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1月26日媒体报道,拥有128万名粉丝的网络“大V”“港怂萨沙”(原名夏萨沙)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 很多时候,微博认证会被认为代表对博主社会身份的肯定,网友会在微博认证的潜意识引导下认为“大V”是有权威性的,在认证后他们的品格是得到保证的.所以,当微博名人的违法犯罪被曝光后,网友的震惊异常剧烈.  相似文献   

2.
段郎去V     
顶着“十大政法官员有影响力微博”第二名、“中国警察个人微博100强”第一名等头衔,拥有24万名“粉丝”的“@段郎说事”7月9日取消V认证。据博主透漏,其缘由是领导约谈,认为其微博“不够阳光”、“个人主义”色彩过浓。  相似文献   

3.
方菲 《方圆》2023,(19):62-63
<正>对他人住宅进行造谣歪曲,将房屋渲染成鬼屋、凶宅,并在网上传播引起大量关注、讨论和转发,易形成网络暴力一说起“凶宅”,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立即蹦出“屋里都是阿飘”的恐怖想象。所以,当自媒体视频中出现标签为“凶宅”“鬼屋”的房屋时,立即吸引了大量关注,发布者也因此收获巨大的流量。2023年6月,拥有250余万粉丝的网络博主罗先生未经房主同意,  相似文献   

4.
匠人本色     
《方圆》2023,(8):10-11
<正>施鹏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博士,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刑事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纪检监察、刑事诉讼法、证据法与司法制度。他通晓八门外语、著作等身,是连通中西法律的学者,也是拥有百万微博粉丝的网红法律博主。但在这些光环之下,仍难掩其“匠人”本色。  相似文献   

5.
一个微博,短短的140个字,其著作权却不容忽视。根据新浪的统计,仅仅在今年1季度,新浪微博管理员就接到1526条线上举报,多是投诉原创内容被其他博主抄袭。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了“涉微博著作权问题研讨会”。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举例说,有的博主编一个段子,虽然很短,但很精彩。而从微博作为开放的社交平台的特征来看,在微博上发原创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博而告之,希望大家都看到。《著作权法》上有规定,在公众场合发表的言论,他人有权再次传播。因此,其他用户转发时,只要注明出处,就不侵犯著作权。如果原创者想禁止他人转发,就需要有例外声明。  相似文献   

6.
把小星娃置于“阳光下”,王老先生本想展示“早教效果”,却被指责为“虐待事件”。一时间,当事人被卷入强大的舆论漩涡。小星娃是否被虐待?谁有权把孩子送去助养?政府部门是否有权干涉王老先生的行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博士郭开元——破解公众心中的法律疑惑。  相似文献   

7.
江曾培 《检察风云》2011,(21):38-38
时下不少的协会、社团,都热衷编制各式各样的荣誉帽子,待价而沽,卖力推销,谁愿意掏腰包,不仅可戴“富强”的帽子,还有什么“天才”、“英才”、“脊梁”、“名人”、“突出贡献”等荣誉帽子,供君选择。这些社团机构犹如在开帽子公司。“帽子”钓鱼,愿者就会上钩。近日有所谓“共和国脊梁奖”,一些被戴上“脊粱”帽子的明星,被指责为花钱...  相似文献   

8.
随着“不雅照”一案的宣判,闫凤姣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艳照门”之前,闫凤姣是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清纯的女嘉宾,走的是邻家女孩式的路线,连续被男嘉宾选为心动女生,粉丝也越来越多,这个1989年出生的化妆师、兼职模特已经站在了成名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日前先后发表周平和朱达志两位先生的文章,就香港廉政公署对梁锦松购车事件展开调查一事展开讨论。周平认为,这种调查以及公众对梁锦松购车的种种指责与非难,是对权力可能的被滥用进行的一种“有罪推定”,它无异于给权力套上了紧箍咒,“虽然有时候对权力拥有者不太公平,却能有力、公平地保障公众的利益不受到侵害”。朱达志则认为,按照法国《人权宣言》、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中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无罪推定”(与“有罪推定”相对应)的条文,梁锦松在购车事件中遭遇的只是公众对他保持的警惕,以及…  相似文献   

