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德良的回忆在中共上海党史资料选辑《上海职业补习学校学生运动史》中,许德良(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成员)校长在《“孤岛”上的神州职业夜中学》一文中提到:“学生中参加革命活动的,不乏其人。有一个学生是当时上海各界救亡协会机关刊物──《团结》的政治交通。1938年春,《团结》被巡捕房破坏时,他与太平洋印刷厂一个职员同时被捕,并被逐出租界强迫送往宁波……。”我就是那个政治交通我就是那个政治交通,当时我名王均,参加新四军后改现名王军。我在1936年11月参加上海职业界救国会(简称职救)的。《团结》是当时上海各界救国…  相似文献   

2.
前言     
一九一九年七月,我出生在上海附近的宝山城。父亲是邮差,母亲是纺织工人。由于战争破坏和经济萧条,他们都先后失业了我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做学徒,半工半读。受到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一·二九”学生运动开始,我参加了上海救国会系统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与职救会的盛同、沈西蒙、李珉等同志组织上海战时服务团,带领一批进步青年,于一九三八年五月离开上海,经浙江温州到皖南参加新四军的革命行列。有一年时间在军部的云岭、章家渡、水南渡、中村和三支队活动地区繁昌、铜陵前线做民运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父亲袁超俊,原名严金操,贵州人。肄业于南京晓庄师范,早年参加工人运动,历任贵州共产主义青年同盟领导人、贵州汽车司机工会主席、上海工人救国会主席等职,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捕入狱,被关押在伪苏州反省院。1937年9月经周恩来交涉营救出狱后,一直在其领导下工作。1938年12月上旬,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4.
1968年4月3日凌晨,原上海市副市长、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在他的寓所含恨自尽。这是发生在上海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冤案。直至今日,我们回想起这件骇人听闻的冤案,仍感到义愤填腐。金仲华是一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爱国民主人士金仲华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运动,参与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不遗余力地为促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而奔走呼号。当时,由他负责编辑并担任主要撰稿人的《永生》、《抗战三日刊》、《华商报》、《文汇报》、(世界知识》等进步报刊,在广大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金仲华长期参加宋庆龄…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其中,张国焘和刘仁静代表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由李大钊一手创建,成立于1920年10月。党的一大前夕,已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多是北京大学学生。1921年6月,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来信通知北京,速派两名代表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正值大学暑假期间。当时北京早期组织在西城租了一所房子,开办暑期补习学校,为报考大学的青年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6.
李兆麟     
《兵团工运》2011,(7):20
<正>李兆麟(1910-1946)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到北平参加由中共地下党员任骨干的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中共党组织派李兆麟等人以抗日民众救国会名义,回东北辽阳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反日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领袖、文学活动家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1918年,为学生救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3月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走上街头,深入工厂,宣传革命道理。不久,投入"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参与组织  相似文献   

8.
朱荣兰 《党史纵览》2009,(11):35-39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大学生共有16人,他们是:北京中法大学的陈毅、山东青岛大学及武昌中山大学的罗荣桓、北京大学的李却非、伍中豪、邝鄢、谭衷、北京师范大学的邓贞谦、北京私立国民大学的朱亦岳、上海大学的何挺颖、上海复旦大学的游雪程、南京南方大学及上海法政大学的谭梓生、重庆中法大学的徐彦刚、湖南益阳信义大学的曾士峨、上海持志大学的王良、  相似文献   

9.
30年代上海私立中、小学遍布全市。中共地下党员,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及救国会成员活跃在私立学校中,团结广大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1月,上海发生了“七君子”被捕事件。对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等“七君子”,人们已耳熟能详,但与“七君子”事件有关的救国会“女君子”曹孟君却鲜为人知。曹孟君1904年生于湖南长沙,1927年参加革命,1933年入党,1967年2月因病逝世。她解放前长期在国民党统治的南京、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工作,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妇  相似文献   

