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四次宪法修改将人权问题纳入其中之后,无疑使各项具体法律制度需针对此做出修改和完善成为一种必然、本文对刑事诉讼法中的刑讯逼供问题如何对此做出回应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刑讯逼供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解析,进而提出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引入沉默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冀从根本上有效的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其危害不言而喻,刑讯逼供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遏制刑讯逼供从制度上所作的完善。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从源头上遏制刑讯逼供;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后果上排除刑讯逼供;规范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从方法上抑制刑讯逼供。明确法律的相关规定,对执法机关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是对国家权威的直接伤害 ,它损害了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 ,是对法律秩序的严重破坏 ,它所具有的危害性是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禁止刑讯逼供的对策包括 :强化对警察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全面提高警察的法律素质 ;权利救济和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尤其是针对刑讯逼供犯罪法律条文和警察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以期达到杜绝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取证方式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具有文化的属性.从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刑讯逼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发展轨迹.然而,发生在当代中国一起起由于刑讯逼供产生的冤假错案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良性的法律文化氛围建设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应该是遏制刑讯逼供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治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我国法律亦不例外.但是,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刑讯逼供在我国具有深远的思想根源以及深刻的制度基础,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中对于禁止刑讯逼供的制度设计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山之石.纠正错误观念,从法律制度、司法程序上落实无罪推定原则是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遗留下一些问题,导致实践中大量违反法律程序的情况得不到根本的治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人权状况和司法改革日益关注的大背景下,我国将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再次修改,律师权益保障、强制措施、证人出庭、刑讯逼供、辩诉交易和刑事和解等问题将成为此次修改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虽明确规定禁止刑讯逼供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却屡禁不止,成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大顽疾。近年来,公安、司法机关一直在努力遏制刑讯逼供。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出发,将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因此,从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危害性出发,结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分析和探讨如何全面构建刑讯逼供的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一种执法犯法的职务犯罪,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又是执法者对法律的公然践踏,严重影响了法的公信力和人权保障的初衷.因此,认知刑讯逼供、了解刑讯逼供的危害;明晰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有效地禁止刑讯逼供,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刑讯逼供问题.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是我国司法活动中的一个顽症。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问题展开了长期研究和治理,然而收效甚微,刑讯逼供行为依然盛行。需要新的尝试。从法律制度(包括诉讼结构、法律实体及法律文化)的基点立体切入,剖析其制度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应可作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刑讯逼供行为由来已久,对于案件的侦查人员而言,刑讯逼供俨然成为一种法律明令禁止、司法实践中屡禁不止的行为选择。对刑讯逼供行为在制度中的应然与实际司法过程中的实然相互冲突的逻辑进行探讨,挖掘刑讯逼供行为难以根治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前瞻性预防警务、高科技的破案手段和取消口供的证据之王地位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刑讯逼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79年至2011年有关遏制刑讯逼供的规范性条款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不具可操作性,只表明立法者的一种姿态,其后果是未能有效遏制刑讯逼供行为。2012年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讯问的时间地点、讯问时录音录像等制度都有明确规定,同时对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机制进行了诸多改进与完善,但有关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机制仍存在诸多制度上的不足与缺憾。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以法约束执法者的行为,才能真正有效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中国现代社会虽然已从法律上废除了刑讯逼供制度,但此现象并未绝迹。从刑讯逼供的历史与现实来看,目前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法律和制度,如禁止限期破案、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借鉴中国古代“亲亲相隐”传统等。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的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是屡禁不止的问题,危害很大.刑讯逼供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即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专制、集权和把口供作为定案的唯一证据导致刑讯逼供的泛滥;而在当今法制社会,由于警察权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监督,加上警察工作压力的增大,刑讯逼供就难以杜绝.特别是公民自我权利意识差,公民权利保护机制不健全是现代刑讯逼供的重要原因.在废止刑讯逼供方面,无罪推定原则、人权保障理论、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使刑讯逼供失去了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借鉴“米兰达”规则,依法制定我国的证据收集规则,将有可能从制度上防止或杜绝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除了直接造成大量冤假错案,侵犯人民的人身权利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它必然导致司法不公,破坏国家的法治环境,导致人们对法律和司法机关丧失信心,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时至今日仍屡禁不绝,其主要原因既有传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现行法律缺损的原因.因而,防止刑讯逼供应从改变法治的社会环境及更新诉讼观念,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完善,从而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人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讯逼供是司法落后的主要标志之一 ,与我们倡导法治的时代格格不入 ,但刑讯逼供的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根源 ,本文通过对刑讯逼供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在目前抑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手段是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 ,即在刑事诉讼中设立沉默权制度。这对于一个正在走向法治的国家而言 ,是一种必然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该行为严重的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为此,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专门的罪名,刑事诉讼法也列有专条,然而,法律的明文规定并不一定等于生活中的事实,从传媒报道中,我们不时可以听到刑讯逼供事情的发生,有些甚至闹到死人的地步,这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刑讯逼供之所以产生,我认为和法律制度、认识观念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根源,有思想认识、价值、制度、实践等方面的原因所致。革除刑讯逼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从消除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根源、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提高公安、司法工作的技术质量、强化对刑讯逼供的查处力度等方面有效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尽管刑讯逼供为我国现行法律所禁止,可仍有个别侦查人员捧着"有罪推定"这个"法宝"不放,最终酿成冤案,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公正与尊严,而且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积累了社会的负能量。刑讯逼供久禁不绝,除了法律制度、思想观念和社会等原因外,还有被忽略的更高层次的原因——逻辑原因。法律规定是逻辑要求的具体体现;刑讯逼供不仅违反有关法律的规定,更是违反了逻辑的要求;侦查人员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摒弃刑讯逼供,杜绝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笔者倾向于从制度的层面入手解决问题,同时辅之以理念层面的手段.主要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全面提高办案民警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拷讯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拷讯 (即刑讯逼供 )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介绍了历代法律对拷讯制度的规定 ,分析了拷讯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在此基础上探讨古代拷讯对现代司法体制的影响并提出了从立法上消除刑讯逼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