10.
税权元年     
靠新技术起家的李东生,把微博当做自己作为人大代表伸向社会的“触角”。 他的微博征民意之举,被媒体称为“微博问政”。 2011年全国两会前后,李东生的微博粉丝每天以万为单位在增长。到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这一天,他的粉丝已超过65万。由于深受粉丝拥戴,他被称为“微代表”。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药企业福建归真堂在谋求上市时因被指"活熊取胆"而备受关注。尽管归真堂很快开放了养熊基地,希望借此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指责,但关于"活熊取胆"技术甚至整个熊胆产业的存与废的争论仍在持续升温。在我们看来,这一个从"救熊"开始的命题,已  相似文献   

12.
张苗 《检察风云》2023,(2):64-65
<正>岁寒围炉,噼啪作响的炭火,缭绕蒸腾的水汽,微微泛黄的年糕,香甜可口的红薯……古朴的陶炉边,随意翻弄着烤物,三五亲友漫谈生活,不知不觉间半日时光已过。围炉煮茶,一种临近新年的“松弛感”油然而生。“松弛感”一词走红于博主“黑猫白袜子”对一组家庭面对意外平静处理的感慨。相对于许多家庭中面对矛盾时的激烈状态,博主文中描述的家庭,其间松弛而令人舒适的氛围被定义为“松弛感”。随后,《人物》杂志向读者收集了生活中的“松弛感”瞬间,将其描述为一种松弛的氛围,表现为一种生活节奏和状态的松弛。当前,“松弛感”成为都市青年追逐的生活状态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丁爱萍 《江淮法治》2014,(15):53-53
“部分财政资金分配不规范。有的使用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预算申报和执行中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问题”。有的甚至存在“屡审屡犯”。在近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被提请审议的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4月24日,“809佛山邮政储蓄案”主犯何丽琼在听法院一审宣判。涉案金额逾13亿元的“809佛山邮政储蓄案”近日一审宣判,主犯何丽琼因贪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四罪,被判处死刑;主犯陈琦丽因贪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4名被告人分获4年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公正的判决会被公众指责为不公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之所以会出现公正的判决被公众指责为不公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认知模式迥然有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事实认知、法律认知和法律判断形成上。大众传媒出于某种认知偏好,往往会对司法裁判的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此后再公之于众。这种选择和重构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司法裁判,加剧了公正的判决被公众指责为不公的情况。要减少此类现象,必须引导公众以正确的方式理解司法裁判。而这种引导既是法院的责任,也是大众传媒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哈尔滨之“宝马车撞人案”陡成舆论热点。这是继辽宁“刘涌改判案”之后。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再次聚焦于一起法院的个案判决。自然。媒体与公众的普遍倾向不是对判决的肯定与赞美,而是一片怀疑与指责之声。从这两起对法院判决的集中报道中,我们看到了我国的舆论监督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在对此  相似文献   

17.
汪静赫 《政府法制》2013,(13):27-27
近日,随着铁道部被撤销。位于北京复兴路的铁道部门前成为人们留影的热门去处。 在铁道部成为“景点”之前的数十年间,中国公众见证了若干个部委的消失。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号称"天下第一博客,点击率超千万"的"带头大哥777"博客的博主王晓因涉嫌非法经营被吉林警方刑拘。据查,"带头大哥"本名叫王秀杰,自2006年5月开始在网上开博、设群传授股票经验,而后越做越大,最终被炒作为"散户的保护神"。截止到2007年7月被刑  相似文献   

19.
于潇  郭璐璐 《方圆》2020,(2):58-61
利用粉丝的关注度实现流量变现,是自媒体“大V”惯常的经营方式。但在这“名利双收”的背后,也暗藏风险。日前,有媒体报道,情感类公众号“故姐”在推文中植入式推荐理财平台,遭遇折戟沉沙,推荐的四家理财平台悉数跑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不仅是理财产品,一些日常用品比如口红、眼霜、身体乳、减肥药等,甚至是汽车都在推荐之列。还有些文章中标注了“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等字样。可以说,公众号“接广告”的情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冬雪草 《江淮法治》2012,(12):19-19
近日.一则“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在被曝光的博文截图中,一只着蓝色无菌服的女子的手,让脖子脆弱的新生儿处于危险姿势、给婴儿“画脸”,引发公众愤怒。(6月4日东方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