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前不久,在公安部工作会议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刘绍武局长建议将"卖淫女"改称"失足妇女",以遏制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歧视。此语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2.
樊中泳 《法制与社会》2010,(23):279-280
以儒家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社会,自古就对"死"十分重视:从人死前要"尽孝",到人死后要"厚葬",都体现了一种对死的神圣的敬畏;法家方面,则通过预设"人""趋利避害",怕死等属性,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以君主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而孔子和韩非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他们的文本《论语》和《韩非子》中,"死"和他们各自设定的社会结构的起源息息相关。本文旨在以"死"为切入点,以"死"为线索比较初期法家和儒家的社会观区别。  相似文献   

3.
马贺 《犯罪研究》2010,(5):102-108
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到《里斯本条约》,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欧盟逐步加强了对内部区域刑事合作的影响。但是,这种变化的"代价"则分别体现为:成员国全体一致的决策机制、"框架决定"立法中的"民主赤字",以及成员国利用"紧急刹车"条款以规避关乎其切身利益的敏感立法的适用等。本文重点探讨这些制度缺陷,进而评析欧盟在相关问题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深 《中国监察》2011,(10):62-62
古人说:"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气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物质"?据翻译家说,气,是中国最难译为外文的词儿之一。说它是空气,它却又是万物生成的根本。《易经·系辞上》有云:"精气为物",东汉哲人王充也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然而孟子则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这里表达的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气。  相似文献   

5.
公司犯罪适用中的民事赔偿优先原则张兆松长期以来,我们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一直坚持贯彻刑事优先原则。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本位"、"社会本位"的观念.而《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3条则规定:"犯本决定规定之罪,有违法所得的...  相似文献   

6.
沈岚 《法学杂志》2012,33(2):15-18
租界里丰富的治安法规及良好的实施效果为清末治安模式的转型提供了鲜活的示范,而日本刑法中的"违警罪"专编则成为了清末治安立法的参考摹本。伴随着中央最高警政机构民政部的设立,《违警罪章程》仓促登场,却很快就因粗糙简陋被《大清违警律》取而代之。后者的面世则是中国近代治安处罚法规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依英美法"物上负担"的理论,船员工资优先权产生于"为船舶提供服务"的事实,而依大陆法系"担保物权"的理论,这一权利产生的依据则在于其所担保的工资债权。对此,应从比较法学中的"功能主义"立场出发,界定船员劳动之事实行为的性质,并由此提出补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30条以确立船员工资优先权产生的法律效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船员工资优先权从"物上负担"到"担保物权"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8.
刘义昆 《检察风云》2010,(18):35-35
8月22日,有两则热点新闻再次涉及舆论监督。一则是:从17日开始,广东河源市东源县股级以上干部都收到一条署名为县委书记秘书发出的短信,要求干部们不能私自接受记者采访,起因是有人"捏造事实"举报县领导(8月22日《现代快报》)。另一则是:  相似文献   

9.
沈绚 《中国律师》2014,(12):44-44
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律师实务初阶教程》,包括由高明律师主编的《刑事诉讼律师实务》、谭芳律师主编的《民事诉讼律师实务》、阮鲁露律师主编的《行政诉讼律师实务》、陆胤律师主编的《劳动争议律师实务》、孙志祥律师主编的《非讼律师实务》、蒋信伟律师主编的《律师职业操守和执业行为规范》等。这是一套由上海律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编写,向青年律师传承职业"技术"的教材,她为律师业的传承而写,她为律师业的明天而写。教材不是依据"先验"。  相似文献   

10.
释凡 《江淮法治》2012,(6):64-64
由于被《天水围》系列和《得闲炒饭》两大"神作"忽悠得够呛,由于许鞍华导演近年玩平淡写实逐渐走火入魔,由于《长恨歌》都能轻易夺得威尼斯奖杯,所以对于被赞为"十年来惟一一部无差评"的新神作《桃姐》,笔者早前严重怀疑有水分。事实上,片子是不差,除了两头有点缓慢拖沓,除了余力为的摄影暗了点,  相似文献   

