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犯罪主体。但有关诉讼主体的问题却并无法律规定。笔者试图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法学界。 一、法人应当充作刑诉主体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法人参加刑事诉讼缺乏必要的程序法依据。从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与研究概况在现代各国刑法和刑法理论中,对法人可否成为犯罪主体及其刑事责任问题,有着不同的规定和主张。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否定法人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并被追究刑事责任;英美法系的主要国家,则倾向于肯定法人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并被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也有大陆法系的国家如日本等,在一些单行的经济、行政法律里设立了把法人作为犯罪主体并追究其刑事大任的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典第5条至第8条关于刑法对人的效力,以及第14条至第16条关于犯罪人条件的规定中,都没有承认法人可以…  相似文献   

3.
张莉琼 《北方法学》2017,11(3):75-83
2010年《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国际航空犯罪法人责任,法人责任以法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代表法人实施劫持航空器等国际航空犯罪为要件,法人为此承担刑事、民事或行政责任。公约对法人犯罪及其责任的立法需要转化为国内法才能适用。世界各国国内法对法人犯罪及其责任的态度差别较大,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刑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刑事责任,德国国内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行政责任,意大利刑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民事责任,我国仅在个别航空犯罪中规定有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我国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和理论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在我国刑法中取消法人犯罪法定化限制,全面规定包括航空犯罪在内的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对法人追究刑事责任是否必要和公正?等有关法人犯罪问题是国内外法学家长期争论的热题.综观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争鸣,其内容已涉及到:对以自然人犯罪为中心的刑法学包括犯罪论、刑罚论等传统理论的突破;对现实存在法人犯罪的分析和认定;对现行法人犯罪刑事立法、司法效果的评价;对我国刑法典应否就法人犯罪问题作相应规定等诸多重大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法人犯罪的构成(-)法人犯罪的主体范围法人犯罪的主体范围,实际上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法人之范围,即法人具体包括哪些种类?二是法人中之自然人主体范围,即对犯罪法人中的哪些人员应追究刑事责任?下面分别述之。1、法人的范围。在我国台湾地区规定法人犯罪的法律中,通常不明确规定犯罪法人的种类,而仅概括称为法人。如《管理外汇条例》第22条第2项规定:“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从业人员,因执行业务,有前项规定之情事者,除处罚其行为人外,对该法人或自然人亦科以该项之罚金。”所谓法人…  相似文献   

6.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是一个刑法理论问题。英美刑法原则性地确认,可以刑罚处罚法人,而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则认为“法人无犯罪能力”。日本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司法实际中一贯否认法人有犯罪能力,不能成为犯罪主体。随着日本行政法处罚法人规定的增多,特别是有些法规直接规定处法人以刑罚(日本称之为行政刑法),一些学者纷纷主张应当确认法人的犯罪能力。因为在日本法学界来看,行为能力是责任能力的前提,承认了法人的犯罪能力随之就能承认法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这样,首先在法人是否有犯罪能力问题上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是,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7.
试论法人犯罪中刑、民两种性质的交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是否存在法人犯罪?法学界的同志正在探讨这个问题。本文拟从法人犯罪中存在着刑、民两种性质的交叉关系谈谈有关法人犯罪问题。 (一) 法人,就其根本属性来讲,虽是法律关系中的一种主体,在法律关系中把它拟制为人,但却是一种不能实施犯罪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谓“法人犯罪”只不过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4,(4):3-14
公司犯罪是我国单位犯罪的重要类型,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单位犯罪形式。对公司犯罪下定义,除应当包括公司主体、公司意志和犯罪行为三个基本要素外,还应当包含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式。公司犯罪有着与自然人犯罪不同的成立条件,判断是否成立公司犯罪,除应当根据刑法总论中关于单位犯罪的概括性规定和分则中关于个罪的犯罪构成规定外,还应当遵循公司犯罪的成立条件。确立公司犯罪的归责根据,应当重视公司独立的犯罪主体地位,从公司制度等方面体现公司犯罪特征的因素以及从刑罚目的出发考察公司犯罪归责根据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公司可以实施过失犯罪和某些自然人犯罪。公司过失犯罪具有业务过失和监督管理过失两种形式。判断公司犯罪的责任人员,应当根据身份特征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还要兼顾不同的罪过形式和公司制度来判断。根据公司犯罪的成立要件,单个自然人股东的一人公司因为不符合"公司意志"要件的要求,因此不能将其犯罪行为作为公司犯罪处理,而应当追究相应的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单个法人股东的一人公司,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该法人为单个自然人股东的一人公司,处理方式同上;如果该法人为一般公司形式,则可能成立公司犯罪。  相似文献   

