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的金融海啸,其起因与导火线在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尽管其原因必然是长期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积聚的结果。因此,从法律、法学的角度考察金融海啸,应当首先考察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2.
林江 《法制与社会》2010,(25):88-89
本文以经济法为视角,讨论了当前金融海啸背景下我国经济预警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及法律制度缺失而造成缺陷,分别就我国政府对于经济预警立法及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革方向及法律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生效1周年。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关于它的争议扩散开来,这部法律要不要在执行上“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世界泡沫经济逐步出现破裂,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特别是2007年到2009年的金融海啸,给西方发达国家造成巨大损害,虽然我国在金融危机中能够坚持稳步发展,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我国不得不进行反思,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律进行完善。文章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存在的不足、原因以及完善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全面发展,互动日益频繁,融合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跨境破产.尤其自去年发端的金融海啸余波至今未平,跨境破产更是层出不穷.但由于两地属于不同的法域,破产法律制度存在实体和程序上的差异,在破产案件管辖权、破产法律适用、破产宣告域外效力、破产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大量的跨境破产案件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国家法律监督者的检察机关该如何直面,就此,本刊专访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代表陈旭. 检察风云: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地司法机构相继出台政策,在法治层面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有人提出,金融海啸也考量着我国的司法能量.您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者,在执法理念上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寒风铺天盖地,霜雪沁人心骨,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从发源地美国刮至欧洲大陆,席卷全球各个角落。在此世界经济发生剧烈震荡的日子里,抚读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显志博士的新作《金融市场中的消费信贷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感触良多。当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这说明尽管消费信贷在美国蓬勃迅速发展,但是其消费信贷监管的法律制度却并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日本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O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宫城县的仙台市紧邻海岸,面向太平洋,受灾最为严重,伤亡人数最多.地震和随之而来的凶猛海啸对当地造成巨大打击.方圆数公里区域里,伤亡人员、塌陷路面、房屋碎片、破烂家具以及倒塌树木随处可见.宫城县的死亡人数达到1254人,成为首个已确认死亡人数突破千人的县.截至当地时间3月15日8时止,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胡健 《政府法制》2009,(23):17-19
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全面发展,互动日益频繁,融合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跨境破产。尤其自去年发端的金融海啸余波至今未平,跨境破产更是层出不穷。但由于两地属于不同的法域,破产法律制度存在实体和程序上的差异,在破产案件管辖权、破产法律适用、破产宣告域外效力、破产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大量的跨境破产案件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论灾害对策立法以日本经验为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防灾减灾方面的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补充完善乃至填补空白,迫切需要建立全面完善的灾害对策法律体系。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同样也是世界上地震、台风、海啸、暴  相似文献   

11.
曾哲 《现代法学》2011,33(4):173-184
2011年3月11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海啸、核泄漏不期而至,引发日本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无序与法律救济上的无助,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突发性危机或紧急状态下的民生保障问题的反思。本文以关乎人的最基本权利之民生保障为中心,论述在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下国家法律对民生保护的应对之策。一个国家或民族或地区在面临突发的紧急的危险状态下,该怎样正当行使国家公权,有理有利有限地克减民生,遮蔽基本人权事项,这是很值得研究和必须回答的问题。当面临紧急状况时,作为执政者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实用主义者,更不能开启行政乃至司法任意性和主观性的窗口。否则,是对现代民主国家法治与民生保障的二重嘲讽。  相似文献   

12.
赫兴旺 《刑警与科技》2007,2(4):104-109
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危险,从性质上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来源于自然界灾害,如地震,海啸等等;其二是来源于人类的活动,如交通、危险品的使用、生产作业等等;其三是来源于人类自己制定的法律.就前两类危险来看,人们的防范意识是比较强的,其中对于属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危害,法律往往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由于法律本身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由于它披上了一个合法的外衣,却往往被忽视或者感到无奈.法律之所以由保护公民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象征而转变为危害公民利益的因素,是源于法律中的刑事法律的固有特性及使用不当所致.因此,限制刑事法律的侵犯性,保证公民的社会安全,是法律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破坏严重杀伤大 根据海啸形成的不同情况,科学家将其分为4种类型.其中有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诱发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带来的滑坡海啸.地震海啸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地壳的两个板块发生挤压时,压力在板块岩石中聚集,使岩层变形.一旦一方岩石不能支撑,便产生断层,岩石恢复原位,发生回跳,巨大的能量释放激发地震.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常伴生有火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环境污染、商业中断、信息丢失和社会功能瘫痪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即资本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引起房地产价格上扬;在过热的市场预期下,房地产泡沫由此膨胀;进而,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段的助长下,房地产泡沫开始与证券市场共同刺激,直至爆发次贷危机,并发展成为金融海啸。考察相关过程可以发现,金融监管法制的缺位使得金融创新无度,因而也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分析和预测美国金融法律应对的基础上,就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国际参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仍在肆虐、扩散,虽然同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比,中国所受的影响要小一些,但金融海啸带来的问题也正在显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在一些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和行业,金融海啸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法律人”建构论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玉鸿 《中国法学》2006,1(5):31-46
立足于法学学科基点的设定,必须提炼“法律人”的人学模式。所谓法律人,即参与法律生活的普通民众,他们依存于法律、参与法律及受制于法律。法学体系、法律基础、法律分析及法律发展方面的需要,为法律人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人类行为的常态、法律制度中人的观念的引入及法学流派有关人的模式的竞争,使法律人模式的构建得以可能。至于法律人的具体特性,论文以“拟制人”、“一般人”、“正常人”、“复合人”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法律人”和“法律人职业道德”所谓“法律人”,是一个存在不同解释的概念。有的论者认为,“法律人”是一个包括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在内的“法律共同体”①。也有论者是用“法律职业者”来表述“法律人”的,称“在我国,法律职业者是指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律职业者在广义上还包括行政司法人员、公证人员、仲裁人员和法律研究人员。②”笔者是在狭义或通常的意义上来使用“法律人”这一概念的,即法律人是指精通法律并运用法律的人,他们也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法律人实…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元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我国所有的劳动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其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为规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2009年1月1日,就在《劳动合同法》生效1周年之际,金融海啸全面袭来,于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也迅速扩散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部法律将如何实施?会不会在执行上"打折扣"?究竟《劳动合同法》是不是"生不逢时"?这些疑问日益成为人们的担忧。那么,金融危机下《劳动合同法》该何去何从?本文对此试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庭长宋学东主审法官陈子龙不可抗力是一个法律用语,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战争、海盗、罢工、政府行为等社会事件。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和国际惯例中,不可抗力是免责的最一般条件,但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当事人须提供有力的证明。从相应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对违约、侵权行为的免责抗辩权,是当事人主张免除责任的法定理由。在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适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法治的内涵,得出了法治乃法律人之治的命题,从该命题出发,探讨了法律人的界定,并论述了当下中国法律人的概况,提出了法律人建设的议题,对于如何进行法律人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