11.
祝茜 《法庭内外》2010,(8):62-62
继《潜伏》之后,一部红色经典谍战剧《延安锄奸》不久前现身荧屏。而发生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场官司将《延安锄奸》的一位主人公引入公众视野。官司缘起于报告文学《枪杆子1949》一书,书中有着寥寥一句表述:"公安局副局长陈博是特务。"书中的陈博在现实中叫"陈泊"。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为政》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后汉书·陈宠传》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礼的纲常原则指导着古代法律的制定,礼的规范也不断促使法律化、条文化。循礼守法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要求,儒家思想通过引礼入法,将具体的礼制规范引入法律,礼成为是非善恶、罪与非罪的标准。本文着重从"礼"的起源、儒家思想中的"礼"在传统法中的体现、礼与法的关系、对"礼"的评析,深入探索"礼"对古代法律的深刻影响极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千古洲  王洋 《中国律师》2004,(10):33-36
众所周知,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和编纂,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法学界,目前大概有三种探讨思路:一是“松散式、邦联式思路”;二是“理想主义思路”;三是“现实主义思路”。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呢?《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是王利明教授民商法研究的又一部学术专著,作为“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系列”之一的《民法总则研究》是王教授在对物权法、债法总则、合同法、侵权法、人格权法等具体民法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真切的研究后,进而对民法总则问题产生的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王教授笔耕不辍将其体会化成文字、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这无疑将为我国的民法学界对总则问题的研究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对我们国家加快民法典制定的步伐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其意义是非同凡响的。于是,在甲申秋日,在王教授从中南海归来的特别日子(今年4月27日,他担当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学习法律的主讲人),我们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走进了贤进楼。  相似文献   

14.
民法中"人"的再发现--评王利明先生著《人格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特 《法学论坛》2006,21(3):142-144
现代社会,人格权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目前的学术著作对其阐释相对于财产法领域存在不足。王教授的《人格权法研究》一书通过对人格权制度的设计和理论探索,揭示了从传统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关于“人”主体预设的转向,从而使民法回归到“人法”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我偶然在中央12台的《法律讲堂》中见到了王大伟,当时那一讲是《犯罪日历》,他在分析一年四季和一天24小时,哪个时间段是犯罪高发期。突然,我眼前一亮,这么实用的讲座,能不能搬到纸面上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呢?很快,我就与王教授取得了联系,他将讲座底稿通过E-mail发给了我,并告诉我,这是一个系列讲座,共有十二讲,“犯罪日历”只是其中一讲。原来有这么多好“东西”啊,我决定上门去拜访他。第一次去他家,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按着约定的时间到达时,发现他早已打开家门等候我了。从此,我便成了王教授家的常客。那次登门,我收获颇丰,不…  相似文献   

16.
《法律适用法》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国际私法的法典化告一段落,但它与旧法之间的平行有效模式则面临着规则冲突导致的适用难题。在目前的宪政和立法框架下,"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理难以适用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理也不能用于确定新法与《民法通则》等全国人大制定的旧法之间的优先次序。走出这一迷宫的关键在于对《法律适用法》第2条作出合理的解读,确立《法律适用法》适用上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7.
走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误区陈亚,周克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意思是说,怀疑这个人就不要用,任用了就不要怀疑他。这是我们在用人问题上一贯坚持的立场和遵循的原则。早在《旧唐书·陆贽传》中就有"疑则勿任,任则勿疑"之说,南宋陈亮的《论开诚之道》也有"...  相似文献   

18.
"第三者"现象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严重侵害了合法婚姻当事人的权益,并极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我国现行《婚姻法》将婚姻损害赔偿的相对人锁定为婚姻关系中有过错的一方,不涉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明确将"第三者"界定为《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与有配偶者重婚或同居中的"他人",明确规定"第三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合法婚姻中无过错一方的合法权益与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庄严 《法庭内外》2011,(2):31-3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施行,从停车位归属到物业选聘,从业主"自治"到问责"居改非"……新法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引领人们走进一个新维权时代。然而,维权新时代,业主究竟如何"当家"?  相似文献   

20.
菜的矛盾论     
《汉书·食货志》曰:"米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是两千年前,老祖宗们的洞见。如今,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又在中国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