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治理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社会主义民主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民主愈发展,法制愈健全。邓小平同志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①但是,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缺少民主法制传统的国家,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必须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清除人们头脑中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建…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其法律仍然是建筑在封建纲常伦理之上,适应封建专制需要、保护宗法等级和“礼”所规定的统治秩序的封建法律,诸法合体、行政司法混一。它与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时代的差异。由这种差异,带来观念上的冲突。儒家化法律走向近代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四种阻力:①权力机制——封建国家政权的存在,国家政权的更迭或更新,是法律近代化的前提。②传统法观念的顽梗,新法观念的欠缺,严重阻碍法律近代化的进程。因此,法观念法意识的更新,是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条件。③立法机构——没有民主的立法机构。民主化的立法机制是法律近代化的必要条件。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阻碍法律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工业、近代商品经济,是法律近代化的基础。结论:中国法律,只有消除这些阻力,才能脱下古典装束,换上近代新衣。  相似文献   

3.
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着很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①因此,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就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任务,并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作了有益尝试,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方针,虽然这些正确主张未能坚持下去,但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功绩是:一、把社会室义民主建设摆在国家政治工作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早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就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说,大力提倡科学进步、民主自由、人权等严,猛烈抨击黑暗的社会制度,首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在中国开始了反封建专制,建立民主政治的艰难探索。一、反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什么是国家?陈独秀根据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的总会体。其中主权在一国之中至高无上,上至国君,下至平民,均不得侵犯,主权归全体国民所共有。虽然土地、人民、主权是一切国家的构成要…  相似文献   

5.
清朝法制史在中国法制史中占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继受和最后总结,而且开创了近代法制历史的先河。如果将着眼点伸展到清入关前的法制史,那么,有清一代几乎经历了从“部落到国家”,从原始民主制到成熟的封建专制进而到开启近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对立物。它的基本特点是宣传法律至上。提倡法制主义,任何人,包括国家的君主在内,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而本文所谈的“法治”则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其基本内涵是提倡把法作为治理国家,巩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法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法的最高宗旨是维护皇权。也就是说,“法治”与“专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法治”从属于“专制”,服务于“专制”。战国末期的韩非正是上述主张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推进的历程中,代表行使职权、国家保障代表履职的每一个新现象都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代表职务的内涵在这些历练中越来越清晰。《代表法》实施16年来,这些民主“时尚”注释着民主政治的一个厚重命题: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国家职务”。  相似文献   

8.
安庆亨 《法制与社会》2011,(14):280-281
我国是一个封建专制体制的大国,确立于秦朝,一直发展到清末。我国封建民众承受着双重专制体制,一个是国家专制体制,一个是家庭专制体制。统治者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实施酷刑峻法,民众不得不屈从,长期的屈从使得人性歪曲,但是绝对的屈从导致绝对的反抗,一旦民众有了机会反抗,长期受封建儒家‘仁义”教化的民众,并没有保持中庸,他们会斗争统治者直到彻底消灭对方,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凶残的怪物,重新建立新的王朝,由于绝对的反抗导致绝对的专制,就这样,中国的封建专制就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所在,对我们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资产阶级民主是资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列宁曾经一再指出,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这是我们科学地观察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这些被资产阶级奉为其专利,并搞得很乱的问题的基本立场。资产阶级需要民主,但仅仅需要在其本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为了推翻封建专制政权,他们提出了一整套“…  相似文献   

10.
没有民主的社会是黑暗的,没有法治的社会是专制的,没有律师的社会是悲哀的。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我们更应该回顾历史,去体会新中国律师道路的艰辛和法治历程的坎坷。律师,据考起源于古罗马时期,那时的律师被称为辩护土(Advocatus),经过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完善,律师制度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相当成熟。在相当长的的王权专制统治下,我国的律师制度根本就没有生长的土壤,直到清末,律师制度才从西方渐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的律师制度,不幸的是,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刚刚萌芽的新中国律师制度又半途夭折。然…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律监督内涵诠释很多,其中一个典型定义是:“法律监督是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律进行监督”①,法律监督的主体、内容、对象都十分广泛,本文意义上的法律监督侧重于行政权方面,是指法律对国家行政权力进行的监督。一、法律监督的必要性首先来考察两种政治制度:专制和民主。在专制国家中,王者集立法、行政、司法于一身,“肤即法律”,对他人操生杀大权,民众无基本生存自由和民主权利,监督也只存在于行政系统内部,但这种监督是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形式。可以讲法律监督是与民主法治相伴而生的,在罗马时代西…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普选制、议会制等等这些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当时资产阶级提出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君上大权”、“君权神授”的,因此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以后,这些口号就逐步丧失它的革命意义了。第一个给资产阶级民主冲击的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第二个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个更大的冲击就是1949年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革命。因此,早一点说从巴黎公社开始,晚一点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封建专制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吏治之好坏,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关系极大。所以,必须以法令形式约束、规范官员行为,舍此不能管理好官员。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便就此制定了不少法规。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早年追求民主,反对专制,志在建立民国,实现共和。而二次革命失败和俄国革命成功,促使其晚年法治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政体上,从反对专制到自立独裁;在政党制度上,从拥护多党政治到提出“以党治国”,建立一党政治,是中国党治政权的肇端;在治国理念上,从支持法治转变为赞成人治。孙中山晚年法治思想的转变,是其政治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宪政运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简称“分权”、“制衡”学说,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主义者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意愿和要求。时至今日,这一学说仍被资产阶级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序幕 ,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 ,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 ,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 ,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悖离、权力划分混乱等 ,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 ,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周冶陶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封建专制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家。旧中国的妇女是世界上受压迫最深的妇女群体之一,她们政治上无任何权利,经济上依附于男子,没有婚姻自由,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进学校受教育的权利,“夫为妻纲”、“三从四德...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不只是“用法来治”,因为任何国家,包括封建专制国家、法西斯专政国家,都有法制,都要用法来治国、制民。现代法治的本来涵义是“法的统治”(Ruleoflaw)。法不只是国家控制社会、约束公民的工具,而主要是统治国家、统治政府和政党、统治领袖人物的行...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宪政文化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宪法”一词出现于中国,由来已久。《尚书》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国语·晋书》则有“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之说。这里所提及的“宪”、“宪法”并无现代意蕴,与“刑”、“法”同义,不过是祖先语汇丰富的又一例证而已。就制度而言,立宪政体确立于近代。近代革命将权利、自由、平等的理念熔铸于宪法之中,宪政取代专制政体成为近现代国家共同的追求和现实,宪政与民主政治同义。伴随着西方近代文明巨浪对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其实现需要借助于宪法的组织、程序和制度来完成。“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理念,需依托于宪法所建构的制度来实现,同时,宪法的制度运行又要始终贯彻这一理念,理念与制度之间体现出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制度理念,与中国的传统以及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家建构问题密切相关,是一种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融合在一起的民主理念,是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结合中国的传统、宪法文本与政治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是与“社会主义”观念密切相关的民主理念,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参与,将实质民主思维贯彻其中,并将形式民主、实质民主、政治集中、价值决断整合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链条当中。由此出发,才能理解我国宪法民主制度建构的规范本质,并在制度实现中切实贯彻这一新型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