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混淆杀人罪与伤害罪,把杀人罪当做伤害罪论处,会产生重罪轻判。反之,把伤害罪当做杀人罪论处,会产生轻罪重判。只有分清  相似文献   

2.
杀人罪和伤害罪是最常见的两种犯罪,也最容易混淆。因为这两种犯罪有时在表现形式上、行为方式上及危害后果上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而行为人往往又不会如实地供认其犯罪意图,这就给正确区分犯罪性质带来困难。 关于如何区分杀人罪与伤害罪,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主张: (一) 客观事实论,认为区分杀人罪和伤害罪不能  相似文献   

3.
略论伤害罪     
<正> 伤害罪是一种犯罪构成较复杂、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从司法实践看,审理伤害罪必须了解该罪犯罪构成特征,正确区分故意轻伤与重伤的界限、伤害致死罪与杀人罪的界限。我国刑法第134条和第135条,根据伤害行为对人体健康的侵害程度及行为人主观罪过的不同,把伤害罪区分为四种,即故意轻伤罪、故意重伤罪、故意伤害致死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认定杀人罪与伤害罪,是当前刑事审判工作中容易混淆的一个问题。本刊从去年第一期起开辟“关于杀人与伤害的区别”问题讨论专栏后,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读者寄来的稿件在百篇以上。同志们踊跃参加了讨论,有的从刑法理论上,有的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己见,相互探讨。本刊因篇幅所限,只能选登其中一小部份,对有些问题的讨论,诸如间接故意杀人与伤害致死的界限,间接故意杀人有没有未遂等,也未充分展开。此外,在编辑工作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和疏漏,我们谨向读者表示歉意。这个讨论,准备在本期告一段落:下面发表周参文同志一文,就区别杀人罪与伤害罪的若干问题,阐明了作者自己的看法。这不是总结,不是定论,只是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共同犯罪与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刑法分则中的大多数犯罪任何人都可以构成,如杀人罪、伤害罪、抢劫罪等等;但也有一部分犯罪,必须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身分才能构成,如贪污罪、受贿罪,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这一类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常叫做“身分犯”。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杀人罪和伤害罪的界限有时是较难区别的。由于不少犯罪分子往往不如实供认自己的犯罪意图和有关的犯罪情节,因而可能把杀人未遂使被害人身体受到伤害,误认为是伤害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把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误认为是杀人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抢劫案件中如何正确区分抢劫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是关系着准确定罪量刑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对此我们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就使用暴力抢劫造成人身死亡的案件来说,被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一是人身权利,一是财产所有关系。既可能构成杀人罪或者抢劫罪,也可能构成杀人、抢  相似文献   

8.
许多读者来信来稿反映,在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等重要法律时,联系审判工作实际,感到有些问题尚不清楚。本刊从这期起,开辟《问题讨论》一栏,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文责自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利加深对法律的理解,提高认识,增强依法办案的自觉性。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参加讨论。由于篇幅所限,希望稿件谈的问题集中,开门见山,观点明确,最好在一千字左右。据了解,不少审判人员对杀人罪与伤害罪的界限划分不清,致使对案件的定性与量刑受到影响。这一期我们刊登了赵嵬、郑魁林同志的文章,希望大家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法院在受理和审理刑事案件时,有的自诉人因权益被侵害而提起诉讼,即自诉案件;有的被害人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形成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新刑法颁布和实施后,对被害人或附带民事原告人权益的保护愈加广泛,此类案件将会有增无减。认罪行的种类划分,与被害人或附带民事原告人合法权益有关的犯罪主要是: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扰乱市场秩序罪、侵犯知识产权罪;2.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杀人罪、伤害罪、强奸罪、非法…  相似文献   

10.
童颜 《中外法学》1986,(6):72-78
<正> 资产阶级国家对杀人罪的分类,不同法系以及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都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根据它们的刑法典(含草案)和一些单行制定法的规定,并与我国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特点。我国刑法把杀人罪列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内,未独立为一章。在分类上只有故意杀人(第一百三十二条),过失杀人(第一百三十三条)。此外还有特别的反革命杀人(第一百零一条)。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对杀人罪的规定,总的来说比较详细。它们一般列入  相似文献   

