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整个比较法学的发展史来看,比较法学对各国的立法都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其中,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当代中国的立法影响更为深远,中国当代的立法应根植于中国本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吸收各国立法的精华,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及在各国国际私法改革浪潮和现代化趋势下,甚有必要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进行现代化.这一现代化过程一方面得益于立法机关及其工作机构对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坚持,另一方面得益于法学方法论的恰当运用.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的现代化是立法获得成功的关键,而比较法方法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商事仲裁过程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贯穿整个仲裁程序的始终,它反映了一国的法律对仲裁范围施加的一种限制。本文从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层面对可仲裁问题进行了比较法分析,并研究了我国对可仲裁性问题的相关立法,分析了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刘建伟  段卫华 《河北法学》2004,22(4):153-156
通过对比较法方法论发展的历史沿革的研究,引出了功能比较的定义,并以中外立法监督制度为例,详细论述了功能比较的三个步骤:确定问题、收集材料;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并对功能比较方法的优劣作出了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比较法学者对“共同欧洲私法”的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洲一体化进程为欧盟私法统一提供了可能性,而共同体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又使统一成为必要。这种现实基础与欧洲比较法学的历史传统交汇起来,迅速促生了《欧洲民法典》运动。欧洲民法学者纷纷以比较法研究为依托,展开形式多样的学术工作,积极推动共同欧洲私法的实现,终于使一项乌托邦式的学术构思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监听是一种特殊的科技侦查措施,国外立法已对之进行了较为完善的规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监听的明确立法。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国外的通讯监听立法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立法、司法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通讯监听立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虽然立法技术问题与立法相伴而生,但人们对立法技术进行专门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而中国的这种历史尤短。在西方,立法技术问题自19世纪开始愈益受到重视,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研究立法技术或以立法技术研究为主旨的研究机构。而在中国,关于立法技术的专门研究可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很多人并不认为立法技术有多么重要。然而,“立法技术对立法、法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设专章论述了制定法律的方式,他说:“那些有足够的天才,可以为自己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法典化论证质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雨峰 《现代法学》2005,27(6):150-155
在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进程中,存在“特别立法”、“单独法典”和“作为民法典的一篇”三种模式,它们基本上沿袭了世界上既有的知识产权三种立法模式。在理论界,多数学者指出,知识产权的法典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方法论上他们多数采用的是比较、逻辑的进路;在知识资源上多数依赖的是比较法和历史史实的支撑。法典化论者有关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的论证是不充分的。在中国语境下,与“特别立法”模式相比,“法典化”具有一种比较优势;但它不具有现实性。比较说来,中国当前应当制定一部《知识产权法通则》。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立法质量,提高政府立法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总结政府立法经验,圆满完成新一年立法工作各项任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于3月25日至26日举办了全省政府立法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的有省直各部门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太原、  相似文献   

10.
征收类型的厘清有助于公益征收概念的界定.在美国与德国的征收法理中存在广泛的征收类型,对这两个国家的征收类型予以比较法上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征收立法的概念界定、类型选择和模式构造.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养立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但是,劳教立法应采取何种模式,则不无争议,主要有吸收立法、易名立法和单独立法三种模式。劳教立法模式比较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在平衡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作出,劳动教养调整对象的专属性、劳动教养调整方法的特殊性、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独立性,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方针政策,决定劳动教养应进行单独立法。  相似文献   

12.
周祥利 《法制与社会》2011,(31):176-177
现代信息社会,新技术新业务新终端的应用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移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层面,极大的提升行为主体的工作效率。当前,信息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现行法律无法有效促进信息化发展,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客观剖析了信息化立法缺失,比较分析了国外信息化立法先进经验,建设性提出了信息化促进法立法框架,对当前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将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需要重视和研究入世后我国的外资并购,并作出立法应对。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相关立法的支持。适应外资并购的发展,需要对外资并购运作方式及相关事项作出立法规范。我国外资并购中涉及的反垄断调控,急需有法可依。入世后,WTO规则涉及外资并购的重要事项,要求事先存在相关的立法,需要国内立法的及时补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立法历史,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滞后和不足,而图书馆立法的滞后,已成为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发展图书馆事业,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国策,就要有一部完善的图书馆法,这是也是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及其实现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雯 《行政与法》2008,(6):115-117
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的主要标志。“有特色”的地方立法就是在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能充分体现地方的个性、差异性和特殊性,从而反映地方需求,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当前,地方立法存在着无特色或特色不够鲜明等诸多问题,而要实现地方立法,反映地方特色,必须更新立法理念,将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程序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仅不应该取消省会市和较大市的地方立法主体资格,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两类市的地方立法工作,并赋予它们以完整的地方立法权,以加快地方立法的步伐,改变地方立法滞后的现象;将地方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定性为“创制权”,将地方行政机关的立法权归结为“补充权”,并进而划定各自的“专有立法权限”,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行不通;在我国地方立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立法名称的规范化应该是最有希望可以首先获得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行政犯理论的发展是洞察中国经济刑法学四十年发展的主线。我国行政犯理论先后经历从无到有、从刑法注释学到刑法教义学的发展。教义学阶段的研究重点解决注释学阶段比较法研究水平不高、理论方案穿透力有限、立法论与解释论不分等问题,针对行政犯的概念、性质、法益、构成要件与不法(违法性)判断等问题展开系统化与规范化的学术研究,同时也存在核心命题尚未形成共识、教义学研究自主性不足、忽视立法论研究等新问题。当前,理论研究应逐步摆脱对于德日理论的过度依赖,凝聚方法论共识,以中国刑法规范与司法实践为土壤,充分融入“不法重合、制裁竞合、定性与定量”等“中国元素”的考量,在解释论上形成一致的、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分方案,在立法论上理性思考行政犯的立法模式与处罚边界,建构本土化与自主化的行政犯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立法”,这一内容既体现在第六部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也体现在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还体现在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分别表达了立法原则、立法制度、立法工作的重点等价值要求,其中,对科学立法的着墨最多。坚持“科学立法”精神是形成立法工作法治格局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立法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美国的版权法立法策略的历史变迁写起,分析研究了美国版权法的立法策略如何根据本国版权业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而适时加以调整,在对美国版权法立法策略与版权业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后,认为美国版权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本国文化产业发展和保护本国版权产业利益,并且认为其灵活务实的立法运作机制值得我国在制定版权战略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守文 《现代法学》2023,(1):118-131
在法治建设的新时期,经济法的立法路径如何选择,事关整体法治的完善和发展。经济法的立法路径可分为两类,即集中立法路径(包括法典化路径和统合立法路径)和分散立法路径(包括分领域、分行业的单行立法路径),两类路径皆有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局限性。基于我国经济法立法的需要与可能,目前应兼顾各类路径的优势,将统合立法与单行立法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相互协调的多元立法路径。为此,既要基于各具体领域、行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加强个别立法或单行立法,又要推进统合立法,不断提升立法层级,增强立法的协调性和系统性,从而持续提高整体经济法立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其多元调整目标。经济法的立法路径选择,不仅涉及经济法的立法理论、法治理论或运行理论,也与经济法的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范畴论等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经济法立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并推进经济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