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立法学是法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立法学研究的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立法工作,而且还会对整个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备社会主义法制,繁荣社会主义法学,首先就必须加强立法学的研究。本文在此仅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切身感受,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此作为引玉之砖,吁请有关领导、专家和实际部门的同志重视对我国立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米健 《法学家》2001,(5):121-128
德国汉学家和法学者,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专家何意志教授的近著《中国法律文化概要》,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用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阐释和描绘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实际上独立存在的法律文化——中国法律文化,从而不仅为西方人,同时也为中国学者本身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一法律文化及其相应的法律制度设置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边缘法学作为法律科学中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门类,在法学研究、法律活动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看重要的作用。在法制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位法律人都应该予以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生法制》2008,(1):44-44
《中国卫生法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专门进行医药卫生法制研讨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杂志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研究卫生法和卫生法学理论,探讨卫生法制工作的规律和发展方向,介绍国内外卫生法制建设动态和卫生法学研究成果,交流地方卫生立法和执法经验,普及卫生法律知识等。杂志设有以下栏目:  相似文献   

5.
刘春萍 《法学研究》2004,(2):142-145
2004年1月10日至13日,《法学研究》编辑部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第二届“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共有50余人。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了40余篇论文。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1)俄罗斯法对前苏联法的继承与发展;(2)俄罗斯法制与法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俄罗斯法学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4)俄罗斯法学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借鉴作用;(5)中俄两国交往中的法律问题;(6)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的影响。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研讨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C·琼斯于去年底给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寄来一封信,并附来一篇文章。文中对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0年6月出版的《法学词典》作了评述。现摘译如下: 中国的这本《法学词典》,就我所知,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所出版的第一本最有特殊意义的法学书籍,也是解放后少数重要法律著作之一。因此,这是我们极为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对当前中国人打算建立他们心目中的法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从《词典》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它对法律所表达的很多观点是十分明确的。  相似文献   

