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干部参加赌博,为党纪国法所不容,但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这一方面与少数党政干部精神空虚、信念丧失有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的监管体制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漏洞。财务监督:权力竟使“磨推鬼”诸多案例显示,参赌官员的赌资  相似文献   

2.
近年学术腐败相当严重,已经扩散到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关。因此,不得不研制一些“防腐”药。而我认为,在研制此类“药物”时,有一剂药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防止官员“趟浑水”,其中之一就是限制官员“攻博”。  相似文献   

3.
“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读起来拗口.可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些官员。面对来势强劲的廉政风暴,他们变换招数。其“应对”手段也日渐多样化。有的官员在职时不伸手,但处处留“人情”,离职后四处伸手索回报,美其名曰“换手抠背”;  相似文献   

4.
我作为《党政干部论坛》的一名忠实读者.已将你刊在第3期上刊登的问卷调查详细填写后寄去.这几天,细细思考,言犹未尽.党政干部在某一个时期关心什么事,爱看什么文章.你们心中有数.只有摸准这个底,“论坛”才会拥有广泛、稳定的读者,收到最佳宣传效果.即变“我编你读”为“你读我编”.我衷心地祝愿《党政干部论坛》越办越好!编辑们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利益诉求渠道,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各级政府和官员,应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各种利益纠结的复杂时期,各级党政干部必须重视网络的作用及其危害性,既要深入了解“网络民意”,又要诚恳地向网络问政,学会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引导和利用好“网络民意”。这是各级政府官员提升行政智慧,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官员腐败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在这些腐败中,还有一种新的腐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还在蔓延,这就是“文凭腐败”。“年龄越报越小,工龄越报越早,学历越报越高”的极不正常现象再次向政坛敲响了警钟。虚假的文凭不但害了干部自己,也危害了一方百姓,危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干部的文凭即使是真的,但里面的含水量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文凭腐败”,已逼近政坛。“攻硕”“攻博”——官场“另类风景”近年来,从政的干部们有不少突然变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戴起了“硕士”、“博士”的桂冠;还有一些干部…  相似文献   

7.
“热被窝”与“冷板凳”──党政干部官位冷热现象探微蔡恩泽,陆永花和大学时的一位老同学邂逅相遇,谈起这几年为官的经历,他声称钻过热被窝,也坐过冷板凳,颇有点冷热感受。老同学的仁途也算是顺风通达,毕业没几天,就当上了某县财政局行财股长。这是个热被窝,官虽...  相似文献   

8.
眼下人们都在热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据说这起源于240年前的瑞典。中国古代没有这一制度,但不乏各具特色的“晒薪族”。  相似文献   

9.
呼吁“禁止官员读EMBA”,揭露“机关食堂豪华餐具2000元一个”……这些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与反腐有关的新闻,出处都很类似——2014年省级“两会”会场。  相似文献   

10.
蔡建军 《前线》2013,(5):81-81
近读《明史》,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读来虽令人发笑,但对当下改进文风却不失意义。据载,明太祖朱元璋最厌恶缛文繁词,多次面谕群臣写奏章“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朝中一官员茹太素虽有学问,但爱卖弄,喜作长文。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官员都有携带公文包的习惯,至于包里装着什么,外人很难知晓。“公文包”里装着什么,实质上折射出一个官员的本质特性和人生追求。因此,对于各级领导而言,要真正做到洁身自好,很有经常打扫公文包的必要。在百姓眼里,官员的公文包一定是很干净的,然而,一些官员的公文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尤其是某些贪官被查处时,他们的公文包经常“脏”得见不了人。譬如,广西财政厅原厅长佘国信案发时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各种各样的避孕用品和一张几十万元的存折等。某些官员的公文包虽然与“色”字不沾边,却也是另类的“脏”。他们热…  相似文献   

12.
阳卫国 《新湘评论》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近期许多地方出现了官员出国培训学习的热潮。某省在3年中竟然有1379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这显然有些“大跃进”的味道。与此同时,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也在纷纷跟进。党政干部大规模出国学习培训,已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一些官员普遍叫好,而百姓却普遍叫苦。  相似文献   

14.
阳卫国 《学习导报》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5.
一益读书是“药”。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只有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陋见、获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性,展现“开卷有益”之光、展示“读书有益”之力、开创“学习有益”之局。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党政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统领者、决策者、指挥者,要克服愚、俗、庸,增强才、知、智,就要刻苦读书,坚持读书,终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卑琐走向崇高,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8):71-71
在山东省长姜大明要求,官员去基层调研要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姜大明还告诚官员:“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薛艳丽 《先锋队》2011,(11):51-51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高度,不妨要求各级官员一下——不做一介“俗吏”。  相似文献   

18.
刘秀品 《唯实》2008,(5):96-96
媒体报道,仇和是2007年12月下旬到昆明履新,屁股还没坐热。就请各个新闻单位向他提供近期报道,而且特别提出“要负面报道”。这与那些“不要负面报道”、“控制负面报道”甚至“打压负面报道”的官员相比,无疑显得“另类”。一个官员一旦有“另类”之嫌,必然褒贬不一,被抛入“争议”的漩涡。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贬损仇和的“要负面报道”,我对他的这一举措都表示真诚的敬佩。  相似文献   

19.
玩摄影、养兰花、收集名人字画……原本,这些只是个人的“雅好”。但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雅好”摇身一变成“雅贿”,让腐败也变得“文艺范”。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有27名落马官员涉嫌收受“雅贿”。“雅好”成腐败又一隐蔽通道。  相似文献   

20.
竹立家 《廉政瞭望》2011,(21):44-45
近些年来,官员腐败案例屡见报端,是社会与媒体热议的一个基本话题,也是党和政府常抓不懈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不可否认,在社会舆论和相关反腐防腐法律法规的强大压力下,反腐防腐的形势仍不容乐观。检视近两年来的“权力腐败”案例可以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