11.
一、全省监狱在押罪犯的主要犯罪类型 2006年,浙江省在押罪犯的主要犯罪类型有:盗窃、抢劫、伤害、强奸、杀人、寻衅滋事等,其中犯盗窃罪的占押犯总数的36.06%;犯抢劫罪的占33.2%;犯伤害罪的占10.25%;犯强奸罪的占4.98%;犯杀人罪的占4.7%;犯寻衅滋事罪1894人,占2.52%。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被告梁燕光的行为,既不是伤害罪,也不是意外事件,而是情节显著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伤害罪。伤害罪是指非法故意或过失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它可以由敌意实施,也可以由过失造成。但过失伤害行为只有在致人重伤的情况下,才认为是犯罪。据此,构成伤害罪的必要条件是: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结果;伤害他人身体键康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都不能构成伤害罪。  相似文献   

13.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犯罪。为此,笔者联系司法实践,结合课本内容,简要谈谈几个难以掌握,容易混淆的问题。以飨自学的同志们。一、认定杀人罪、伤害罪应注意的问题(一)怎样认定动辄行凶、不计后果的杀人、伤害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有极少数青少年,目无法纪,动辄持械行凶,造成他人伤害或死亡的严重后果。处理这类案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定罪。(1)凡是具有明显的杀人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其中,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把人杀死的,按故意杀人未遂论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最普遍的科学。我国刑事证据理论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观察与认识问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认识而必须作进一步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辩证法在刑事证据理论中运用的水平。那么,应当怎样对唯物辩证法作进一步探讨从而揭示出辩证法运用于刑事证据理论的现实性与具休性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一、刑事证据的对立与统一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对于刑事证据,我们也必须运用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方法予以观察与分析。有人会说:这是老生常谈,此中道理,哪人不晓,谁人不知。其实不然。“熟知非真知”。比方,在我国的诉讼制度中,为什么要设置辩护制度,在刑事的查  相似文献   

15.
图财害命和抢劫致人死亡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犯罪,前者属于杀人罪,后者属于抢劫罪。但是,我国法学界对抢劫罪的构成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司法实践中在对这两种犯罪确定罪名时,也存在混乱现象:对为了得到被害人随身携带的钱财而杀人的图财害命案,有的定抢劫罪,有的定杀人罪,有的定抢劫、杀人两个  相似文献   

16.
故意杀人与故意严重伤害身体致死是对于人身最危险的罪行。要向这些罪行进行成功的斗争,就全靠在各种情况中正确地适用刑法。由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54年4月30日通过了“关于加重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的法令,在苏俄刑法典136条第1项(适用上述法令)的法定刑与苏俄刑法典142条第2项关于惩罚故意重伤身体致死罪的法定刑中间就有了重大的区别。关于正确区别这些犯罪构成的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要忘记在发布大赦令的情况下正确地判断这些罪行的性质对于服刑者本身和及时执行刑罚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事。经验证明:对于被定为杀人罪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梁燕光伤害案,我们认为定过失伤害罪是妥当的。所谓过失伤害罪,就是行为人主观上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客观上却造成了伤害的结果,并且行为人的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过失伤害罪有三个特点: 一、行为人主观上没能预见伤害,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是应该预见的。一般情况指正常人的思维能力在一般客观条件下所能预见的。过失伤害不是对某一器官的特指,因此不能要求行为人预见到对某一部位的伤害,只要行为人能够知道行为可能引起对方的损伤,就是应该预见。梁和傅在年龄和体力上相差悬殊,所打击的又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的生命起止的刑法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的生命起止的刑法学说研究李永升一、关于人的生命起始问题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所谓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行为。其侵害的对象只限于有生命的自然人。既然杀人罪侵害的对象只能是有生命的自然人,那么如何确定一个人何时开始拥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故意(根据法学界多数人的意见,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因此,这里所说的故意是指直接故意)伤害罪中有没有未遂?对故意伤害未遂如何适用刑罚?这是司法实践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故意伤害是以后果论罪,致人重伤者以重伤罪论处;致人轻伤者以轻伤罪论处;没有致人伤害者,则不以伤害罪论处。因此,故意故害罪中没有未遂,或者说伤害未遂不构成伤害罪,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大家知道,犯罪未遂存在于一切故意犯罪之中。因为任何故意犯罪是不可能都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02 年10 月,美国华盛顿地区先后发生了十几起枪击案,造成多人死亡,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这一系列案件定性为连环枪击案。但是,司法人员根据什么判定它们是一人所为呢?他们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此外,我们经常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警方最终确定某某案件当事人死于自杀,某某案件当事人死于他杀,某某案件当事人是因枪走火犯下过失杀人罪,司法人员到底是如何进行判别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种被称为“法庭弹道学”的科学得到解答,本期要介绍的就是应用于司法案件中的法庭弹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