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变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渐进改革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个成就的取得受益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式路径选择及其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尤其是以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和经济改革为主线、政治改革相配合的特点更值得重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使中国改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制度真空”而保持了社会有序,其绩效已为20多年的中国发展所证实。在改革中累积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采用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有助于增量和存量改革的相互配合,对制度的继续创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乃至社会稳定都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0年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慧杰 《世纪桥》2009,(5):15-18
本文回顾了黑龙江省30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总结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建设“和谐龙江”中实施了“人才强省战略”;建立了一套与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一致、与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民主、科学、法治的干部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吸引、选拔、培养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态环境;总结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中心城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做表率、走前列”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今后改革的重点将侧重在哪些方面?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强调“重在建设”。改革不再像旧体制尚未被根本打破之前那样主要以既定体制“允许”或某些特殊的“开口子”政策的方式进行,而是以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为主要内容。如果说前期改革主要是使被旧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得以释放,今后的改革将致力于完善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创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最终实现全面向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或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益为全社会所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当今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不仅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等。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为主体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构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目前福州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深地改革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福州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陈晋 《新湘评论》2023,(4):53-55
<正>问:中国制度的成长开启“后半程”,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答: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具体改革目标,虽然也说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多数情况下涉及不多。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角度提出各个领域改革总目标,标志中国制度的成长进入了“后半程”。  相似文献   

8.
李咏梅 《共产党人》2006,(11):15-15,18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建设的“激励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就很难得到巩固,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最终建立。同时,它也是有效解决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企业改制、重组及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职工转岗、待业、工资难以发放等问题日益显现,企业职工及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业风险和生活风险急剧增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使一时不能再就业的人员及时领到退休金和失业救济金,从而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了社会安定。因此,为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客观上必须要求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必要的社会“安全网”与“减震器”。  相似文献   

9.
一、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省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1986年开始,取得了如下显著的成绩:1、基本养老保险已越来越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大,进展显著。早在“八五”计划初期,省委、省政府就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列入了全省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规划,成立7省社会保障委员会,各级政府将社会保险改革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92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等状况时,立即获得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保障基金以保证必要的生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对社会保障性财富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社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是由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产权制度变迁的要求而决定的.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改革步步深入,传统保障制度难以为继.这主要是因为:(1)商品经济要求每一个企业成为产权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而企业效益差别扩大,许多效益不好的企业越来越不能继续施行原来的以单位为本位的保障制度;(2)市场竞争要求劳动力要素的全方位流动,以致出现机关干部“下海”、企业职工“跳槽”、农民工“进城”,劳动力流动潮不断冲击原来的“小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个“孤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增长与“三农”代价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的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进而此项制度的变革与许多其它的政策、法规或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排污权制度改革经历了区级层面、市级层面和省级层面三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排污权制度改革的“浙江模式”.“浙江模式”的主要做法是:以总量控制为前提、以监测技术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推力、以市场定价为导向.排污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污染减排等环境效益、招商选资等经济效益和制度示范等社会效益,其基本经验是:严峻环境形势倒逼机制推动排污权制度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耦合促进排污权制度不断推广;环境技术创新和环境制度创新驱动排污权制度不断完善.为了充分发挥排污权制度的政策效应,必须全面推进排污权制度改革,构建排污权制度统一政策,加强排污权监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落实好上述精神,必须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审批制度弊端很多,很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主要问题是:(1)大包大揽。政府包揽各项经济、社会及民间管理事务,成为“全能政府”,形成了“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局面。(2)以批代管。一切管理几乎全是以“审批”、“收费”、“罚款”的面目出现,无法有效地发挥经济调…  相似文献   

14.
卫兴华 《新视野》2007,23(1):20-2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践,因而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专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著作。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需要从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些理论问题,如: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在全面改革与创新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祉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清公有制的存在形式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应当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北京市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的改革基本上是围绕着分配制度上打破“大锅饭”和劳动制度上破除“铁饭碗”这两个重点进行的。总的看来,方向已经明确,步子已经迈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和深入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进程的即将完成 ,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准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 ,规范审批行为 ,强化监督机制。”综观近来各地推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 ,大多是量上的减少 ,甚至有的是为减少而减少 ,并未从根本上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审批的应有状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必须首先对行政审批本身进行理性的分析。  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24):54-54
过去30年,我国经济的辉煌除了得益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源红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通过改革产生的“制度红利”。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改革重点应该是政府自身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改革和城镇化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10年代,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成为奠定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现实情况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改革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依靠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改革已真正到了一个整体攻坚的阶段,必须在一些诸如所有制改革等一些重要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时期,才能确实解决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和稳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问题。一、“民营化”是“国退民进”的有效途径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公司制度,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新的举措安排。通过这项改革,既造成国有资产配置活力的提高,又  相似文献   

19.
冯果 《学习论坛》2007,23(2):70-73
“经济性”和“社会性”是经济法的两个基本属性,其中“经济性”阐述了经济法是规范和保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之法,表述的是经济法的制度范畴;“社会性”阐述了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之法,表述的是经济法的价值范畴。以这两个基本概念为基础构建出的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与理论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完整性,并为今后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焦点问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源于国家严格控制农村土地非农使用背景下盘活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需要。目前地方改革总体平稳,少数地区出现了扩大化的“集体土地入市”问题,涉及到入市范围的扩大和入市目标的异化两个层面。扩大集体土地入市范围突破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的风险和问题。国家应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在实践中完善土地管理法律,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