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新世纪伊始,举国上下正在为实现“十五”计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和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任务,为应对入世做好司法准备,贯彻执行新修改的专利法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和司法解释,研究在大民事审判格局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整体职能作用,解决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0,(11):48-54
少年审判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总结推广全国少年审判经验,深化全国少年审判工作机制改革,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国审判》杂志社、福建省少年审判指导组和福建省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26日在莆田共同举办“少年审判机制”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周强 《中国审判》2014,(9):17-19
在我国海事法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回顾海事审判工作,深入分析海事审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海事审判工作的举措,这对于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全面提高海事审判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深入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入世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各项审判工作,尤其是涉外审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同样.我国公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人民法院的涉外审判工作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民法院工作主题,注意总结2008年以来全国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民事审判工作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的任务中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十余年来,审判委员会作为审判组织的一种,发挥上述三种职能作用,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审判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诉讼法规的颁布、修正,现行的关于审判委员会职责、组成等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日趋复杂的审判工作需要,因而很有必要对审判委员会制度加以改革。以下只从刑事审判方面探讨审委会…  相似文献   

7.
略论新兴科学对审判改革工作的影响袁志亮人民法院的审判改革工作是应用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应面向新兴科学,研究、学习、运用新兴科学,尽快将其运用到审判改革工作中去,这是审判改革工作深化的科学契机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一、确定审判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法院审判工作、法院改革和队伍建设情况,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公正司法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刑事审判工作改革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改革应当是1996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的刑事审判工作的改革。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范围,应当包括审判组织、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相应的起诉、辩护、证据等有关审判制度;其中,第一审公诉案件审判方式的改革是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刑事审判工作改革中,对于《刑事诉讼法》有明确具体而又正确的法律规定,应…  相似文献   

10.
注重宣传促进审判———评福建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的一个特点本刊记者戴建志注重自我形象宣传和新闻媒介宣传,是搞好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有力保障。尤其是知识产权审判,这种宣传已经成为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扩大审判工作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康英...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审判工作大局,把案结事了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强化法官调查取证和诉讼指导以及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发挥法院审判职能作用,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  相似文献   

12.
司法鉴定意见是司法鉴定人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的个人认识和判断,不仅受到仪器设备、鉴定方法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会受到司法鉴定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同一专门性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鉴定意见,其可靠性和科学性也无可避免会受到当事人的质疑。通过对司法鉴定的属性、可诉性的审判实践、法理上的分析以及我国现行法律对一些法律行为的可诉性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寻找司法鉴定意见是否可诉的答案以及司法鉴定意见争议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慧 《政法论丛》2022,(1):97-105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停止侵害诉讼,旨在通过判决及其执行永久性禁止未来侵害行为,实现对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控制.基于我国规范出发型的裁判模式及环境司法"审执合一"的专门化探索,通过比较德国停止侵害诉讼与美国禁令救济的运行机理,有必要通过审执协作,体系化地扩大停止侵害判决辐射范围,以实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永久禁止功...  相似文献   

14.
郝静 《河北法学》2012,(3):163-168
反信息公开诉讼,从信息公开制度衍生而来,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信息公开诉讼。界定反信息公开诉讼,明确其制度依据,探析其举证责任、审理方式、判决方式等诉讼规则,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乃至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判关系就是行政诉请与判决的关系,属于研究诉请与判决之间关系的客观规律范畴。一般观点认为,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样,行政诉请对行政判决的制约作用,即行政诉请与行政判决的具有一致性,是由司法的被动性、处分原则、正当法律程序所决定的。行政诉判关系的一般观点以及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统的逻辑论证以及忽视了行政诉讼的特殊性。构建行政诉判关系应当以主观公权利救济和客观法秩序维护两条主线重新认识。从主观公权利救济的角度看,主观公权利、行政诉权、诉讼请求、行政判决的关系从逻辑上总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而从客观法秩序维护的角度,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与有效性并非一致决定了行政诉判并非完全一致。因此,行政诉判关系是一致性与非一致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二审案件的审理,民事诉讼立法从"全面审理"改变为"在当事人上诉请求范围内审理",体现了我们诉讼理念的转变,但是,仅此改革似乎是不完善的,它忽略了对被上诉人的公平保护,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建立附带上诉制度,给被上诉人以程序方面的救济,使上诉案件更大程度上得到尽可能理想的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对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合法、无效等基本概念的界定模糊,导致行政确认判决存在众多问题。确认合法、有效判决违反不告不理原则,且与行政诉讼的目的相背。无效行政行为在立法上的矛盾令实务界陷入两难境地,必须对此加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After eight years of litigation, on 21 June 2000 three hemophiliacs infected with HIV finally won a judgment against the Canadian Red Cross Society a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 Ontario trial court ruled the Red Cross and the government were negligent for having delay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t treatment for blood products, which resulted in the plaintiffs' infections. Since starting their lawsuits in 1992, two of the three plaintiffs died of AIDS before the trial judgment. But the damage awards were criticized by the plaintiffs' lawyer.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审判案例,论述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在海事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并对海事诉讼时效中断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中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正确认识海事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并能在审判实践中予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20.
合议制度基本功能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火箭 《河北法学》2005,23(6):126-128
合议制度在实现诉讼民主化、抑制司法专横、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判决的公正合理和公民才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独任制相比,合议制耗费的诉讼资源较多,司法效率较低;合议庭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容易降低,冒险倾向增强,可能影响审判质量。为克服合议制的负向功能,应逐步降低合议制度的运用范围,并注意挑选高素质、有责任感的合议成员,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机制,对不负责任者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