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七律《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横眉”半联,毛主席曾作了精辟的解释:“‘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毛主席这一解释,一些为这首诗作注的同志也都在注释中引用。可是,有些人却对毛主席的指示和鲁迅的本意作了错误的理解。他们往往把“千夫指”曲解为“千万人  相似文献   

2.
王莹 《中外法学》2011,(1):126-142
德国刑事法上近年来出现了扩张构成要件、刑事可罚性前置以及保安处分大量适用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被德国刑法学者Guenter Jakobs认为已经超出了传统法治国市民刑法的范畴,具有"敌人刑法"的特征。Jakobs的"敌人刑法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为西方刑法学者所诟病,几乎是当今德国刑法学界最具争议的理论。近年来批判敌人刑法理论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究竟敌人刑法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西方学界关于敌人刑法如火如荼的争论在中国有没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循着Jakobs的思维路径,对由于过多转述与批判而有失真之嫌的敌人刑法理论进行文本还原,力图探求其理论真谛,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3.
德国刑事法上近年来出现了扩张构成要件、刑事可罚性前置以及保安处分大量适用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被德国刑法学者Guenter Jakobs认为已经超出了传统法治国市民刑法的范畴,具有“敌人刑法”的特征。Jakobs的“敌人刑法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为西方刑法学者所诟病,几乎是当今德国刑法学界最具争议的理论。近年来批判敌人刑法理论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究竟敌人刑法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西方学界关于敌人刑法如火如荼的争论在中国有没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循着Jakobs的思维路径,对由于过多转述与批判而有失真之嫌的敌人刑法理论进行文本还原,力图探求其理论真谛,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4.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2):100-100
张晶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0期上撰文《监狱工作科学化的再思考》,提出了一些改造罪犯的新观念:1、怎样正确对待罪犯。过去,我们一直是把罪犯当做敌人来对待的。既然我们把罪犯当做敌人,那么,罪犯同样也把我们当做敌人。这样,监狱警察在心理上与罪犯是不相融的,改造活动很难深入下去。因为谁都不愿听敌L的话,怀有强烈的抵触、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1,(16):5-5
在前一轮战机轰炸后,解放军战士们空降目标地,迅速与“敌人”展开巷战……几名狙击手在高点狙击远处“敌人”,一队战士冲进目标建筑物,和“敌人”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3):51-51
她努力镇静自己,思考怎样更好地对付敌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敌人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还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敌人爬满了梯子再动手,不是可以一次消灭更多的敌人吗?她决定再等一等。  相似文献   

7.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么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好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相似文献   

8.
一、先发制敌的主要内容先发制敌是军事上常用的一种作战策略,侦察谋略中的先发制敌是指,在侦察对象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抢先发起进攻,粉碎其犯罪阴谋,夺取胜利的计谋体系。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宁我薄人,无人薄我。……先有夺人之心,薄之也。”的论述。“薄”是打击、进攻、逼进的意思,全文大意是:宁可我先下手去打击敌人,也不能让敌人先下手来打击我。先发制人可以打破敌人的企图,所以要先下手。  相似文献   