8.
<正> 苏联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法学教育工作,他们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即通过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知识协会大张旗鼓地开展法律宣传,为教育公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律秩序、捍卫公民权利和合法利益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但是旧的法学教育体制不能适应苏联形势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弊端亦愈来愈显露,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1986年12月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委员会召开会议,把改善法学教育的问题正式列入议事日程。出席大会的有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检察院、最高法院、内务部、司法部的负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限制,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走出学术困境,迎来法学研究的繁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应当在对传统的法学方法加以完善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经验事实中提炼出有生命力的法学理论。为此,应当从中国问题出发,提炼出一些对中国问题具有理论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应当放弃那种动辄赞美西方法制、批判中国法制的研究态度,从中国移植西方法制的经验和教训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应当从中国自生自发的司法改革中发现制度形成和生长的规律,从而发现那些真正有生命力的制度,并提出中国的法学理论;应当纠正那种过于重视引进西方证据概念和证据理论的倾向,从中国的司法哲学、法律史和法律实践中发现证据规则,形成自己的证据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黑龙江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始建于1981年。近年来,在全国法学界同仁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长足进步,并在新时期实现着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法学理论研究平台上的重要一员,、本学科现有成员11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已取得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3人。本学科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本学科附设的“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本学科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报刊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40余篇次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人次;承办了“俄罗斯法学与法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中国西方法律思想史2005年年会”等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方面,带头人为马长山教授。该方向以市民社会与法治、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公共领域与法治秩序等为研究重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长山教授为首批“龙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带头人和梯队成员形成了颇有特色、颇有影响力的研究群体。在公法研究方面,带头人为钱福臣教授。该方向以宪政理论研究、宪政基因与法治、中俄宪法行政法比较研究为重点,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俄罗斯、东欧宪法与行政法比较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和语言条件,在全15处于前沿地位。在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方面,带头人为孙光妍教授。该方向以中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中西地方法制比较研究为重点,发表了有影响的系列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成立的北京指挥学院法律咨询站,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部门的帮助下,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在摸索适应军事院校特点的法律咨询员培训和法律服务工作经验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是一所培养指挥和管理专业人才的院校,咨询站自成立伊始,便树立了“立足本院校,着眼全武警”的指导思想。他们充分发挥学院设有法学理论教育课、有一支学历较高的法学队伍、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等优势,以学员为主体,把法律咨询服务同法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先后为部队培养出了800多名既有指挥管理能力,又有一定法律素质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我们祖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我认为从事法学研究和政法实际工作的同志,最好能有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学点中国法律思想史,不但具有历史和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法大学自今年开始招收比较法学研究生,这一举措无疑对于该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说明政法大学向着多学科、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比较法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法学的学科。随着我国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它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比较法学专业旨在培养一批能够深入了解和研究外国法律,特别是以当代两大法系为代表的德国法以及英美法(同时包括欧盟法)的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努力寻求对中国法制的完善和具有借鉴意义的有益经验,努力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14.
苏维埃法学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规定苏联现代法学思想和苏联立法实践主要方向的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和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反映“国家体质和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全部体系最本质和最稳固特征”的苏联新宪法的通过。这些年,发表了不少科学家有关研究法律科学迫切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多方面保护苏维埃人的权利和利益的著作。然而,在法津科学体系中,唯独一个对发展国际经济和文化合作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学部门仍未涉及到,这就是国际民法(即传统法学术语所说的国际私法)。需要研究这一法学部门的对象(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内容),以及这一法学部门的体系——它在整个法学科目中的地泣:它是属于(超出通常本国法范围之外的)国际法,或者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法制的起步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学习日本法或者说通过日本学西方;二是学苏联,开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三是对英美法系依恋与模仿.新中国法制的历程经历了革命的法制、管理的法制--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法制、并正在进入治理的法制.整个这一过程的法,我们称之为"混合法"."混合法"说明我国的职业法学家阶层没有形成,法律处于仿效与探索之中,法学教育与研究方法需要改进,法律人才需要交流,职业共同体的建立具有迫切性等.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法制史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法制史是一门兼跨历史学和法学两个领域的学科。在历史学中,它是一门研究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专史。我们知道,法制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并且同其他上层建筑交互影响,因此法制史是整个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法学的发展是与法律职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国家还不是一个现代的工业社会,就不大可能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法律职业群体,而有活力的法学也很难形成。中国最需要是能提出和解决中国法律现实问题的法学院。法学院要用阔大的方式(InGrand Manner)来教法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对实务有了解,还必须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切有所了解,要成为霍姆斯所说的伟大的法律人。中国是个大国,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中国的法学流派,中国伟大的法学家,律师,政治家。  相似文献   

18.
杨宇冠 《法学杂志》2001,22(6):75-75
法制和法治在我国现在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对这两个词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 ,有些人认为这两个词意思不大一样 ,也有些人认为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 ,只是程度不同。弄清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对于法学研究和我国的法律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法制一词原指法律制度。在中国古代典籍《国语》中就出现过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 ,田在草间 ,功成而不收 ,民罢于逸乐 ,是弃先王之法制也。”《吕氏春秋 .孟秋记》也用到了法制一词 :“是月也 ,命有习修法制 ,缮囹圄 ,具桎梏 ,禁止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法制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监狱学刊》2002,(6):110-110
公丕祥在《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上撰文《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指出,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众多的文献分析表明,到了19世纪初叶,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尽管在质的方面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苏联俄罗斯法学与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百年来中国法学发展过程中 ,苏联法学曾对中国发生过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 5 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 ,成为当时的主流理论 ,对新中国法制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此后情况虽有所改变 ,但它至今仍在潜在地影响着我国相当多学者的思维方式及对未来法制建设的模式选择。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 ,在世界上也是有影响的大国。中俄两国曾有过相同的经历 ,如今也都面临着加强法制建设的共同任务。俄罗斯当代法学家在总结与反思历史经验 ,探索曾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怎样建设适合国情的新法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苏联俄罗斯法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