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表达工具,而且还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美国学者约翰·梅西·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提到了语言在法律起源阶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随着语言和推理能力的诞生和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也就逐渐产生了,他们意识到需要为合乎道德的目标而奋斗……个人再也不会被淹没在群体中,也不可能彼此完全相同,有着精确的、按同样方式行事的本能和习惯性行为方式了,法律本身都必须成为不断变化的一套规则。”语言不仅使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的具体表述成为可能,而且还折射着人类对法律的认识和体验。人们对法律的接近首先要靠语…  相似文献   

2.
真理标准是指检验思维、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尺和尺度,所回答的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现象是否相符合的问题。价值标准是验证客体对主体、现实属性对人的需要是否相符合的标志和尺度,实践活动是其实施的方式,人类实践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类能动的、有目的的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与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从对世界的本体认识转向对语言本身认识的语言哲学,在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之宏观层面的认识论上,在理想语言设计之中观层面的方法论上,其对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其语言意义的理论和学说,在微观层面的操作上,可以直接指导法律语言规范化对具体语言问题的研究.不过,中外任何学科的学者之所以没有探讨过语言哲学和法律语言之问的关系,主要应该归因于这个课题的复杂性和跨越性.  相似文献   

4.
规范技术和语言权力——语言在法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华 《法商研究》2006,23(6):130-139
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只有通过语言,观念形态的规范才能被深深地镶嵌到国家政治制度的架构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律之治正是借助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实现的。语言是法律传递价值的手段,并形成法律的概念和逻辑,从而为法律提供特有的思考手段。但是,由于语言本身存在某些缺陷,使其无法完全满足法律表达的需要;加之,语言的界限就是人类认识的界限,以语言表达的法律必然出现“理性不及”的状况。因此,必须以司法者的语言技术克服立法语言的表达困境,这是法律解释之必要性的最充足理由。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信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  相似文献   

6.
追求精确的目标使法律发展出了一套专门语言,这种语言在许多方面与日常语言不同。法律的科学化带来了法律语言的技术化,法律语言作为专家语言日益与日常语言分离,伴随这种分离的是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离。语言是存在的家,生活世界存在于日常语言中,技术语言泛化带来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法的现代性问题源于语言的分裂。交往行动与日常语言密不可分,只有实现技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沟通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米健 《法学》2004,(10):30-33
比较法学就是世界法学 ,是世界法学的代名和学名。比较法学实际肩负着实现人类法律文化大同的世界使命和责任。探讨、追求和发现这种人类共同法 ,乃是比较法学固有的胸怀。没有这种世界胸怀与人类关怀 ,就无法进入比较法学的殿堂。显而易见 ,比较法学的世界个性、世界目的、世界胸怀 ,使之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实证法学 ,特别是国内法学的方法与风格。  相似文献   

8.
儿歌作为受儿童喜爱,并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代代相传,它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本文通过对儿歌语言特征的分析,来欣赏儿歌,认识儿歌的魅力来源,并进一步认识人类语言的美妙万千。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人类对世界的诠释。随着人类时世界认识的增多,口语时代的神话创作同时画上了句号。这并不等于人类从此真的放弃了神话创作,事实上,新的神话还在隔三差五在我们身边晃悠。和远古神话不同的是,文明史中所诞生的每一个新“神话”,总要殃及许多人。碘盐神话,就是一个最新的神话版本。  相似文献   

10.
江平 《中国司法》2005,(1):17-17
能够有机会参加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很高兴,我这个人每次给律师讲课之前要特别深思,10年内我给律师做过类似的题目大概有5次。今天又给大家选了一个题目,律师的环境与资源。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样律师要发展,如果他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它的发展就受到限制。我这个题目更多地是想来思考如何正确地对待律师的环境和资源。人与资源的环境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觉得认识一个自然现象比认识人还是要简单一些。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话,认识别人和认识自己恐怕认识别人比认识自己更要容易一些。我想认识客观世界或者是主观世界,认识主观世界难,认识  相似文献   

