中最核心的任务是通过审判解决纠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大部分纠纷是通过法庭外的非审判的方式解决的,所以如果仅仅把视野局限在审判上对于我们的研究是不全面的,应当把视野扩大到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方式上.本文最具鲜明的特点是要使关于解决纠纷和审判的研究深入到个人行为的经验层次,为之提供一个理论基础.本文拟对作者提出的观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0.
和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由于其在具体规定上的不完善,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而和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如能充分利用和解制度的优点,将会在解决纠纷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纠纷中发挥比其他解纷方式更优越的作用。本文从和解的历史沿革、运用的必要性方面来引起人们对和解制度的关注,重点论述了和解在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17,(1):132-144
和解协议属于典型的实体法与诉讼法交叉领域:一方面,和解协议本质上属于特殊的民事合同;另一方面,和解作为一种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必然要求确定其在诉讼法上的效力尤其是与诉讼的关系。就初始纠纷而言,和解协议与诉讼裁判之间相互排斥,从而实现了广义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但和解协议又非终局的纠纷解决方式,因此可能发生和解协议之诉。此外,出于效率等因素的考虑,诉讼法上又常常会对和解协议的效力作出一些特殊规定。这就要求必须从诉讼法的角度,对民事和解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姚怀生  邱小林 《法制与社会》2011,(8):259+282-259,282
社区法律纠纷是指在社区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可以被纳入法律框架之内的那些表面化的不协调状态,其具有纠纷主体的明确性、纠纷双方的非对抗性和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存在基础的特征,纠纷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家事邻里法律纠纷、物业服务法律纠纷和社区管理法律纠纷三个种类,表现形式不同,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同,家事邻里法律纠纷尽量以和解或调解的方式解决,物业服务法律纠纷以和解、调解或诉讼的方式解决,社区管理法律纠纷在政府部门主导下解决。  相似文献   

14.
类似的一幕幕在宁乡法院的乡村法庭经常发生。当法庭调解解决夫妻离婚、邻里过水过路等纠纷后,乡镇老百姓还沿用传统方式放一挂鞭炮来表达对法庭工作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刑事和解概念、意义、我国刑事和解司法实践的现状及其如何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刑事和解制度与检察工作相结合,思考如果更好地把这个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纠纷的新机制贯彻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王煜 《天津检察》2006,(6):16-16,15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经由调停人(如司法机关、专门的社会志愿者)使被害人与加害人面对面进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协议,并且需要经过公权力机关的审查和认可的过程。这样,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获得补偿,而加害人则可以得到被害人谅解和改过自新的机会。当前,一些地方在检察环节运用不起诉制度进行刑事和解尝试,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笔者认为,这种尝试应有相应制度约束,否则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不利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天,诸暨县人民法院牌头法庭,接到有关部门移送来的一起民事案件。据来人介绍,原告人陈海标被人伤害,但伤势不重,被告人马汉昌已愿意赔偿医药费用,故请法庭作为赔偿案件处理。可是在法庭询问原告时,陈海标情绪激愤,坚持要求严惩杀人凶手。于是审判人员引起了疑问。本案发生时并未报告,后来当地以民间纠纷召集双方作过调解。被告马汉昌在调解后,准备拿出一百元钱赔偿对方损失。而且,本案从发生到原告不服调解,已过去了很多天。根据以上  相似文献   

18.
闫水镜 《法制与经济》2020,(1):115-116,122
司法领域一直在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了顺利化解刑事纠纷,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应运而生。刑事和解制度是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解决冲突的一种新型方式,我国于2012年正式引入该制度。刑事和解相比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更加重在保障人权,适应我国法治要求。文章对刑事和解制度相关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其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19.
潘登  石琦 《政法学刊》2013,30(3):88-92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八十六条和《行政复议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均是对和解的案件范围的表述.通过从这两个有关和解范围的条文对比,不难看出税务和解较行政和解有扩张之趋势,税务和解作为税务行政机关纠纷解决的内部机制,其扩张必然会对司法审查和纳税人权利保护产生相当大地冲击,对其必须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0.
“民间纠纷”一词是我国政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政策的产物,与调解制度密切相关.民间纠纷在我国宪法乃至所有法律中使用的语境、类型具有同一性,可界定为: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生的纠纷.延续历史、贯彻政策、总结实践是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范围限定为“民间纠纷”的三点因素.在刑事诉讼法律文本中,民间纠纷具有限缩刑事和解范围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