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0,(32):149-149,166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权力制衡和权利保障,对于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现途径入手对我国行政检察监督的实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律控制行政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但现有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关注如何监督,忽略了应当监督谁、应当由谁来监督这些重要问题。基于我国行政权的特性及我国的现有国情,所有实际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都应当是法律规制的对象,即国家、执政党、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和公务法人;同时,现有监督主体如权力机关、特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切实履行法定监督职责,社会监督主体亦应创造性地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权监督体系中,行政层级监督是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然而,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我国的行政层级监督囿于诸多因素限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行政层级监督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行政层级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行政层级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颜万发  苏振华 《行政与法》2005,(5):89-90,93
行政程序在规范行政权力的监督功能上,具有将权力透明化的公示公信意义和连锁监督意义。对行政责任的设置应当与行政程序的相应环节相适应,重视其中的决策程序、执行程序和监督程序对行政责任构成要件和责任负担的不同要求,使行政责任与行政程序紧密结合,避免对行政责任认识的模糊和设置上的虚拟。  相似文献   

5.
张杨 《法制与社会》2011,(3):182-182
依法行政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法行政的推行离不开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制的完善。本文从概述、概念、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行政法制监督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正行政权一般指国家行政机关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依照行政法律法规享有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被公认为是国家权力系统中最有效、最普通的权力。就历史起源而言,毫无疑问自有国家以来,统治者为便于国家的管理,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行政权。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行政权虽然历史悠久,但人们真正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行政。我国现阶段在行政权行使中,无论是在适用法律上,还是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着诸多违法行政的现象。要做到依法行政,从法理上讲,行政行为首先必须做到合法、合理、程序正当。本文通过查摆行政权行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行政执法的相关法学理念进行思考,旨在转变行政机关的执法理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本文对完善我国行政权的检察监督进行了分析。探索完善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行政权监督与制约依据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春 《行政与法》2007,(11):68-69
权力的品格缺陷与目的性悖离,决定了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行政权极易"膨胀"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我国行政权的设定和运行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是依法行政的核心、重点、难点甚至是终点。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避免行政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柏巍 《法制与社会》2011,(6):180-180
在公法体系中,行政法通过其特有的机制和方式发挥着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尤其是行政程序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无疑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强化对行政权的监督,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规范和制约行政行为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在当前深入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探索开展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检察监督,无疑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新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检察权与行政权具有同等的宪法地位。检察权理应有效制约行政权,但现实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实效远不尽如人意。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有其理论基础、宪政基础、实践基础、文化基础,也顺应国际潮流。检察权要通过对行政权运行的程序控制和结果审查以及实行检察一体化、实现检察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明确检察机关的具体行政监督职权来保障有效制约行政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制定行政程序法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乃至决定行政程序法的性质、功能、作用和调整范围的问题主要有八对关系:(1)统一法典与单行法;(2)程序法与实体法;(3)规范具体行政行为与规范抽象行政行为;(4)规范外部行政行为与规范内部行政行为;(5)规范行政行为与规范行政救济行为;(6)规范权力性行政行为与规范非权力性行政行为;(7)规范国家公权力行为与规范社会公权力行为;(8)规范行政机关公权力行为与规范其他国家机关公权力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雪梅 《政法论坛》2020,(1):120-131
中华法系重实体、轻程序的特色,几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中国古代公文碑所呈现的繁复行政过程及程序化特色,对这一共识形成挑战。历时长久、适用广泛、形式多样、存量可观的公文碑是研究中国古代行政权、行政程序、行政监管等法律制度的珍贵史料。碑石上的行政授权行政许可以及反向行政等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行政权在制度建构、秩序维护和社会运行中的关键机制。对包括碑刻在内的传统史料的系统整理和重新发现,对于构建中国传统法律话语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征途中的第一个起点,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本次修改《行政诉讼法》,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对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推进了对公民权利保护的力度,解决了许多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大体上反映了实际的需要,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与行政效率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念国 《行政与法》2005,(11):73-74
行政法以规范行政关系为其内容。在行政法的研究中,行政效率问题是人们理应重视而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行政法与行政权关系的代表性理论有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三种,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行政法的价值目标。行政法同行政效率不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具有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对传统控权机制的超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行政程序作为现代法治的控权机制,是对传统法治控权机制的超越它可避免传统实体控权机制的僵硬、死板,既不过于束缚政府行为的手脚,又可防止政府实施行政行为的恣意、滥权;有利于充分调动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管理、参与行政行为的积极性,避免传统法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局限性;有利于改进政府内部运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事前、事中纠错,尽量避免给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挑战与应对: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行检察监督制度获得强力推进的基本依据便是司法实践中不断增长的监督诉求,监督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内含于监督中的观念性因素也在此过程中悄然转变,监督理念的现代化更新为监督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泉源基础。目前所需着力实现的制度转轨集中表现在从有限监督到全面监督、从实体监督到程序监督以及从诉讼监督到社会监督等三大转向之上,由此呈现出民行检察监督制度新发展的完整风貌。  相似文献   

18.
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行政程序法具有公正价值、效率价值、秩序价值,加强、完善行政程序立法的意义在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我国行政法领域中未来的立法方向应是制定一个包括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在内的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相似文献   

19.
新行政法与依宪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行政法"作为一种初步系统化的行政法学术意识,主要基于对传统行政法模式的反思而产生。这一学术进路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制度功能主义的论证,缺乏规范层面的解释与架构。"新行政法"的规范性诉求,在宪法学看来就是"依宪行政",即建构一种基于宪政民主的行政程序法体系,重塑宪法性的"政府—公民"关系框架。"依宪行政"是"新行政法"规范建构的合理方向,其容纳了传统的行政法治理论和新兴的行政民主理论,有利于在一种更加宽厚的宪法框架内拓展行政法治模式,探索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中必须自觉坚持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行政执法体系不健全;行政工作人员法律素质低,实际执行能力和守法自觉性差;重关系轻法律,人情主义代替法制管理;地方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严重。如果不依法行政,那么国家颁布的法律再多也形同虚设,长此以往,法律的尊严、公正的权益必将受到损害。人民群众将失去对法律的信心和依赖感。因此,强化行政执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