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1979年至今的整整十年中,除现行宪法外,共制定法律80个,通过了20个修改、补充法律的决定和40多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总的看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立法工作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从1979年到1992年12月,除修改、补充法律的决定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之外,我国已制定了92个法律。在这些法律中,带有附则的达62个,约占67%。同期,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共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1,012个,其中大部分具有附则结构。以1990年为例,国务院共制定行政法规41个,有附则结构的为24个,约占58%。上述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3.
论良性违宪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良性违宪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不少表面上看似违宪、但实际上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件。这类违宪的主体包括:(1)立法机关。如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条第3项),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由于改革开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未经修宪,也未作宪法解释的情况下,自行行使立法权,1979年至1982年间共制定了11个法律,这都是违背当时宪法规定的。(2)行政机关。如1988年以前,深圳等经济特区突破1982年宪法关于土地不得买卖、出租的规定,决定将土地使用权出租。(3)国家领导人。1982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第50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宪法第45条规定的各种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我认为此条第二项规定急需修改,理由是:1979年制定我国现行刑法的根据是1978年宪法。早在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修改后的1982年宪法才是我国现行宪法。这就是说,制定我国现行刑法的根据早在1982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制定刑法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从1979年到2000年12月底的20多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从中央层次立法来看,除现行宪法和三个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71个、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15个,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871个。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与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已经大体具备,为建立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982年12月,  相似文献   

6.
扈纪华 《中外法学》1990,(3):52-57,6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9年至1989年这十年,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的决定共计153件,其中法律88件、修改和补充法律的决定20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其他决定45件。回顾这十年的立法实践,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是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上田宽  小田博  沈重 《中外法学》1981,(1):30-37,43
<正> 前言1979年11月30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修改或制定了有关司法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具体地说,这就是关于苏联最高法院的法律、关于苏联检察院的法律、关于苏联律师制度的法律,以及关于苏联国家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其中,除苏联律师法和国家仲裁法是新制定的外,其余则都是以对旧法律进行全面修改的形式出现的。这次大规模地修改与制定法律工作,是在与施行1977年宪法有关的国籍法和选举法的同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授权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将特定事项的立法权授权给其他国家机关组织行使,并由被授权者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的活动。授权立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立法形式,已为现代国家广泛采用。①我国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三次授权国务院进行授权立法。第一次是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对职工退休退职办法进行修改和补充;第二次是198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和发布试行有关税收条例(草案);第三次是1985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丁炜炜 《经济与法》2003,(10):19-20
我国的宪法经历了多次的修改.从1954年的制定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到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修改对财产权的规定基本上是沿着一个思路。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因此在1982年的宪法修改中规定了“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1988年的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租、转让”,第一次部分承认了私  相似文献   

10.
阿计 《中国律师》2004,(11):41-43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连袂通过了《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这是改革开放后结出的第一批法律硕果,标志着被“文革”彻底摧毁的国家法制重新启动了建设步伐。1982年,随着新《宪法》的诞生,共和国正式确立了立法体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此后,地方立法权又有所扩大),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从此,立法权成为上述各级人大最经常运用的首要职权,一个崭新的“立法时代”开始了。正视“数量”奇迹,反思质量危机据统计:自1979年恢复和…  相似文献   

11.
三月八日,第五剧全国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刑法的有关条款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这些补充和修改是非常及时和很有必要的.法律是为政治服务的,法律应该跟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律,法律的制定不可能一次完善,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法律当然就要跟着变化,法律的制定、补充和修改是常有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立法程序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  相似文献   

12.
《法学评论》1986年第4期刊载卫夏的文章《宪法的“无形修改”浅析》,读来令人惊诧,大有商驳的必要。卫文认为,宪法修改有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之分,部分修改又有“直接修改宪法部分条文”与“在保留原文的情况下,以修正案修改某些宪法条文”之分,这些都是宪法的“有形修改”;而“所谓无形修改,是指不变动宪法典条文,而更换其中某一条文或条文中某些词语句的内容,使宪法的某些规定具有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1954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面修改,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1988年、1993年、1999年我国三次以宪法修正案形式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改.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法治文明的特色.依笔者之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愿望和广大人民的心愿,是从法律上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还体现在人权保障、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2011,(4):2-6,60-67
题解: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专门召开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开了5次会议、其中3次都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15.
一月回眸     
修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及1982年共制定并颁布过四次。1988年和1993年两次对1982年宪法作过修改。此次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再次提交建议,根据国情和发展需要对现行宪法作重要修改。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修改的宪法会是更适合中国国情更能满足国家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的大法。  相似文献   

16.
修改宪法的背景问:请告诉我们宪法修改的背景和过程怎样? 答:一九七八年宪法是匆忙制定的。那时十年“文化大革命”引起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尚未消除,新中国建立三十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尚未完全总结。一九七八年宪法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情况和需要,因此,当条件成熟时,立即对宪法作全面的修改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宪法第62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宪法第67条第2项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宪法第89条第1项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  相似文献   

1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9.
張衛平 《中国法律》2012,(5):5-8,61,64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於1982年,1991年颁布正式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次进行修正,主要涉及审判监督制度和执行制度。本次民事诉讼法有59处修改,涉及70多个条文的调整,略占整部法律四分之一,虽然还不是一次大修,但其中许多新制度的建立和对原有制度的修正反映了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新发展,此次民事诉讼法的...  相似文献   

20.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大改革。1982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的权力,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省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1986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进一步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的权力,2000年的立法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地方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