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武汉工业学院利用地处全国特大型社区——常青花同社区的区位优势,深人开展社区服务、文化联姻、文明共建、党建互联等活动,积极探索学校和社区共建新思路,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项目奖”、“湖北省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武汉市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城市青年志愿者行动应主要定位于社区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青年志愿者行动应定位于社区服务,即城市的青年志愿者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为主要领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从概念上应是“城市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的“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实务模式在防控疫情蔓延、平缓居民心态、链接生活物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志愿者参与途径看,“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实践主要体现为价值取向中的个体主动、从众压力下的群体驱动、基于科层权威的单位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发动的“网格+志愿服务”、注重多元主体协同的混合五种具体模式,并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各自效力。该实务模式尚存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定位分化、志愿服务风险系数高、志愿者疫情防控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推进志愿服务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疫情防控效率,须明晰组织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基础,实施志愿服务的成本收益分析,筛选合适的志愿服务模式,总结疫情防控的基本经验,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区志愿者的态度与行为不仅会影响到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也会影响到社区的治理与发展.本文以北京市A街道为案例,首先描述了A街道志愿服务的现状,其次分析了社区志愿者的态度及影响社区志愿者行为的因素.文章发现,目前A街道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更多是基于互惠心理,而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动员等结构性因素是影响社区志愿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体制内的组织动员能够强化居民的“认同”和“互惠”心理.最后,文章针对研究发现提出了改进体制内组织动员志愿者的方式和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区治理当前面临风险情境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居民有效参与是应对风险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主要从物质、制度和规范角度分析社区的应急体系建设,而较少讨论何种应急管理策略可以形塑恰当的社会环境以构建个体韧性,激活主体力量。对此本文结合行动系统理论,构建了行动视角的韧性机制建设框架,并结合浙江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杭州市杨柳郡社区的案例分析,阐释针对行动系统不同部分的社区应急管理策略。研究发现,文化系统中的价值与规范是动机的来源,确定性是人格系统理性认知和行动的条件,党建引领和社群网络的结合是推动多主体参与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行动视角下的社区韧性机制建设框架,对推动社区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中系统梳理了湖南省七类主要志愿组织的志愿者教育培训现状。研究发现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红会志愿者以体制内教育培训为主,民间机构项目志愿者、企业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国际志愿者以体制外民间专业机构教育培训为主。目前体制内外的互动逐渐增加,政府、企业、NGO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提出做好志愿者发展规划工作及培训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志愿者服务是社区养老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细成部分,是社区养老能否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缺少志愿者组织的传统,新时期对志愿服务的推动工作又不到位,以致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有必要厘清对社区养老中志愿者服务地位和作用的相关误解,通过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制度、运行钡制和激励机制,以期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陆市以“三进三联”为载体,启动党员先锋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各领域党员积极作用。 机关党员进社区联居民。社区设立“行政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志愿服务”四大类先锋服务岗位,涵盖医疗、科技、法律、教育、家政等政策咨询、扶贫济困、公益活动,机关党员报名认领岗位,通过社区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公开承诺。社区明确专人管理,引导志愿者进楼栋、人家庭,为居民提供面对面、心连心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联动问题是当前创新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议题。文中以洛阳市C小区专业社会工作者培育和发展“邻里守望”志愿者组织为案例,分析和总结社区治理中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探索社会工作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10月1日晚,武汉百步亭社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社区居民组织的迎国庆晚会开锣上演。“我们都觉得百步亭就是个大家庭.邻里平时互帮互助像亲人一样。”神区志愿者阎维娜婆婆说。  相似文献   

11.
民间救助是抗震救灾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国家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志愿者专业、理性与多元化的救助行动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志愿者救助行动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自愿性、无偿性、随意性、义务性等法律特征。“汶川震灾”的民间救助呼唤加快志愿者立法。  相似文献   

12.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织牢群众工作根基。将热心社区工作、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居民小组长等按网格编组,组建社区综合信息员、治安巡查员等志愿者队伍,推行“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办,只找一个人、只进一道门”的网格化工作模式。新建滨湖、小洪山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机安社区1200平米的服务活动用房等。各社区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办“七色课堂”、推行社区服务10条温馨服务标准等,将一个个社区汇聚成一个个强大磁场。  相似文献   

13.
十五、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是在 1996年全市街道团组织中开展的“我与徐虎同行”——上海青少年志愿者社区文明行动系列活动的基础上,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既需要面向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应急管理的"协同性"。一方面,治理理论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克服应急管理主体单一、缺乏协调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社区应急管理的法律规范不健全、社区应急管理"软环境"建设滞后等困境也成为其实践诉求。城市社区面向全过程应急管理协同模式,它是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的优化选择。在价值上追求多中心治理和社区治理的功能性转向,其基本特征在于既强调了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又主张构建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同时还要注重应急管理系统内部环境的优化,以及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城市社区面向全过程应急管理协同模式的价值理念、基本特征所蕴含的内在逻辑,推动城市社区面向全过程应急管理协同模式构建需要从理顺主体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健全管理机制、改善治理环境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4月13日,第二届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成都试点工作坊在我院开幕,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4月15日下午顺利闭幕。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中欧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龚维斌、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邱海明、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欧方执行主席菲利普·拿丁等三方官员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并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成都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郭建平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会议期间,来自欧盟、国家行政学院、成都市的三方专家围绕"社区应急管理与弱势群体保护"和"应急管理中志愿者发展和女性价值关注"  相似文献   

16.
应急志愿者在帮助灾区紧急救援及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志愿者队伍专业性不强,不仅给灾区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使自己陷入由施救者变为被救对象的尴尬境地。根据近几年来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的情况,总结出其在行政化、志愿者招募、专业知识技能、激励与考核机制和灾后心理干预等问题在专业化方面陷入了困境。本文着力于从加快志愿组织改革、开展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增强应急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加强灾后志愿者的心理干预等方面提升应急志愿者队伍专业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雅安地震后,大量应急志愿服务者赶赴灾区,形成对政府救援行动的有益补充。从此次地震看,尽管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实现了在应急反应、物资准备、参与途径等方面的新发展,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困境,如应急志愿者的无组织化、政府救援与应急志愿服务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匮乏、应急志愿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都对应急志愿服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应急灾害救助统一协调组织、开展志愿者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等来推进和规范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培育社区老年志愿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年人价值、推动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措施。文章对“蓝马甲行动”项目进行研讨,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开展老年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育服务,对“启能、培能、传能”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为老年志愿者进行赋权增能,实现自我成长,并讨论志愿服务标准化要求、核心人物的作用、社会工作的功能,以促进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雅安地震后,大量应急志愿服务者赶赴灾区,形成对政府救援行动的有益补充.从此次地震看,尽管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实现了在应急反应、物资准备、参与途径等方面的新发展,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困境,如应急志愿者的无组织化、政府救援与应急志愿服务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匮乏、应急志愿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都对应急志愿服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应急灾害救助统一协调组织、开展志愿者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等来推进和规范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在政策保障、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构建社区矫正志愿者资源调度平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为核心,以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为保障,以三类志愿者为基础,有助于实现志愿者资源的最优化配套.在调度平台的构建过程中,通过消除影响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的外部和内部不利因素,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有利于促进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工作在中国的深入开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