9.
法人犯罪研究综述罗庆东我国对法人犯罪的研究开始于1981年,最初的焦点集中在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上。自从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首次在我国立法中确认法人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以来,法学界和司法界围绕法人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0.
“平等主体”民法调整对象限制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栋 《北方法学》2009,3(3):37-40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可见对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加了“平等主体”的限制语。对民法学界关于这一限制语存在的当否问题的证成研究和证伪研究两方面进行疏理,进而启发学人的思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正> 法人犯罪问题,是当前法学界议论较多的课题之一。笔者认为,一般来说,不论是企业法人犯罪还是其他类型的法人犯罪,多数属于共同犯罪性质。法人的犯罪意图、犯罪行为,一般都是由法人的决策机构事前通谋后实施的。因此,对这类案件的处理仅仅追究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不足以遏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比较突出的法人犯罪。为有效地打击法人犯罪,就应根据罪责自负和罪刑相应原则,对那些符合共同犯罪要件的法人犯罪,以共同犯罪论处。兹试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法人犯罪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法人能否作为犯罪主体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热题之一。法人犯罪肯定说与否定说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立法上究竟应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便作出最佳的选择。虽然理论界对此问题还有争论,但从立法的趋势来看,作出惩罚法人犯罪的规定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以肯定法人犯罪为前提,探讨一下法人犯罪的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人犯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惩罚法人犯罪的立法例,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法人犯罪的惩处却不尽如人意,判例十分少见.这与我国当前法人犯罪较为严重的客观情况不相称,因此,对惩治法人犯罪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有效指导司法实践,这无疑是每一个法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笔者不揣浅陋,对惩治法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谈点拙见,以就教于法学界的师长和同仁.一、法人能够成为犯罪主体法人是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在现代各国刑法和刑罚理论中,对法人可否成为刑法中被定罪处刑的犯罪主体,有着不同的规定和主张:资本主义大陆法系  相似文献   

14.
以前,司法机关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对法人犯罪无法追究。追究个人责任吧,个人以“集体研究”为借口相搪塞,喊冤、叫屈;追究单位责任吧,又没有法律依据;若不追究,又放纵犯罪。司法机关左右为难。1987年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海关法》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规定了法人犯罪,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几个决定,为司法机关惩治法人犯罪,特别是惩治法人经济犯  相似文献   

15.
论法人犯罪的犯罪构成与刑罚配置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笼统地将法人犯罪的主体要件规定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并不科学,应当对它们作出适当限制.本文认为,法人犯罪的主体不应当包含公司中的"一人公司";那些不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决策机构的法人内部职能部门如机关的科、处室以及公司的部门、科室等,不宜作为法人犯罪的主体;就私营企业而言,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两种私营企业不能成为法人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法人犯罪的主体.法人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同时,法人犯罪都必然是为法人谋取利益,强调法人犯罪必须为法人谋取利益并不必然否定法人过失犯罪.关于犯罪法人的刑罚配置,可以考虑设立由罚金、没收财产、禁止开展特定经营活动、强制关闭职能部门、强制改组董事会、强制解散、强制破产等措施组成的由轻到重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尽管法学界对法人能否构成犯罪众说纷纭,但我国刑事立法对此已作了肯定的回答。随着司法实践的展开和深入,如何有效地追诉法人犯罪已成为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本文拟就其中的两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法人犯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是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国外许多刑法学家和刑事立法,承认法人的犯罪能力,随着经济关系发展,法人的社会活动日趋增多,赞成者也不断增加。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是反对法人能构成犯罪的,但近几年来经济犯罪的实际表明,法人犯罪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了干扰和破坏的作用,必须在刑法理论上给予科学论证,以指导同法人犯罪进行有力的斗争。本文坚持法人犯罪的肯定论,对法人犯罪的几个问题展开论述,以就教于法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8.
论法人累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法人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刑事立法对法人犯罪已有了较大的突破,刑法学界对法人犯罪理论的研究正在深化。然而,我国刑事立法对法人犯罪适用刑罚的重大情节如法人累犯等却未予以明确的规定,刑事理论对此也缺乏研究,这样直接影响到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同法人犯罪作斗争。笔者在此就法人累犯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法学界同仁。一、法人能否成为累犯法人能否成为累犯,这是研究法人累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我们认为,法人能够成为累犯,理由如下:(-)法人能够成为累犯是因为法人能够成…  相似文献   

19.
被告单位参与刑事诉讼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建平  赵骏 《法学家》2001,(5):30-40,85
自新刑法颁行以来,对单位(法人)犯罪的研究,在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实体法的内容只有通过完善的、可操作的诉讼程序的具体运转才能得以实现。要追究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首先应当解决如何将被告法人推上刑事诉讼的轨道。其中,确立法人犯罪刑事诉讼参与方式是追究法人刑事责任的前提。本文通过借鉴外国法的有关规定,秉着公正、...  相似文献   

20.
所谓"知情不举",就是对于明知的犯罪人员和犯罪事实有意隐瞒,不向主管单位或司法机关检举报告的意思,又称为知情不报.对于知情不报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法学界意见不一,各国刑法典的规定也不一致,有的作为犯罪,明文规定应追究刑事责任;有的不作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我国西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