11.
程伟 《行政与法》2013,(2):110-113
法律语言是人类社会众多语言中的一种,运用法律语言是为了建立法律权威,实现法治,最终实现司法公正.就刑事诉讼范围内法律语言的运用来说,兼有静态上的言词原则和动态上的法律解释两个方面.司法公正是司法自身追求的理想价值,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法治国家的需要.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多种进路可以选择,以法律语言为视角进行省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论述如何运用法律语言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应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与法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把握客观真理能力的哲学范畴。从人类社会法律沿革的历史来看 ,在特定国度和具体时代 ,居于主流地位的认识论与该时代和国度的法源形式至关密切 ,这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与立法的关系上。立法即为在认识现实世界和总结以往人类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对未来人类行为加以预测并进行规制的一种认识活动 ,必然应以一定的认识论作为指导。不论是通过议会立法产生的“法典法” ,还是采取法官造法形式的“判例法” ,理应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基础 ,而这也直接决定了立法权在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分配和移转 ,从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13.
浅谈合同解释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联络所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有口头的形式 ,书面的形式 ,部分口头或部分书面的形式 ,以及行为默示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合同 ,因为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主要工具是语言 ,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语言 ,即使是行为默示的合同 ,虽然其订约与承诺无声、默示 ,但是 ,一旦发生争论 ,必须借助语言来沟通、化解冲突和分歧。所以 ,任何合同都离不开语言。由于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人类语言对纷繁复杂世界客体的表达不但是有限的 ,有时也会出现一词多意的现象 ,例如语句模糊和语句歧义 ,这就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探寻着理性共同体应然的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解开了人类自由解放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以其自身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创造证明并检验着人类自由解放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在理论意蕴上,共同富裕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在历史逻辑上,共同富裕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在现实理路上,共同富裕依存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色、实践理路愈加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加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10,(6):4-13
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西方环境权益理论中的若干新理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劲 《中外法学》1999,(4):29-38
<正> 法律是立法者依照一定目的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社会性的行为规范。制定一部法律,其首要的要求是该法律符合立法的目的,也即制定该法律的意图或动机。以环境立法来说,它的立法意图应当是通过对环境的法律保护,从而达到实现衡平世代间的人类利益和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然而,作为法律上的“物”,环境及其自然要素(自然资源)具有已被人类认识的对人类的经济价值和正在为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对自然的生态价值的两面性,它们二者均为人类在地球上不断繁衍和生存的客观基础。因此在以传统法方法保护人类自身的既得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还存在着为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传统人类的法权(对环境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武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社会财富可以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知识是一种精神财富。对这种精神财富用法律加以保护,于是就产生了知识产权。所以,知识产权是基于脑力劳动的创造性活动而产生的民事权利。由于当今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大都是以二千多年前的罗马法为蓝本的,而对知识财产的保护只是近几百年来才出现的,所以,现在世界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都是以单行法规的形式颁布的,只有少数国家把  相似文献   

18.
立法语言:从模糊走向明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政法论丛》2010,(6):43-49
立法语言的模糊性是必然的,其原因包括认识的局限性、语言本身的有限性、立法者的差异性以及立法技术的选择等因素。明确性的语言对于立法活动来说是一种追求和渐进实现的目标,因此,应该注重提高立法者的素质,本着简约、确定、谨慎的原则进行立法语言的选择,并通过法的解释促使立法语言从模糊走向明确。  相似文献   

19.
曾秀平 《法制与社会》2013,(17):198-199
人类的许多交流是非语言的。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肢体语言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比如站或者坐的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步伐和身体状态灯都不失为有力的沟通媒介。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肢体语言是实现社会工作实务良性进行的重要方法之一,肢体语言必须和口语表达一致,能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是社会工作者素质的真正体现,有利于集中在场服务对象的注意力,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还可以塑造工作者的完美形象。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作为对过去发生的案件的回溯过程,是通过证明活动来实现的。受人类认识能力所限,这一回溯过程显得较为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认,认识所有案件以及案件的客观真实是极其困难的,大量的犯罪没有实现有效的追究,即是明证。在证据达到何种程度时,对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