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网络雇凶杀人:敲诈勒索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喇嘛甸公安分局刑警队共同努力,成功侦破了一起利用网络雇凶杀人、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薛学忠通过网络招聘雇佣杀手;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联系杀手,教授犯罪方法,实施敲诈犯罪;杀手李山山从未见过雇主,精神和行动却受到控制,盲目听从虚拟网络世界中这个代号“清障大使”的指挥,按照  相似文献   

2.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规律、特点及打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伟 《政法学刊》2013,30(1):111-115
当前手机短信、电话、网络诈骗等电信诈骗犯罪依然猖獗。该类犯罪影响面广、涉案金额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但由于该类犯罪多为有组织犯罪、组织严密、流动性强、取证难度大,因而给侦查破案带来许多困难。为及时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侦查机关要认真分析其规律和特点,研究制定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两亿,去年我国短信业务发送量高达900亿条。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正如网络是把双刃剑,手机短信在让人们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迅捷简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产品,色情短信、垃圾短信、利用短信犯罪、短信侵权……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试图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有效监管的缺失,相关法律的缺位, 又使得人们在这些问题面前往往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短信保全浮出水面——关于手机短信保全公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两亿,去年我国短信业务发送量高达900亿条.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1]正如网络是把"双刃剑",手机短信在让人们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迅捷与简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产品".色情短信、垃圾短信、利用短信犯罪、短信侵权……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试图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有效监管的缺失,相关法律的缺位,又往往使得人们在这些问题面前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呈现逐年多发高发态势,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众多,发案和财产损失金额成倍增长。犯罪分子利用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任,通过网上任意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机关和电信、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等犯罪、  相似文献   

6.
论地域管辖中“犯罪地”的解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法的规范依赖干法解释技术而生效,因此对刑事诉讼法之中的诸多概念、术语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阐释,方能构建刑事程序法治化的微观基础。站在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立场上,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的"犯罪地"管辖原则,其中所谓"犯罪地"一词,应当解释为包括"犯罪结果地"、"犯罪预备地",而不应包括"被害人所在地"、"销赃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地"。在毒品犯罪、网络犯罪、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等特殊类型案件的中,对"犯罪地"一词,可允许作适当的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案例启示:短信诈骗型犯罪既未遂标准的确立需要综合考量。一方面应明确传统诈骗罪既未遂的界分标准,另一方面要明晰短信诈骗犯罪的具体行为过程以及基本构造,只有当行为人通过短信欺诈行为现实支配或取得被骗财物后,短信诈骗犯罪才能达到既遂。[基本案情]张某系A市无业游民,在一次赌博输钱后便产生了通过诈骗他人钱财而筹集赌资的想法,并通过不法途径购得一台手机短信群发器。2013年7月5日张某在其居住的出租屋内利用该手机短信群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2001-2006年网络侵财犯罪的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用而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在犯罪数量上增长异常迅猛,犯罪结构上成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最为主要的犯罪形式,在犯罪主体上呈现出人数快速增长、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在犯罪手段上反映出犯罪人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状况。对此,随着电子商务在经济结构中必然成为最为主要的交易支付模式,防控和惩治网络侵财犯罪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全球化世界给多元行为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如今,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非接触性被认为是网络犯罪的主要特征。网络犯罪分子利用全球化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实施各类犯罪。也就是说,网络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会精心设定犯罪时间和地点,该类犯罪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犯罪对象涉及广泛。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犯罪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以其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危害范围的广泛性、作案手段的现代化等特点,对我国现代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进保 《犯罪研究》2008,(4):54-59,73
电子信息犯罪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衍生物。不法分子运用窃听、窃录、窃照、发送不良手机短信、制造计算机病毒、伪造信用卡和破坏互联网传输功能等手段,严重危害国家信息安全,实施商业欺诈,侵犯社会组织和公民的隐私权,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极大威胁。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法律的、技术的手段进行控制和防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虚拟无国界性使得网络犯罪呈现跨国性特点。跨国性网络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对象实施的犯罪、以互联网为工具实施的犯罪和其他与互联网关联的犯罪。鉴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 ,国际社会应通过国际刑事立法方式协调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3.
秦总根 《政法学刊》2007,24(5):115-119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和便捷的同时,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作案平台,利用网络实施的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给互联网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冲击,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弄清当前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公安机关提高侦查、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使互联网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所谓高校职务犯罪是指高等院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高校职务犯罪既具有我国整个职务犯罪生成的共性,但更具自身生成的典型性。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近5年来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总结其典型生成特征,蹦期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银行业务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四奇 《现代法学》2001,23(5):73-79
网络银行业务在突破传统银行业务理念的同时 ,也对既存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法律管辖权的确定、电子资金划拨、网络银行的监管及对利用网络银行犯罪等方面。因此 ,既存法律制度的革新是新金融情势下的必然要求。鉴于网络银行的无时空性、虚拟性与跨国界性 ,所以传统法律的变革及全新的立法必须基于网络银行的本质属性 ,同时 ,从国内法与国际法两个层面双管齐下 ,才能使应然的法律适应网络银行业务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未成年人网瘾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建梅 《政法学刊》2006,23(2):126-128
网瘾已成为困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关乎国家、民族、家庭和未来。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未成年人网瘾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预防未成年人网瘾的具体措施,切实预防未成年人网瘾,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条件,真正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谈互联网上毒品犯罪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因其现代化、科学化、高效率、高覆盖及无国界等优点,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不法之徒进行犯罪活动提供了契机。目前通过互联网订购、销售毒品、进行在线毒品交易、提供制毒配方等互联网上涉毒案件已出现,网上毒品犯罪已成为全球毒品犯罪的最新发展动向,引起各国政府及执法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 ,交通口岸的治安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机场治安日益复杂 ,码头治安渐趋平稳 ;长途汽车站治安问题突出 ;火车站社区化 ,流窜犯罪辐射面扩大 ;公路道口打流截逃任务加剧。为此 ,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完善的“口岸”打流机制。  相似文献   

19.
PDU模式下的短信息编码方式,被GSM手机广泛运用。在实际检验鉴定工作中,涉案手机检验量大幅增加,并且手机检验分析系统无法解析镜像文件的情况时有发生,检验人员只有对PDU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手机取证驾轻就熟。通过对PDU模式结构的实例分析,手工成功恢复出手机短信息,这种分析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应用于所有GSM手机的短信息取证。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的发展带动了智能终端的普及,随之带来的还有更多的手机犯罪、然而在犯罪手机上取证时往往受到了手机屏幕锁的阻碍。本文研究分析了目前具有最大智能终端市场的Android平台上的屏幕解锁技术:先简单阐述了Android平台的系统架构;然后针对Android智能终端上不同的屏幕锁定方式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对应加密流程和明文密码规则来简化解锁步骤,提高解密效率;使取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最后,提出了更多的解锁方式,使取证遇到屏幕锁定时能进行灵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