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诉讼法理为基础 ,分析了撤诉之条件、二审程序中的撤诉、按撤诉处理等三个问题。本文认为 ,撤诉应以被告同意为条件庶免原告之滥诉 ,二审程序中应允许原告撤诉但应从诉讼后果上予以制约俾程序之安定性得到维护 ,而按撤诉处理制度因直接与诉讼理论有违故应予废除。  相似文献   

2.
刘桂敏 《山东审判》2013,(1):103-107
现行法律并未将和解作为行政诉讼的结案方式,所以司法实践中,经和解的行政案件都是采用撤诉的形式结案。和解与撤诉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和解为因,撤诉为果。法律及相应司法解释对原告一审撤诉规定的已非常详尽,但对二审及再审程序中的诉讼和解规定尚有欠缺,为此,本文有意对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  相似文献   

3.
浅论撤诉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撤诉是指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在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判决以前,申请撤回其诉讼的一种诉讼行为。这种行为既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撤回起诉、被告撤回反诉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撤回参加之诉,也包括第二审程序中上诉人撤回上诉。关于撤诉的自愿性申请撤诉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由于对该条的理解不一,各地在司法实践中的作法很不一致,尤其是“参照”本身因缺乏法律应有的明确性和强制性,而影响二审办案质量、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完善二审程序、确保二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试就二审程序规范化改革问题谈些设想以供探讨。 l.应建立动员撤诉制度。上诉人上诉后,二审法院合议庭经合议认为上诉人上诉明显无理,可以动员其撤诉的法律规定。因为这是实践中的一种习惯做法,需要用法律来规范。而且近年来无理上诉的明显增多,有诉必审的作法可能导致一些确实有误的上诉案件被  相似文献   

5.
撤回起诉是从一种逆向的、消极的角度体现诉权的内在品质与外在特征。该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且统一于公平与效率的理念之下。我国法律强调法官依法驳回原告撤诉申请的职权,并非限制原告的处分行为,原告应享有二审期间的撤回起诉权。法律的模糊性规定导致各级法院做法不一。为贯彻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自愿和处分原则,保障当事人的法益和程序安定,应当将撤诉的终止期限顺延至判决生效之前,赋予对方当事人制约权,限制原告再行起诉和实行费用制裁。  相似文献   

6.
对刑事速裁案件应否采用两审终审制,我国理论界存在激烈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虽认可速裁程序适用两审终审制,但刑事速裁案件二审启动率低、上诉撤诉率高、量刑争议占二审启动事由比例高等现象表明,简单适用普通二审程序不符合速裁程序运行的客观需求.此外,上诉是否导致被告人认罪认罚效力被否定也是刑事速裁案件二审程序必须解决的问题.重构刑事速裁案件二审程序应当以均衡价值观为指导,明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对法官裁判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强化一审法官的审查义务并建立在不采纳量刑建议时一审法官的强制说理机制,在确保一审法官向控辩双方充分释明的基础上对刑事速裁案件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7.
撤诉是结束诉讼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行政诉讼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审判;实践中.对此的认识与适用不尽一致,为此,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撤诉的概念及性质撤诉是指原告人或上诉人在人民法院裁判宣告之前,主动申请撤回起诉或上诉,或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放弃自己的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从而终结诉讼活动的制度.撤诉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中都可能发生,前者是指原告的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中攻击防御方法的失权关系到实体真实与程序效率之间的冲突与平衡,其贯穿了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我国立法通过举证时限制度对一审和二审进行了笼统的规制,不仅遗漏了主张层面的攻击防御方法,更忽视了不同审级中失权效果的区别。从审级视角出发,在不同的上诉审理模式下,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的严格程度互有差异。二审攻击防御方法的失权不仅是诉讼促进义务的要求,更与一审程序的充实程度息息相关。我国立法应当以一审与二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从制度体系以及配套规则方面优化对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法治动态     
两高发布新规死刑犯上诉开庭审理后不许撤诉为更好地维护死刑案件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死刑案件第二审开庭审理程序,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于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中是行使公诉权还是法律监督权,是二者兼而有之抑或其他,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我国检察机关的基本角色定位,探讨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的主要职能,并就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的职能发挥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历来是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行政诉讼撤诉制度的发展与司法政策的历史变迁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不同时期的司法政策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行政诉讼撤诉制度在以下几方面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对撤诉申请审查什么、如何审查、遵循什么程序、撤诉后的救济权如何保障以及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在撤诉中的监督作用、裁定准予撤诉时如何一并处理民事纠纷、赋予撤诉裁定书执行依据的法律效力、正确处理撤诉适用阶段与原有判决既判力之间的关系、理清撤诉与调解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田凯 《法治研究》2009,(5):67-73
行政公诉是检察机关为了保护公益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本文主要阐述诉讼前程序、受理和立案、管辖、案件调查、出庭、证明责任、二审和再审启动、诉讼费用、撤诉、调解与和解等与一般行政诉讼不同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民事撤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民事撤诉制度,因法律规定过于疏简,缺乏可操作性,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民事撤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以原告自由处分原则为基础,着眼于原告撤诉权与人民法院审查权的平衡,实现对原告撤诉权与被告合法权益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从撤诉权的行使及其时间,不准撤诉的范围和撤诉裁定的方式等方面对民事撤诉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一、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的厘定 有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确定二审和解撤诉中的“诉”究竟是什么诉?是“撤回上诉”还是“撤回起诉”?不同的答案会导致一审判决效力的迥异。也有人认为,撤回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撤回起诉,一审判决不生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司法考试辅导教材中,作者写道。在二审中。因和解而撤诉,撤回的是起诉。而不是上诉。由此看来,好像要非得区分“撤回上诉”或“撤回起诉”才能认定二审和解撤诉一审判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公诉案件被害人应否享有上诉权赵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程序是由当事人的上诉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而引起的。对于不享有上诉、抗诉权的人员和机关来说,即使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也无权要求提起二审。因此,上诉权、抗诉权在实行二审终审制的我国司法实...  相似文献   

16.
法院、检察院经审查终审判决“确有错误”而启动再审程序时,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享有二审程序中应有的诉权,如果其申请撤诉应予准许;但由于再审意味着将破坏已经稳定的法律关系,其前提是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的撤诉权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6,(5):130-140
第二审程序的反诉为相对独立之诉,程序选择权与纠纷解决一次性两种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正当性基础。《民诉法解释》第328条是第二审程序的反诉在我国的客观实在法依托。然而,该条所做的程序安排交织存在着利益失衡、程序断裂与规范错位三大重要问题,严重抑制了第二审程序的反诉的理论认同与实践利用。在建构有序化与弹性化的第二审程序的反诉的过程中,合理的思路是适度糅合当事人合意机制与法院阐明权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生长。这样,合作理念将适当注入现代民事诉讼之中,进而将深刻改变民事诉讼格局及其未来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中级法院审理的抗诉案件,同级检察院要求撤诉,并向二审法院送达了“撤回抗诉决定书”。因检察院不同意把该院“撤回抗诉决定书”送达被告人,二审法院是否需要制作准予撤回抗诉裁定书?如不制  相似文献   

19.
新闻     
《中国审判》2010,(10):4-5
“两高”发布新规死刑犯上诉开庭审理后不许撤诉 为更好地维护死刑案件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死刑案件第二审开庭审理程序,88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0.
诉讼权利平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不平等的现象。本文笔者站在被告的立场上,以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权利的平等为切入点,以原告享有的撤诉权为视角,加以探讨,在原告享有撤诉权的情况下,被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之相匹配,从而达到原告与被告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