9.
史光起 《法人》2013,(1):70-72
再强大的企业如果缺乏对组织成员信心的管理,也可能在遭遇困境时一蹶不振。人们很少意识到信心的重要性是因为信心只有在遭遇困境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它的重要,企业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从不缺少信心,甚至信心会在顺境中被放大,异变成为自大宋代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叫李卫,长期负责边关的守卫。一次与敌军交战时误中了敌人的计策,李卫只带了很少的军队被敌人引诱到一个远离宋军营地的地方,被大量敌人包围在了一座山丘上,敌人的数量至少是宋军的五倍,而且当地地形宋军一点都不熟悉,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也早已吃光。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敌人刑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庆仁 《河北法学》2008,26(7):94-98
雅科布斯教授在世纪之交提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观点:刑法应该把某些人当作敌人来对待!该理论自露面伊始便饱受诟病,怀疑者们几乎从所有可以想象的角度提出了批评。但是,剔除直觉和感性的因素,敌人刑法理论实际上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更清晰、更理性的生活画卷。业已存在的实在法规范共同体如果想要更富有活力地、更健康地持续存在下去,采纳敌人刑法的主张将是相当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6,(5)
政法机关的职能怎样表述?过去,习惯的提法是把它概括为两句话: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在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这种提法是否科学? 当前判处的罪犯,绝大部分是刑事罪犯,反革命是极少数。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反革命罪首先要有反革命故意,要有“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否则,即使杀人、放火、抢劫也不能视为反革命罪犯。目前政法机关判处的那些人,包括杀掉的哪些人,有多少是敌人?就拿杀人、抢劫等严重犯罪分子来看,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敌人,但是,就其性质来说,绝大部分仍是刑事犯罪分子,而不是敌人。如果只要是杀人、抢劫的严重犯罪分子,就统统是反革命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杀  相似文献   

12.
全国政法会议指出:“当前形势是缓和的,敌人是更少更弱了。但是还有反革命,在某些地也方由于各种原因,斗争还可能有反复”。我认为这一论断完全符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我区各地,通过去年扫残扫尾和打击现行,敌人不仅从数量上来说更少了,而且在人民公社化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实践中,常因分不清盗窃公文罪与相关的一些罪的界限而出现了错案。一、盗窃公文罪同间谍罪的界限。盔窃公文罪,是指利用秘密手段窃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公文的行为。间谍罪是指为敌人窃取、刺探、提供情报,以及参加特务、间谍组织或者接受敌人派遣任务的行为。从两个罪的概念可以看出,盗窃公文罪只同为敌人窃取情报为表现形式的间谍罪相关。因此,这里只谈盗窃公文罪同以为敌人窃取情报为表现形式的间谍罪的界限。这两个罪的区别是:盗窃公文罪的目的是将公文占有,不具有反革命目的,间谍罪具有反革命目的;盗窃公文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活动,间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政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的民主与专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绝大多数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才能够对极少数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才能够充分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史往往是与人类的罪孽史形影相随的,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往往伴随着暴力、专制、残酷甚至血腥,酷刑就是严重戕害人类尊严的“敌人”。作为一种恣意妄为的非理性行为,酷刑这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恶俗”与文明的理念和法治的精神格格不入,酷刑给司法贴上了“野蛮”的标签。与酷刑永无休止的较量一直是人类不得不完成的艰巨使命。中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都义正词严地明确声明了反酷刑的严正立场,尤其是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成为反酷刑的专门武器。…  相似文献   

16.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参见《孙子兵法之军形第四篇》)意思是说往昔善于打仗的人,首先要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有利条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这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大舞台上的竞争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在抗战时期,漫画是匕首,是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在今天,漫画是手术刀,是医治社会疾病的疗刀。”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曾这样评价漫画的社会功用。两个月前,这个执刀70余年的老人与心爱的刀永别了。斯人与世长辞,但他留在世上数以千计的漫画作品——那一把把刮骨疗毒的刀,仍然闪烁着凛凛锋芒。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我们国家里,还有没有阶级敌人?要不要加强对敌专政?这既是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个重大实际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纯洁性,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分清敌我是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尖锐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①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完全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究竟还要不要分清敌我呢?有的人认为既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就不要提什么“阶级敌人”了  相似文献   

19.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12,10(4):69-73
从古代社会到启蒙思想运动,再到古典犯罪学派、实证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人类社会关于刑罚目的与功能的刑罚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刑罚的认识却存在不小的偏差,往往将刑罚作为专政的一种工具,将刑罚视为政治问题,过于强调通过刑罚手段来严厉打击“敌人”或者严重犯罪分子,而不是将刑罚视为一种科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在对传统刑罚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肯现代刑罚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5日至12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发出郑重的反腐告诫——"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