11.
1946年"六二三"上海人民和平请愿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南京局主导下进行的。从请愿设想的提出到请愿的准备,再从请愿的开展到善后慰问,南京局始终坚持了统战工作的主线。在南京局领导下,上海工委和上海地方党组织相互配合,引导成立"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在此基础上组建请愿代表团并部署游行活动,关注请愿动态并及时慰问被殴打的请愿代表。这一过程中,南京局坚持统战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注重与第三方面保持良好关系,坚持公开与秘密统战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团结了以第三方面和学生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南京局统战工作顺应了民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民心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闻瞿 《党史纵横》2000,(4):33-33
张闻天(190~1976)江苏南汇人。化名洛甫。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在南京参加五四运动,后加入中国少年学会。1920年赴日本东京自学日文。1921年回到上海,任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编辑。1922年赴美国,入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同年冬到重庆当教员。1925年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毕业留校任教。1928年9月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参加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2月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旗》、《斗争》。后兼中…  相似文献   

13.
求学上海寻求真理 汪道涵,安徽省嘉山县(现为明光市)人,出生于1915年,原名汪导淮.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童年时期的汪道涵在明光镇小学就读,1928年升入明光镇小学初中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昂,汪道涵和同学秦其谷、李正恩等十几名青年学生上街进行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1931年10月,上海工人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立即出兵东北抗日.消息传到明光,汪道涵、秦其谷带领十几名青年学生扒上火车到南京参加了这次请愿示威.同年底,他报考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相似文献   

14.
魏敬民 《党史纵横》2002,(11):28-31
扬帆,建国后上海市第一任公安局长。因为在1939年曾经向中央反映过江青的历史,建国后不久,即受到了江青的报复而成为“潘扬反革命集团”主犯。前后受了二十几年冤屈,直到1982年才平反。在上海市青浦“福寿园”中扬帆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诗:“高堂此日悬明镜,功罪何妨絮絮论”。斯人已逝,其功罪自有后人评说。扬帆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延安抢救运动”中,扬帆被捕。负责审理此案的潘汉年发现扬帆是被冤枉的,写诗安慰扬帆。解放后不久,潘、扬二人被错定为“潘扬反革命集团”扬帆,原名石蕴华,字炎,又名殷扬…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9月22日首先提出:“北上抗日,组织民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东北游击队,直接于日本帝国主义以迎头打击.”此后,全国各地抗日救国组织如见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当时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就是在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下的主要抗日救亡团体之一.下面仅就我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事实,略述“救国会”成立后的工作情况和辽东义勇军的活动始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从东北逃亡到北平的军政要人,老一代的爱国前…  相似文献   

16.
弘韬 《党史纵横》2002,(8):17-21
厉以宁,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推动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丰硕的成果。因其较早提出并一直坚持将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被人称为“厉股份”。1厉以宁原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南京。4岁那年全家迁往上海,住在租界里。6岁入上海中西女中附小…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5,(7):31-31
杜润芝,原名杜自生,1903年11月3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关张米脂沟一个富户之家。1921年杜润芝考入陕西省榆林中学,上学期间,积极参加校内的进步活动。1924年,经陕北最早传播马列主义之一的杜斌丞资助到北京大学文科预科部学习。1925年秋,杜润芝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陕西旅平学生联合会”负责人。1926年“三&#183;一八”惨案中,  相似文献   

18.
封面所刊照片,为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同国民党女党员代表1925年4月17日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决心完成这位革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在此期间,她在何香凝的陪同下,往来于南京、上海之间,一边积极参加孙中山的殡殓、移灵等活动,一边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临终遗愿和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逝世后,由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全市范围内及外省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悼念和宣传活动。3月22日,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助理…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举行“五二0”运动50周年纪念活动1997年5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在市委第三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纪念“五二○运动”5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国务委员彭佩云和当年曾在南京、上海、北平参加过“五二○”运动的老同志余涤清、李之楠...  相似文献   

20.
夏川 《党史文汇》2002,(9):43-44
吕骥同志是我60多年来一直敬重的人民音乐家,万万没有想到刚过罢新年,我正在医院检查身体,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他病故的消息,非常难过。冷静下来,很自然回想起1937年初夏,我们在北平相识以来的种种情况。一1936年12月12日,我因组织同学参加游行示威,被学校开除。以后,通过朋友关系,搬到北京大学附近一个小公寓自学,但仍然参加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大学西门和几个同学交谈,忽然从外面进来一个身材不高、憨厚稳重的陌生人,经迎上去的同学介绍,才知道他竟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